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画院的发展与成就_国画山水论文

新中国画院的发展与成就_国画山水论文

百花齐放百美争妍——画院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画院论文,百花齐放论文,新中国论文,成就论文,百美争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绘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尽管维系这一发展的动因有多方面,但是独特的画院体制,对于促进中国绘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所说的画院,是指政府为了某些功用或具体的目的、利用行政手段聚合一定数量的画家而形成的以绘画创作为主的组织。它源于汉代的画室,始于五代的西蜀和南唐。

中国绘画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传统,因此国家画院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反映了政事的要求,如汉代为了表功颂德,“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又为了追思前世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而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帝王的所好,西蜀的王衍“凡思一事”,都要求“见诸于图”。后蜀明德二年(935年),蜀主孟昶创立“翰林图画院”,年轻画家黄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画院的院长(权院事)。画院的画家“按月议疑”,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同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任务。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曾遣使画院画家周文矩、顾闳中、高太冲到韩熙载家,以目识心记,窃画韩家夜宴乐舞的情景,作为规劝大臣脱离荒淫奢侈生活的教材,而《韩熙载夜宴图》则成了千古名作。历史上的这种故事很多,反映了画院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宋代绘画的成就,直接说明了画院体制的意义。这一时期各地画家云集“翰林图画院”,不仅建立了考试录用方法和奖赏创作的制度,还设立了职位职称,并搜访民间所藏集于宫中。经历了宋代的画院盛事以后,虽然元代有“画局”,明代也有画院,但相对于画院这一体制来说,却没有实质性的发展,而到了清代则取消了画院的设置。尽管明清的宫廷绘画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但是完全服务于宫廷的艺术创作,在艺术上已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晚清绘画的衰落以及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境况,已无法建立与盛世相应的画院体制。可是在这一时期面对外来的“西画”(洋画),中国传统主流形式的卷轴画在与“西画”的比照中成了“中国画”,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命题,把关注和发展民族的传统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

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代初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国画家仅1700人左右。而在一段时间内,面对年画、版画这些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画种,中国画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种种问题。旧形式的中国画能否为新社会服务,直接关系到中国画的生存问题。

1956年6月1日,国务会议通过决议,提出为培养中国画画家而设立北京、上海两个中国画院,其中上海的画院由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北京的画院由文化部直接领导。并规定画院不仅吸收学理水平较高的画家,而且也吸收虽然学理不高但手艺高的人。同时责成文化部组设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并通过实施方案,其纲领为:“继承中国古典包括民间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且使它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画院的具体任务是繁荣中国画创作,培养中国画的专门人才,并对中国画作理论的探讨,及负责院外中国画创作的推动和辅导工作。”这一年的10月30日,《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发展国画艺术》,指出:“不久以前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画院,大力提倡国画创作和培养国画人才,这一措施为国画工作提供了新的条件,国画家为之欢欣鼓舞。”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郭沫若、陆定一、沈雁冰等出席了会议,反映了国家对中国画和画院的重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致词中说:“希望北京中国画院今后能团结中国的画家,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后代,让百花齐放,众美争妍,为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新美术而斗争。”

此后,1959年,成立江苏省国画院、广州国画院;1960年,成立上海中国画画院、苏州国画院。画院这一艺术组织在新中国开始了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通过画院这一组织形式团结了一大批画家,促进了中国画的改造和创作的繁荣,中国画从远离现实的山水花鸟的情境中脱胎而出,成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主流艺术形式。到1966年,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面貌也有了根本的改观。

十年动乱时期,经过十余年复苏的传统中国画再次受到了摧残。特别是70年代中期的“批黑画”,使许多老画家备受凌辱。粉碎“四人帮”后,国务院及时决定成立中国画创作组,为受迫害的老画家恢复名誉,支持和鼓励中国画家大胆创作。北京画院等一批老画院开始恢复工作,而像天津画院、安徽书画院也于1979年开始成立。

