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论文_孔盼盼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论文_孔盼盼

身份证号:41078119871226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朝着“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城市建设主题而努力,海绵城市理念完美契合了这个主题,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大力倡导海绵城市理念等强调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工程建设理念,从而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现状;对策;展望

引言

“海绵城市”推行的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正是一种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新方法,而给排水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工程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功能,通过优化给排水系统实现城市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并长期维持其功能的关键。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使得我国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保护生态环境就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目的,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环境得到积极的改善,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一直在大力的推进。现如今,为了能够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对许多配套政策进行出台,其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从这里也能够看到,目前我国十分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

1.2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防雨防洪

对建设海绵城市来讲,通过对城市海绵效应的应用,有效改善城市的排水功能是其最为主要的目的。改善城市排水功能也能够优化城市的设施体系,从而使得水给人们带来的许多困扰得到解决。从排水角度来看,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且能够使得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回收以及丰富,与此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还能够发挥防雨防洪的重要的作用。

2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近20年来,各国针对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分别形成了效仿自然排水方式的城市雨洪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相应的措施和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实践应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对雨水管控方法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且实践效果显著。例如美国,对新开发区和改建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改建或新建开发区的雨水下泄量不得超过开发前的水平,并且滞洪设施的最低容量均能控制5年一遇的暴雨径流,即为强制执行“就地滞洪蓄水”。200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对低影响开发项目进行了“初步效益费”评估。中国城市雨水控制技术起步较晚,初期集中在雨水利用,近年来将重心转向雨洪调控和污染控制,但关于海绵城市技术的实践主要通过湿地、潜流湿地等手段进行局部雨水收集和水体净化,缺乏明确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性设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从目标、指标、过程、手段、管理方面系统性给出建设指南,将为海绵城市构建起到指引作用。

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3.1优化选材环节

要想保证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有所提升,一定要在施工开始之前准备充分,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光要控制成本,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优化材料的选择。在实施给排水工程的时候,如果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挽回损失,这样一来就会损失更多资金,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不划算的,所以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就应该在施工之前,足够重视管材的质量控制,降低后期返工频率,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保证建设质量。

3.2科学规划生活给排水系统

在施工开始之前的设计环节中,施工设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周全及换位思考,就综合所设计的来看,对人们的生活是否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保证最终实现的是人性化的设计,这样既能保证设计的人性化又能保证它的施工质量,给排水系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施工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将一切可能突发事件都考虑在内,并且所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要具有其应对所有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所有的突发情况中,保证消防给排水系统可以正常使用,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质量,不要过度考虑成本的问题。

3.3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模块化蓄水设计

就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理念,不仅促进了城市给排水系统承压能力的油田四横,同时也增加了城市水储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经过海绵城市模块储存并处理过的水,不仅有效的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厕所冲洗、路面清洗、景区用水补充等各方面需求,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消防或者循环冷却用水。

3.4建立下沉绿地

在高低起伏的绿地草坪中建立下沉绿地,可以促进雨水下渗,能够获得比平坦地面更好的生态效益。在整体的空间营造中,使绿地的标高低于硬质节点的标高,也有效的防止雨水在硬质节点上汇集,阻碍人们的日常活动。

3.5海绵城市理念中的滞留区设计

首先,雨水花园的滞留设计方式。设计人员在雨水花园滞留设计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在花园周边布设草坪的方式,利用草坪先进行雨水径流的截留,然后再将其引入缓冲区。缓冲区铺设时采用的细石块,不仅具有较强的过滤效果,而且缓冲区域内种植的植物自身的耐湿能力也相对较强。其次,设计生态滞留区。①在居住、工业、商业及公园等区域,植浅采购比较常见,因凸显的输入能力,截污净化能力强,可有效取代路边排水沟或雨水管渠系统。在这其中,植草沟沟顶宽度控制在0.5~2m,深度控制在0.05~0.25m,边坡垂直与水平比为1:3~1:4,纵向坡度为0.3~5%,在雨水花园及下凹式绿地前进行设置,发挥处理作用。②设计人员在设计雨水塘时,应该采取渗水洼塘的设计方式,才能实现提升雨水渗透与地下水补充的目的。而且在建设雨水塘时,雨水塘的边坡应该选择耐湿性能较强的低矮灌木植物为主,这样不仅形成了良好的雨水塘边坡保护袋,而且也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4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展望

4.1引入弹性城市的概念

所谓弹性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对多重威胁进行及时的响应,并能够从中快速地恢复,将对公共安全健康以及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联合国建议各因打造弹性城市来应对日益凸显的自然灾害,城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弹性应对能力。例如,目前新加坡已经能够满足弹性城市的标准,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调水,然后制成纯净水后返销回马来西亚,在国内则采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满足国民以及产业用水,大幅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弹性城市涉及到多个方面,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弹性来看,水每循环利用一次,就相当于水资源增加了一倍,若是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利用,则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总之,若是能够满足弹性城市在水方面的要求,即便是外界水环境发生变化,城市供水系统也能实现良好的运转,这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创新型途径。

4.2强化垂直园林建筑设计

若是能够实现中水和雨水在建筑中的收集和利用,就可以将园林搬到建筑上去,这也就形成了垂直园林设计。从整体层面上看,建筑呈现海绵状态,能够实现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所有营养素都在建筑内部进行循环利用。若是垂直园林建筑能够得到推广,不仅能够大幅减少地表径流量,而且还能够营造出四季变化的城市景观。

4.3充分结合城市水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城市水景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水景观进行再设计,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景观化以及人性化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城市居民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实现与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4.4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工作重点应放在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以及灾害应对领域。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多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对相关参量的有效监控。未来,通过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对管网堵塞状况的实时反应,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智慧水循环系统的构建,可以减少碳排放,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地表水污染状况的实时监测;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可以对各路段的积水情况以及地表径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无序扩张,一系列的城市病不断涌现,特别是大中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城市空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已经基本开发殆尽,部分小城镇也出现了无序发展,这一表现在内陆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近年来海绵城市概念被不断解读,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大都采取了这一理论,实践证明海绵城市有利于扩大城市的空间容量,改善地面环境品质,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城市的规划中,要结合城市的地域环境特征,以海绵城市的规划为基础,在其指导下完成城镇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吴绍军.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7:192~193.

[2]孙 喆.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7,16:27~28.

[3]王 娟.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实践探微[J].科技经济导刊,2018,33:79.

[4]陆亭颖.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2):222~223.

论文作者:孔盼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论文_孔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