谈《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文学论文,大系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套洋洋五百万言,厚厚十大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反映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成就,“不失是一部空前巨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自有新文学以来最有系统、最巨大的整理工作”,“在中国文化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大系》的编辑思想及其成就,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对《大系》的编选特色,略加分析。
选题切合现实需要且具历史意义
1934年国民党在政治上加强法西斯统治,加紧进行文化“围剿”,进步出版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压迫和限制。社会上弥漫复古之风,有人把过去的革命视为多此一举,一些青年感到迷茫。良友图书公司编辑赵家璧根据五四时期长篇小说很少,而短篇小说、散文、诗、戏剧和理论文章绝大部分又散见在当时的文艺期刊或报纸副刊中,部分已入个人的集子或合集里的情况,决定考虑编选各个单篇合成一集,分成五四以来理论集、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使这套包括理论、作品、史料的大丛书既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具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颇具新意的形式和命名
赵家璧原考虑编选“五四以来文学名著百种”之类的丛书,将五四以来分散各处的已有定评的文艺作品择优编选,印成统一规格的套本。后来认为“大系”不仅收作品,还包括理论、史料。这种形式在中国属首创,“大系”这两字颇具新意:“既表示选稿范围、出版规模、动员人力之‘大’,而整套书的内容规划,又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是按一个具体的编辑意图有意识地进行组稿而完成的;与一般把许多单行本杂凑在一起的丛书文库等有显著的区别。”
创新的编辑思想
编套书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按编辑意图定名,划范围,然后坐等来稿,作者写什么,编辑出什么,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是编辑先有一个构想,想编成怎样一套书,再组织众多作家为套书编选或写作,整套书完成后,有独特的面貌,作家为了适应编辑的特殊要求而编撰,否则不会想到自己去化时间编写这样一本书。第一种方法为“从有到有”的被动编辑,第二种方法则为“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是创造性的编辑工作”。在《大系》酝酿的最初阶段,赵家璧就有这样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编辑设想。
选集编辑是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对已有定评的旧作重新审视,编辑者的主体意识决定作品的取舍,所以选集编辑并非一般的技术工作,而是在编选者主体意识作用下的一种编辑创造。赵家璧邀约各方面的权威人士,“由他择优拔萃,再由他在书前写一篇较长的序言,论述该一部门的发展历史,对被选入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每个文艺团体有一篇历史,每个重要作家附一段小传,再把这一部门未入选作品编一详目附于书后,说明出处,好让读者去自己查阅,借此可了解这一部门十多年来的收获。”
这种编辑设想确实有创新之意,在其设想中,不仅可看到编选人员、编选范围、编选要求、编选目的等内容,而且可看到为适应读者对出版物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组织和调动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力量的编辑思想。更重要的是,对五四以来的文学成就分门别类地进行搜集、整理、编选、总结,其意义和影响不同一般。有些作品已经出版过单行本,再把它选入《大系》,就意味着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项优秀成果。
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计划
为更准确地反映五四以来的成果,赵家璧通过和各编选者的交流,使原来的编选计划得到充实和完善。(1 )考虑到正是有了五四文学运动的理论建设,才产生了内容丰富的各类文学作品,赵家璧改变了原先仅限于编选作品及史料的打算,采纳施蛰存的主意,增加理论文章的结集。另外,原每集作品后各加史料,改为专门出一集史料。(2 )理论部分分《建设理论集》和《文学论争集》两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着重于当时新旧两派对文学改革的论争,以及后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间的论争等,因为没有论争就不可能推动文学革命的前进。(3)从刘半农编的《初期白话文诗稿》受到启示, 这部用以纪念白话诗的宣纸线装本,将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适、陈衡哲、陈独秀、鲁迅八家二十六首白话诗手迹原稿影印成册。赵家璧从《初期白话诗稿》联想到自己构思的五四以来诗集的内容和形式。(4 )《大系》选稿的起讫年限采用茅盾的意见,“不如定自‘五四’到‘北伐’,即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七年,如此则把现代中国文学分为两个时期,即‘五四’到‘北伐’,‘北伐’到现在。……事实上,第一本的‘建设的文学理论’,就有许多重要文章是发表在‘五四’以前。从1917年到1927年,十年断代是并没有毛病的。”时间界限最后定为1917~1927。(5)为体现各自特点,小说集按文学团体分编三集,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各编一集,以《语丝》、未名社等为中心的团体编一集。这样,《大系》反映的“五四”新文学成果更为全面。
物色各方面的权威人士分工编选