1980年下半年,有关部门决定在创作组的基础上筹建中国画研究院。1981年10月27日,叶剑英委员长接见了中国画研究院的负责人蔡若虹、李可染、黄胄,听取了有关筹备工作的汇报。11月1日,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谷牧、方毅、姚依林出席了成立大会,谷牧并在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必将在指导和繁荣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两个任务——普及和提高:因为有了中国画研究院,提高有了条件;而普及工作则是“要指导好全国的中国画创作和研究活动,扶植和培养新秀。”同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好团结工作;二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是希望中国画既要保持和发扬中国画传统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又要勇于和善于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称中国画研究院“是我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专门的中国画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当时有着示范性的意义,林默涵在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意见,希望“各省市自治区也要尽可能地建立中国画创作研究机构或者是综合的画院”,于是各地的画院相继成立。1980年成立陕西国画院、黑龙江省诗书画院、贵州省国画院;1981年成立新疆画院;1982年成立了辽宁画院、广西书画院;1984年成立浙江画院、四川省诗书画院、云南画院;1985年成立了吉林省画院……到目前为止,省市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画院的建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如深圳,有些区内也有画院,而像比较贫困的地区如甘肃的定西,也成立了市一级的画院。

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画研究院和一批省级画院的成立,画院进入了第二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之中有政府对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视,也有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画的喜好。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同志1980年到四川,倡议成立四川画院,反映了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发展中国画作出的贡献。

从1978年到1989年,是画院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是画院大发展的时期,各地纷纷成立画院,创作活动也十分活跃。1986年10月,由中国画研究院发起,中国画研究院、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共同主持的、由28个省市画院参加的交流活动及联展,展现了新中国画院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的创作成果,也可以说是第二个历史时期的总结。

时代不同了,画院的体制和职能也不同于古代。新中国画院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对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视,从文化政策上延续了历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50年代改造中国画的成果,中国画再也不是文人的闲情逸致,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画院的画家们深入到生活中,绘江山多娇,写山川巨变,使中国画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画院的体制不同于院校或其他美术单位。画院是专门的创作和研究机构,画院的画家以创作和研究为业,他们的创作不仅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而且密切配合社会的要求,反映现实生活中重大的时代主题,赞美人民建设祖国的丰功伟业。50年代,画院的画家以写生推动中国画的改革,创作了一批反映山河新貌的作品;90年代,在抗洪救灾和港澳回归的活动中,画院的画家都有积极的表现,他们以含有满腔热情的笔墨抒写悲壮的抗洪精神,表现庆祝祖国统一的万众欢腾。他们为这个时代留下艺术的历史,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不朽的笔墨。

画院也是国礼的重要生产部门。1960年为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北京画院的画家创作了巨幅作品《松柏长春图》《岱宗旭日图》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贺礼赠送前苏联政府。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以中国画研究院为主的画家创作的巨幅作品,也是作为政府的礼物送给香港特区政府。另外画院的画家在这几十年的时间内,参与了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饭店、京西宾馆、京丰宾馆等重要场所布置画的创作工作,各省市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场所也有画的布置。这些作品通常幅面巨大,创作认真,画面严谨,可以说是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准。这些中国画不仅占据了许多重要场所的空间,同时还宣传了中国画艺术,它也考验了画院画家的创作能力,为这个时代积累了许多重要作品,反映了画院在创作方面的实效。

画院作为创作的重要基地,画院的画家在历届全国美展中都有很好的表现,他们的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外他们不断有作品参与各种展览,是活跃于当代中国画画坛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正因为画院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它又表现出了很高的凝聚力,不仅成为各地院内院外画家的聚集地,也成为画家职业追求的首选。

新中国画院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古代画院虽然也有研究的功能,但是通常局限在技法的层面,而新中国的画院在抓创作的同时,注重学科的建设,并把研究提升到学术的领域和学科建设的高度。

