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开辟新的教育领域——略论特别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辟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许多人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及其表现在教育论述和教材中查找不到,教师、家长和社区人士面对有关现象束手无策,倍感头痛。偶尔解决了一些问题,凭的是个人经验,有时干脆就凭灵感和运气。他们所采用的办法没有为教育学科的著述者或者研究者重视,基本上没有被收入教材中。小说体书籍对此倒有表述,却少有理论化的加工。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属于教育学原来的理论经验,这就引起了一个疑问:教育学能不能,应不应涉及这类问题?1982年,笔者曾经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专门论述“学习差生的成因与教育”;同时也拜读过一些作者的研究,不过,系统而长期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气候,当然不能收进教材。
但是,这些学生、问题和现象却非常严峻,影响所及,对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都不容小视,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现在有,也是世界性的、经常的问题。
创办于1921年的英格兰东萨佛郡里斯敦村的夏山学校,是英国一所著名的学校,学生总数维持在45名左右。该校之所以著名,一是因为办得卓有成效;二是教法特别,实行学生年龄不限、上课自由、无正式考试、舍权威主义的教育;三是招收对象特别,“起初主要招收所谓的‘问题儿童’”。这所学校,也因其学制、课程、教学组织和方法与英国教育的主流相异而增加了知名度,就是一种特别学校。通观世界各国,都存在夏山一类的特别学校。在前苏联有马卡连柯的创举,在中国有工读学校。当下,中国也开始了民间的新探索,探索一种特别教育。
其实,中国长期存在而近年渐渐淡出的工读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特别的一种教育机构,但是,其特别之处不多。因为,依然是计划模式,办应试教育。工读学校的名称换成普通中学,就清晰地传达出计划和应试两大属性。不管学生可能得到怎样的发展,一定要拿到学历类的毕业文凭,一定要继续升学,否则不叫成功,否则得不到正式办学批文。也许某些需要改革的计划模式无助于解决工读学生的困难。
2002年12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建立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开启了中国该类教育的新一波。2010年秋,由金林祥教授主持,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问题学生教育研讨会,由部属师范大学提出了问题学生的问题这是令人鼓舞的。据说,截至目前,这类教育机构已经不下300所,遍及半个中国。会上,关注问题学生的仁人志士,摆出一些现象,介绍自己的经验,接触若干理论,专家和年轻教育工作者,济济一堂,是一种开拓。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及其前任会长方明,在徐向洋事业开创不久,组织专家直奔淮安,耳闻目睹了徐向洋的做法。包括中央电视台和法国电视二台等中外多家有影响的媒体,纷纷连续报道这个工作室,使其名播远近。
现在,分析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能够看到特别之处。一是规模大于夏山,因为中国人口多。二是工作室立身的批文来自民政和教育两个部门,特事特办,与正规学校有别。三是招收的对象更特别,是家庭难爱、学校难教、社会难容者。有人专门选择这样的学生来教,你说不特别吗?四是课程也特别,在学生进入工作室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开中考、高考科目;修习的是行为训练、心理调适、基础学力。五是教法也特别,体能锻炼量大,学生反思的时间多,师生互动的机会多。六是班额小,甚至小于国外小班的班额。七是教师的素质能力特别,其特别的专业基础在师范院校里学不到。当然,教师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经验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基础,但是,其知识、技能、心性却一定不相同。八是一个关键,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仅仅属于一段人生插曲,时间一年半载,无须固定。因为学校不能或者不愿意教了就到工作室来修炼,行为有所矫正就回到学校,抑或进入社会。所以,工作室的教育没有固定和规定的学制,学习时间包括商议的因素。文凭问题也因此而必然阙如,等等。徐向洋们对于这些特别性有自己的学理解释,其严密性、体系性和实证性需要再积累。
我们认为,这些学生有特别之处,他们身心健康,不属于肢残智残的特殊教育对象,只是学习性不足和社会性不足。所谓学习性不足发生在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被逼失了完成学习任务的所必备习惯、动力和方法。教育影响不当造成了这类问题,可以称为逼失。在学习性不足的基础上,学生身上发生了为社会、家庭和学校难容和不容的言行。社会性是社会化的目标和结果,社会对人有多方面的要求,不足指个体的社会化程度无法涵盖最低而必需的方面;其中,部分适应能力不足者又属于社会化程度太浅,不能顺应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复杂性。社会性与学习性的关系可能逆向出现,但是,数量较少。既然,家庭、学校和社区对于这样的学生已经表示难教和不教,势必应该有一种教育来担当矫正角色,以期使两个不足的学生增强学习性和社会性,使他们能回到主流教育愿意接受,也能够接受的状态。这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特别状态。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的八种特别之处使他们获致基本成功,从而满足了许多学生回到主流教育的内心需求。
教育部专门派出调查组会同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淮安市教育局分析这个工作室的运行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给时间让他们继续实验。此后,徐向洋等大刀阔斧地改进了教育方法,呈现出更加科学、尊重而有价值的教育案例群,为再推进奠定了基础。但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还很复杂,而且常常有新情况出现。这些情况除了需要行政解困外,还有学术课题。现在举例如下,或者能够成为研究方向:
第一,特别学生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需要开辟专门的教育领域来解决这类问题吗?
第二,学习性和社会性不足是不是特别学生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与学生的环境、教育存在怎样的关系?
第三,主流学校的教育方法能否满足解决特别学生问题的需要,特别学生在正常教学班的存在,是否合宜?
第四,特别教育包括哪些特别之处?对特别教育怎样支持呢?给予这种支持的前提条件怎样?
第五,是否需要在教育学科中开辟专门的特别教育研究领域?等等。
陶行知主张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现的新理”,特别学生的教育需求迫切期望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