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基志, 邬子彬, 刘科梅, 曾礼, 羌宇[1]2017年在《2.4.6-叁羟基苯乙酮的合成及条件优化》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2.4.6-叁羟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以柚皮苷为原料,经15%KOH开环得到根皮乙酰苯-4'-新橙皮苷,然后8%的稀硫酸去掉糖基得到2.4.6-叁羟基苯乙酮,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总收率达到81%。此路线原料柚皮苷是大宗产品,反应条件温和,实验重复性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解志佳[2]2009年在《金圣草黄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即3’-甲氧基-4',5,7-叁羟基黄酮(金圣草黄素)、5,7-二羟基黄酮(白杨素)、4'-甲氧基-5,7-二羟基黄酮、3’-甲氧基-4',5,7-叁羟基黄烷酮(后莫圣草素)、5,7-二羟基黄烷酮、4'-甲氧基-5,7-二羟基黄烷酮。以2,4,6-叁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用苄基氯进行羟基保护,分别用香兰素、苯甲醛、茴香醛缩合,在I2-DMSO-H2SO4氧化体系下环合制备3’-甲氧基-4',5,7-叁羟基黄酮、5,7-二羟基黄酮、4'-甲氧基-5,7-二羟基黄酮,总收率分别达到49.9%、59.6%、51.6%(以2,4,6-叁羟基苯乙酮计算)。以2,4,6-叁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用苄基氯进行羟基保护,分别用香兰素、苯甲醛、茴香醛缩合,在NaOAc-EtOH体系下环合制备3’-甲氧基-4',5,7叁羟基黄烷酮、5,7-二羟基黄烷酮、4’-甲氧基-5,7-二羟基黄烷酮,总收率分别达到48.3%、61.6%、47.7%(以2,4,6-叁羟基苯乙酮计算)。本论文完成的合成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收率高、环境污染小。最后,本文的所有产品及中间体经重结晶纯化,不需要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紫外等测试手段对中间体及产物进行测试,并解析所得谱图,确定并证实了所制备中间体及产品的结构。
温秋玲[3]2011年在《龙血竭的叁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竭是传统的名贵药材,在全球各地因其药用价值而享有美名。龙血竭在我国作为名贵中药使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功效很多,在历代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很好的镇痛功效而被中医用作临床镇痛剂。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龙血竭的镇痛药效成分确定为龙血竭中的黄酮成分。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B是从龙血竭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镇痛功效的黄酮成分,这叁种药效成分的联合使用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解决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B的来源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工作的继续。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首先对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概况进行归纳结从而设计剑叶龙血素B的合成路线。该全合成历经七步反应,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酚羟基的甲基化合成丹皮酚后经过Elbs氧化反应和Claisen-Schimidt反应制备查尔酮,然后以甲酸铵作为氢化剂在钯碳催化下加氢还原得到相应的二氢查尔酮,再在叁氟化硼乙醚的催化下与N,N-二甲基-氯亚甲基氯化铵反应增碳扩环得到不饱和高异黄酮,再经Clemmensen还原法将不饱和高异黄酮还原,以总收率为1.6%获得剑叶龙血素B。在本文中,首次通过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天然产物4,2',5'-叁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同时首次通过合成方法获得的4,2',5'-叁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尔酮和6-羟基-7-甲氧基-4'-羟基高异黄酮,后面这两个化合物为合成所得的新结构的化合物。第二部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合成方法的改进。已有的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合成方法是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首先进行酚羟基的苄醚化反应保护酚羟基再与相应的取代苯甲醛进行Claisen-Schimidt反应生成相应的查尔酮,然后以氢气为供氢剂在钯碳催化下加氢还原脱去苄基并将查耳酮还原成二氢查尔酮得到相应的龙血素A和龙血素B。本文对这两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我们的主要工作在于中间体取代苯甲醛的制备以及查尔酮还原成二氢查尔酮,以甲氧基取代苯为原料与DMF和叁氯氧磷反应得到相应的甲氧基取代苯甲醛,然后以甲酸铵催化转移氢化法取代氢气催化氢化反应还原查尔酮得到相应的龙血素B和龙血素A。本文完成了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并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合成方法改进为操作简便的制备工艺。