1985年,在中国画的“危机”声中,中国画研究院没有被动地消解“危机”,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在许多问题上为中国画的生存和发展找问题、树信心,同时研究中国画在新时期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规律。这一年的12月4日举办了有中青年学者40余人参加的“当代中国画面临的挑战”讨论会,时隔一个多月,又于1986年的1月28日举办了在京的部分老画家参加的“中国画讨论会”,吴作人、叶浅予、郁风、何海霞、张仃、张安治、吴冠中等都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意见。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工作,对中国画在20世纪末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年的6月23日,中国画研究院又联合陕西国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画的传统、创新、危机、展望等方面做了探讨。1987年以后,中国画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开始转向分科研究,先于11月举办了“人物画创作研讨会”,后又联合深圳画院于1988年6月举办“中国花鸟画研讨会”,10月,联合全国美协举办了“北京国际水墨画展”与“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学术研讨会”,将中国画的研究工作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进入90年代,以研讨会形式为主开展对中国画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方式,而各画院之间联合的学术活动也层出不穷。

为了推动学术研究1958年,北京画院接手编辑刚出版一期的《中国画》季刊,成为历史上第一本专门介绍和研究中国画的刊物,它以现代绘画为主,更多地介绍我国现代中国画的新创作,同时又介绍了许多古代绘画的精品,为继承和发扬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上,有关领导就提出“通过研究院的院刊同世界各国搭起一座艺术交流的桥梁”。1981年,中国画研究院学报《中国画研究》出版,在总结创作经验和研究画史画论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后来又出版了《中国画研究院通讯》和《中国画研究画刊》,以院刊带动研究和交流的作用充分显现出来。

画院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部门。

宋代画院建立起的独特的考试制度,不仅为中国的艺术教育积累了经验,而且也成为艺术史中的千古佳话。

中国画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自身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它不需要那种“科学”的训练,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训练和提高绘画的能力。当然,在现代艺术教育的体系中,以文凭支撑并与职业相连的学院式的教育方法已成为主流,但是中国画自身的一些问题却在学院式的教育中被忽视,而画院的教学和培训正好弥补了学院教育的不足。

画院的教学不同于院校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在某些领域作深入的研究。显然,这种符合中国画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不仅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补充,而且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画院的教学有灵活的学制,也不受招生名额的限制,这些方面都有利于中国画的普及和提高,也促进了中国画的繁荣与发展。

几十年来,各画院相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员班、进修班、高研班,不断为当代画坛培育新人,是使中国画薪火续传的重要保证,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成为新一代的画院画家。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画院也面临着改革的问题。如何建立与新的社会体系相应的画院体制,如何通过改革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画研究院面对经费的不足和组织工作的各种困难,积极探索一条社会化的办院新路。新中国的画院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无形资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显现了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画研究院与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赞助开展了许多有影响的活动,如三峡刻石、画院会议等。

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画研究院还主动联合各地画院,以多种合作方式,与各地画院联合开展了许多活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画研究院的创作和研究,也带动了地方画院的创作和研究,同时还为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作出了努力。为了反映这方面的成果,中国画研究院编辑了《当代中国画院》,既展现了画院的创作成果,也表现了画院之间的联合,它以学术性、权威性、文献性、纪念性为特色,记录了新中国画院的发展轨迹,反映了新中国画院工作的成就。

在当前国家开发西部的决策引导下,中国画研究院承办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名为“聚焦西部”的著名画家西部采风创作和展览活动。这个活动联合了全国一批有影响和有实力的画家,通过西部采风,表现时代的主旋律,讴歌开发西部的时代精神,再一次表现了画院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进入新的世纪,画院也进入现代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将以改革为特色。面对新的世纪,画院工作的机遇和困难并存,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传统的画院焕发新貌。

标签:;  ;  ;  ;  ;  ;  ;  

新中国画院的发展与成就_国画山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