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效应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措施论文_李兆玉

扭转效应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措施论文_李兆玉

身份证号:13052319850903XXXX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其抗侧刚度特别是抗扭刚度一直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改善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的原则,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扭转效应;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其抗侧刚度特别是抗扭刚度一直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这时结构方案的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采用平面规则、对称的结构,建筑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突变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但在实际工程中,因建筑造型及建筑功能的需要,往往有许多的建筑平面及竖向规则性达不到规范中“规则建筑”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应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使其满足抗震要求,特别是使其扭转效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本文主要讨论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改善扭转效应的几种措施。

1改善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的原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4条对结构平面的扭转不规则提出了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4.5条更是明确要求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等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等不应大于0.85。

由材料力学可知,抗扭构件离质心越远,其抗扭刚度越大。所以在布置抗扭构件时,尽量加大周边构件截面,增大抗扭刚度;在设计结构方案时,应尽量使结构质心刚心偏心率减小,以减小扭转效应。在工程实践中,以剪力墙结构为例,可首先考虑将四周角部墙肢加长,尽量形成L、Z、T等形状。如墙肢长度受限,则可将平面四周的梁加高,如窗台下梁加高至窗台面。如质心刚心偏差太大以上措施仍不能满足抗扭要求,这时在建筑允许的条件下加厚离质心较远处的剪力墙厚度,往往能使质心刚心偏心率得到明显改善。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措施

2.1在建筑物外围尽可能布置抗侧力结构

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IV类场地土,丙类建筑,地上26层,地下1层,总高度96M,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三级,采用ASTWE程序进行设计计算从力学基本概念可知,构件离质心越远,其抗扭刚度就越大,所以,在建筑物外围尽可能布置抗侧力结构,这样,在不增加抗侧力构件数量的基础上,可以显著加大结构的抗扭刚度在实例中,结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位移比、周期比的计算结果从略。

如果将两端轴附近的剪力墙全部改为框架结构,则两端剪力墙改为框架后,抗扭刚度大大减弱,位移比增大。整个结构扭转、平动周期均增大。由于两边剪力墙同时删去,结构仍基本均匀、对称,故周期比基本不变。

除了在建筑物外围布置抗侧力结构外,也可以采用削弱核芯筒风度的办法来调整结构的周期比。在核心部位剪力墙中间开结构洞,使结构刚度达到均匀、分散的目的。尽可能在原剪力墙中间部位开洞,不要靠近两端,以避免出现短肢剪力墙,更不允许出现异形柱。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有效控制结构的位移比、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各个塔楼应分别计算其位移比、周期比,以保证设计安全,然后再进行整体计算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抗侧力结构布置必须均匀、对称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布置抗侧力构件时,必须遵循均匀、分散、对称的原则,尽可能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接近。当位移比不能满足《高规》要求时,往往是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均匀引起的。例如靠近一边布置剪力墙或剪力墙布置不均匀等。

2.3尽可能加大现有周边抗侧力结构的刚度

为了加大结构的抗扭刚度,除了可在最大位移处布置抗侧力结构外,还可以采用的加大原有抗侧力结构刚度的方法有:

2.3.1将建筑物外角原单向剪力墙布置成L形剪力墙,且尽可能延长,外立面转角尽可能避免开窗,更不要开转角窗

2.3.2加厚离质心较远处剪力墙的厚度加大周边剪力墙连梁的高度,一般连梁的高度取楼板距下层门窗顶的高度。为了增加剪力墙抗扭刚度,可以将楼面以上至窗下边的高度部分也变成连梁,即除窗洞外,其余部分均为连梁。

2.4裙房部分防止上下层刚度偏心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通常存在以下情况:当主楼满足《高规》第3.4.5条的有关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要求时,裙房部分却不能满足这主要是由于结构上下刚度偏心较大,裙房相对于主楼偏心布置裙房平面不规则或过于狭长,裙房的刚度相对于主楼来说太弱,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差太远,最远处节点位移偏大等原因引起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裙房部分的刚度,在位移最大处相应的最大位移方向布置剪力墙,以减小裙房的最大位移,使裙房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尽可能重合。二是当主楼、裙房都有地下室时,将主楼与裙房在地下室顶板以上用伸缩缝分开;当主楼有地下室,裙房无地下室时,如建筑专业允许,可以用沉降缝将主楼与裙房分开,使主楼与裙房分别形成独立的结构体系,经过这样处理,能解决裙房部分由于上下层刚度偏心引起的较大扭转效应。

2.5高层建筑防止结构平面过于狭长

现在,十多层左右的小高层住宅较多,建筑专业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往往套用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户型,大多数小高层住宅的平面布置过于狭长,其长宽比接近或超过《高规》第3.4.3条的要求,有的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要求。一般来说,平面狭长结构的抗扭刚度是比较弱的,很难满足《高规》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解决:

2.5.1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首先尽可能将过于狭长的结构用伸缩缝脱开。如果建筑专业不允许,可通过加大端部开间的抗侧刚度达到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具体可将边框架的框架柱断面增大,加大框架梁的高度,如条件允许,中间增加框架柱,即增加框架的跨数。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梁的线刚度,也可显著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

2.5.2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房屋高度不高,剪力墙一般仅布置在楼梯间或电梯间,这些抗侧力结构往往过于集中或设置不对称,结构的扭转效应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削弱中间部分剪力墙的刚度,在外侧加剪力墙,但此时结构的抗侧刚度太大,这样做没有必要也不经济。因此能采用框架体系时,尽量不采用框架剪力墙体系,因为在地震烈度不大的地区采用框架结构反而能满足《高规》控制抗扭效应的要求。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使结构的抗扭刚度得到明显增强,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可能重合,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参考文献:

[1]李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刘勋达,崔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4):147-147.

[3]白凤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69.

论文作者:李兆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扭转效应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措施论文_李兆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