多酚羟基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药物合成中的难点,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为多酚羟基尔耳酮、多酚羟基二氢查尔酮、多酚羟基不饱和高异黄酮类化合物、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甚至是多酚羟基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本文还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类反应的研究进行了部分阐述,这给药物合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文红[4]2016年在《黄酮类化合物荧光性质与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4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考察了实验条件对荧光的影响,测量了部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探讨了部分化合物的发光机理,归纳总结了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经验规律,提出了某些药物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荧光分析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5部分:1.研究了14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2-苯基色酮母核)的荧光性质,包括:6-甲基黄酮、6-甲氧基黄酮、6-羟基黄酮、6-氨基黄酮、木犀草素、7-甲氧基黄烷酮、7-氨基黄酮、3-甲基黄酮-8-羧酸、淫羊藿苷、王不留行黄酮苷、7,4’-二羟基黄酮、5,7,3’,4’,5’-五甲基黄酮、盐酸黄酮哌酯和芹菜素。综合比较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得到如下经验规律:(1)在中性条件下,此类化合物的分子型体具有较强荧光,激发波长?ex=300~350 nm,发射波长?em=400~460 nm,量子产率Y=0.01~0.2;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作用导致荧光减弱;强碱性条件下,γ-吡喃环开环使荧光猝灭;(2)在弱碱性条件下,7-羟基黄酮电离生成阴离子,产生荧光;(3)在强碱性条件下加热,8-羧基或者8-酯基黄酮的γ-吡喃环开环生成强荧光物质,量子产率高达0.50;(4)具有5位羟基的黄酮,大部分没有荧光,说明5-OH具有荧光猝灭的作用。2.研究了12种黄烷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包括:黄烷酮、6-甲氧基黄烷酮、6-羟基黄烷酮、7-甲氧基黄烷酮、7-羟基黄烷酮、甘草素、2’-羟基黄烷酮、4’-羟基黄烷酮、乔松素、柚皮素、橙皮素和杜鹃素。此类化合物的分子型体具有荧光,?ex=270~360 nm,?em=375~480 nm,Y=0.01~0.10;离子型体的荧光较弱。综合比较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得到如下经验规律:(1)没有取代基的黄烷酮荧光较强,?ex/?em=340/386 nm,Y=0.057;(2)7位给电子取代基使黄烷酮的??em蓝移;6位给电子取代基使黄烷酮的??em红移;(3)B环上的羟基具有荧光猝灭作用;(3)具有相同取代基团的黄酮和黄烷酮相比,黄烷酮的荧光波长较短。3.研究了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包括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苷、染料木素和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发现7位有羟基且5位无羟基取代异黄酮的分子型体基本无荧光,弱碱性条件下质子离解形成离子型体,产生荧光,?ex=334~339 nm,?em=463~466 nm,Y=0.01~0.04。7-位有氧苷的异黄酮基本无荧光,在强碱性条件下加热,γ-吡喃环开环生成荧光型体,?ex=288~292 nm,?em=388~394 nm,Y=0.01~0.02。4.研究了7种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包括3-羟基黄酮、3-羟基-6-甲氧基黄酮、3,7-二羟基黄酮、高良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槲皮素。此类化合物自身的荧光很弱,但可与Al3+离子或Mg Ac2-Me OH反应产生荧光。部分黄酮醇与Al3+离子形成荧光络合物的??ex=334~339 nm,?em=380~415 nm,Y=0.05~0.95,B环上的羟基取代对荧光减弱有作用。黄酮醇的甲醇溶液与Mg Ac2-Me OH反应,产生荧光,?ex=430~450 nm,?em=500~515 nm,Y≈0.05,B环有羟基取代导致荧光逐渐减弱。5、研究了盐酸黄酮哌酯片剂中盐酸黄酮哌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测得其含量为41.33%,测定结果与药品标示量一致;研究了中药材高良姜中黄酮醇的荧光分析法,测得总黄酮醇的含量为1.36%;研究了中成药银杏叶片中黄酮醇的荧光分析法,测得总黄酮醇的含量为1.01%;用叁维荧光二阶校正法测定了中成药银杏叶片中黄酮醇的含量,测得总黄酮醇的含量为1.05%,这些研究为某些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灵敏、简便的分析方法。
