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与意图_台湾经济论文

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与意图_台湾经济论文

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及意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意图论文,原因论文,对台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9月7日,克林顿总统宣布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其主要内容有:(1)允许台驻美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台北驻美国经济文化代表处”;(2)允许美台之间建立次内阁级的对话,准许美台官员在除白宫、国务院以外的政府机构进行会晤;(3)美国政府经济、商务、技术部门的高级官员可以访台;(4)除联合国外,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经济组织活动;(5)不允许台湾最高层领导人访美,但允许过境美国,也不允许美最高层领导人和与经济、商务及技术事务不相关的官员访台。这种政策变化严重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其目的是使台湾与大陆长期保持不“独”不“统”,继续维持“一中一台”的局面,进而利用台湾制约大陆。

此次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有以下原因:

首先,迎合国内亲台势力的需要。美国亲台势力对克林顿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极为不满,欲在台湾问题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中美关系制造障碍。在国会,穆尔科斯基、布朗及塞门等亲台议员在四月份国会通过的国务院授权法中明确提出美台高层官员互访,主张《与台湾关系法》优于“八·一七”公报,并联名邀请李登辉访美。5月25日参院外委会通过塞门提出的一项决议案,要求克林顿总统同意台参与联合国及其所属各特别机构的活动。7月1日参院又通过了由塞门和布朗提出的台湾关系法修正案,规定美必须允许“台湾的总统或其他高级官员在任何时间申请访美时,美必须允许其入境”。舆论界也鼓噪打“台湾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十多家报纸相互策应,称目前美国再打“人权牌”已难收效,应改打“台湾牌”,甚至主张公开承认台湾;力主让台湾加入联合国;邀请李登辉访问美国,以“削弱北京政府的声望”。一些政府谋士也在推波助澜,前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最近在众院举行的联合听证会中,称台湾已经符合加入联合国的客观标准,美应协助台湾加入各种政府或非政府国际组织及联合国。此外,面临经济困境的美国企业界,特别是军工企业不景气,亏损严重,失业人数多,为摆脱自身困境,竭立主张加强美台关系,以向台湾出售大量武器。去年美售台150架F-16战斗机,价值64.3亿美元,是美对外出售武器总额的47.3%。最近美国雷声公司已获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与台湾联合生产改良式爱国者防空导弹。由于经济利益,美国企业界已形成强大的游说集团对政府施加强大压力。

其次,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对美改变政策也起了一定作用。台湾当局认为当前形势对台有利,因此加强了对美外交攻势,除派遣钱复、江丙坤、黄昆辉及马英九等“部长”级官员到美活动外,还加强了对美各州议会的工作,通过州议会对联邦议会和美政府施加压力,收到一定的效果。据称,美国已有16个州议会通过了议案,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台湾的“务实外交”在其他国家所取得的进展对美也有较大的影响。1992年台湾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日本把台驻日机构“亚东关系协会”改为“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今年上半年台湾当局又将驻土耳其的“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升格为“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团”,驻意大利“台北文教学会”改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驻瑞典“台北商务观光暨新闻办事处”升格为驻瑞典“台北代表团”,并在韩国设置了“代表部”,在以色列设置了“台北经济办事处”。这也为美国亲台势力向政府施压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美国在台湾还有重要的战略利益,美国认为,冷战后东北亚地区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价值,因此加强对台关系也是美国实际利益的需要。

初步分析,美调整对台政策有以下意图:

一、出于“分化”和“西化”中国的战略考虑。冷战结束后,美在战略上已视我为潜在竞争对手,欲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我遏制和牵制。近年来我经济发展加快,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旦统一,综合国力更加强大,将构成对美地位的挑战。因此,美国调整对台政策,是美对中国推行“西化”和“分化”战略的具体体现和实际步骤,意在“一石三鸟”:阻挠中国的统一,强化牵制中国的筹码,并把台湾作为和平演变中国的样板。

二、发展对台经贸合作以图实惠。台湾的经济实力雄厚,超过9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是美国第五大贸易伙伴,1993年美台贸易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在进口美国产品方面,台湾已超过中国大陆、韩国和香港等地,成为进口美国产品最多的地区。目前台湾正在实施庞大的公共建筑工程计划,对以经济为对外政策支柱的克林顿政府极有吸引力。美经济主管当局无法有力地为企业开路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美欲通过改变政策,加强美台经贸合作,以满足企业界的要求,同时也加大牵制中国的力度,减轻国内压力,也安抚了国会及舆论界的亲台势力,为11月美国举行中期选举奠定基础。

美台断交15年来,美国第一次正式调整对台政策,使美台关系明显升格,但没有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因此美国一些议员对克林顿政府的对台新政策极为不满,布朗等亲台议员批评克林顿对待“独裁者比对待盟邦还好”。一些政府谋士,如李洁明等人也表示不满,认为“修正后的对台政策没有新意”。据美国务院高级官员称,美国新的对台政策除了外交层次外,在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甚至军事上的合作都有较大的扩大和加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台关系将朝一个更好和更新的境界迈进”。台湾《中央日报》称,“有调整就会有改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说不定下一次美国就该探讨如何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了。”但是,由于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在安全、军控、经济和地区问题上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因此,美国必须谨慎处理中美关系,不会轻易抛弃“一个中国”的政策,从这次政策调整的内容和意图来看,亦可看出美国的政策调整留有一定的“伸缩性”,但基于经济考虑,美在未来的对华、对台关系中更倾向于寻求平衡,以谋取实利。(1994年10月稿)

标签:;  ;  

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与意图_台湾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