这一精选、整理、组合的编辑工作实为浩大复杂的工程,而每个编辑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知识结构也有其局限性,故搜寻挑选的繁难就某种程度而言,并不亚于写作者;若无统一的观点、独特的眼光,则难免以偏概全、以枝节代主流。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众多不同的、内容丰富的集子,编选者必须见识不凡、眼光独特。通过翻阅大量原始资料,赵家璧决定物色每一方面的权威人士分工编选。
选集编辑工作的关键是编选者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赵家璧约请的编选者是各方面的权威,都亲身参加了文学革命和新文学运动,各自在不同领域作过贡献。由他们分工编选,可避免编辑个人的偏、狭、陋,因为编辑个人虽然能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成为专家,但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内都达到专家的水平。阵容强大的编辑群体的智力、能力是《大系》工程高质量的保证。因为“分人编选的缘故”,“成了无所不有”,可“从这部巨大的‘选集’中窥见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文坛全貌”。
《大系》的理论部分,由胡适编第一集,因为“胡适当时是北京大学校长,文化界炙手可热的权威人士”,“他来编选一集,对一般读者既有号召力,对审查也许能起掩护的作用”。郑振铎编理论第二集。郑振铎是“前辈作家”,曾担任《小说月报》编辑,“当时正在北平与靳以、巴金等合编《文学季刊》,同时在燕京大学执教”。史料集由史学家阿英主编。阿英藏有许多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书刊,当时上海各大图书馆所没有的书,他大部分都有。阿英用张若英笔名编了《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料》。《小说一集》(关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小说)由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与组织者茅盾编,这是“众望所归”。《小说二集》(两个大团体外的小说集)由鲁迅编选,“他不但与其中的几个团体有密切关系,实际上是他领导的,而且他个人在新文学运动方面的贡献更是超过任何人”,“《大系》编选者要组成一个强大的阵营就缺不了鲁迅”,“《大系》有了鲁迅参加,顿时增添了光彩”。《小说三集》(有关创造社的小说集)由创造社前辈作家郑伯奇编。散文集由周作人、郁达夫编选。周作人在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影响广泛;郁达夫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诗集》由“五四时代的第一个最有贡献的诗人”郭沫若编选(后因国民党图书审查会的缘故,改请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在诗坛上颇有影响的朱自清担任)。《戏剧集》由洪琛编选,他是戏剧家,创作了五四以来第一次较全面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及反抗斗争的优秀剧本。由各方面的权威分工编选,极大加重、扩大了这部包括五四以来理论集、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的大型丛书的份量和影响,使《大系》不但“具有现实意义,也还有久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别具魅力的宣传
实事求是的有魅力的广告宣传能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广告宣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版物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大系》的宣传工作新颖、出色,不但在各报刊刊登发售预约广告外,还编了40余页的《大系样本》宣传小册子,内有赵家璧写的《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缘起》,说明编选的意义,介绍十大分卷的内容,检查已往的成绩,希望开辟未来的天地;有蔡元培的《总序节要》手迹,其中如“自五四运动以来不过十五年……但是吾国历史,现代环境,督促吾人,不得不有奔轶绝尘的猛进。吾人自期,应以十年的工作抵意大利的百年。所以对于第一个十年先作一个总检查,使吾人有以鉴既往而策将来”;有十位编选者的《编选感想》手迹、各自的近照一幅以及该集内容简介;还有书影、预约方法和预约单等。上述内容还被缩印成单张,附在《新小说》月刊内,分赠读者。这样在全书尚未出齐时,预约定数就超过初版印数,于是再版两千部,并且加印两千部普及本。
除此,还用文艺界知名人士和权威刊物的评语扩大影响。知名人士和权威刊物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其评价格外受人重视。如,傅东华编的《文学》刊物的评语:“《大系》固然一方面要造成一部最大的‘选集’,但另一方面却有保存‘文献’的用意。《新文学大系》虽是一种选集的形式,可是它的计划要每一册都有一篇长序(二万字左右的长序),那就兼有文学史的性质了。这个用意是很对的。……《新文学大系》的编辑计划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伟大企图”(《大系三版样本》);冰心说:“这是自有新文学以来最有系统、最巨大的整理工作”(《大系样本》);叶圣陶说:“良友邀约能手,给前期新文学结一回帐,是很有意义的事”(《大系样本》)。这些评语使《大系》在社会上的影响更大。
《大系》反映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成就,它的编选特色给人启示,引人深思。其后,编辑家们集中力量编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79)、《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等大型丛书,可以说是对其编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引文见赵家璧《编辑忆旧》,三联书店1984年8月。
收稿日期 199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