刘澎[5]2000年在《大豆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构成、合成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改进了去氧安息香合成的传统Hoesch反应方法,研究了由去氧安息香加成、环化制备异黄酮的工艺条件,首次实现了异黄酮与氨基酸的选择性高效拼合。细胞实验研究确认,所合成的大豆异黄酮之毒活性与天然产物相当,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一、对近年来大豆异黄酮的药理活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确定染料木素和黄豆甙元为研究对象,选择了由去氧安息香合成法制备大豆异黄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路线,并设计了利用氨基酸拼合以改进异黄酮亲水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的方案。二、详细探索了多种去氧安息香合成方法,对于近期文献报道的6种制备工艺进行了跟踪研究,首次在Hoesch反应中引入了含磷或硫的催化剂,进而发明了一种制备多羟基去氧安息香的合成新工艺。该工艺属于Hoesch反应的改进,具有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分离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适于大豆异黄酮等天然多羟基异黄酮的合成。利用这种新工艺来酰化间苯叁酚和间苯二酚,我们合成了13个多羟基去氧安息香化合物(其中2个未见文献报道),与传统Hoesch工艺相比产物收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6,4’-四羟基去氧安息香—不易得到的染料木素的合成前体—的制备产率提高了四倍左右。叁、研究了通过去氧安息香亚甲基的选择性甲醛化、环合反应而制备异黄酮化合物的工艺方法,合成了染料木素、黄豆甙元及其13个等电子化合物(其中3个未见文献报道)。对于染料木素的中试规模制备,尤其是染料木素纯化工艺条件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对14个合成的B环对位取代异黄酮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研究。利用超导核磁明确归属了B环无取代异黄酮质子的化学位移,从而根据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取代基对分子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2’(6’)、3’(5’)位质子共振迁移分别与取代基参数。p和 So线性相关,说明 4’位取代基主要通过电子效应影响其间位质子,其磁各向异性仅影响邻位质子,该取代基对A环和C环影响不大。五、为了了解多羟基异黄酮化合物烃化反应和酞化反应的特点,对上述合成异黄酮化合物的甲基化和乙酞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了10个异黄酮甲醚和乙酞化产物(其中6个未见文献报道)。六、变换多种连接方式,对异黄酮-氨基酸的拼合方法进行了探索,最终确定了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用N-氯乙酞化氨基酸选择性烃化异黄酮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首次实现了异黄酮与氨基酸的选择性高效拼合,合成了36个新型异黄酮衍生物,其结构经‘llNMI{、‘’CNMR、MS和 EA等鉴定。拼合物 N-[a-(异黄M-O)乙酞基I氨基酸甲酯具有类似于天然6”-阶丙二酞基异黄酮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可望利用其端梭基的亲水性来提高异黄酮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异黄酮毒性,有关其药理活性的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 -coullctl (R c00.e fa-。。 f””’”’”””’””””inyw”、 odeo、R000CtuC00CH、till 人 一 Ww 上二o-了 男!人十卜汀 v··v xx-X .u- N-[o-(isoflavone-功-aceto]OH Sill Ino acid methyl esters natural”-omalonyllsoflguone七、合成染料木素及其同电异素物经药理毒活性筛选,发现除4’-澳代衍生物外均具有药理活性,其中染料木素的毒性小于天然产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目前已与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合作进行联合研报新药的工作。八、论文工作期间共合成化合物91个,异黄团类衍生物75个,其中47个未见文献报道。
鲁桂林, 时秀丽[6]1996年在《2,2,6,6─四氯环已酮的合成》文中提出本文对2,2,6,6─四氯环已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该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找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认证。
邵红飞[7]2006年在《二羟基二苯砜显色剂合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对热敏记录纸用显色剂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及精制进行了研究,合成的主要产物为2,4′-二羟基二苯砜和4,4′-二羟基二苯砜。以苯酚和硫酸为主要原料来合成二羟基二苯砜。研究了以较便宜的二氯甲苯为溶剂,分别加入硼酸、氯磺酸、叁氯化铝、磷酸、亚磷酸、五氧化二磷、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对甲苯磺酸等,考察了添加剂种类、用量、苯酚与硫酸摩尔比、反应时间、溶剂用量、硫酸和苯酚的滴加方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合成工艺,降低了2,4′-二羟基二苯砜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以二氯甲苯为溶剂较好的合成工艺为:1.1g硼酸存在下,108g苯酚与52.6g 96%硫酸在480g二氯甲苯中回流2.5h,10min内80~85℃下滴加苯酚。得到粗品121.8g,含2,4′-二羟基二苯砜36.73%,4,4′-二羟基二苯砜53.60%,粗收率为95.5%。探讨了二羟基二苯砜的精制方法,对合成的二羟基二苯砜粗品,分别用碱溶酸析法;四氯乙烷提取法;四氯乙烷和甲醇-水联合精制法进行分离,再分别进行提纯。得到较好的精制条件为:30g粗品加热下在80mL四氯乙烷中悬浮1h,50℃下滤出4,4′-二羟基二苯砜18.3g,含4,4′-二羟基二苯砜89.14%。将滤液蒸馏出2/3后加入5g甲醇和45g水,加热、静置、过滤,得到滤饼10.6g,含2,4′-二羟基二苯砜80.91%。得到的2,4′-二羟基二苯砜滤饼用NaOH溶液进一步提纯,碱量为1.5%NaOH水溶液5.2g/g粗品,得干品含2,4′-二羟基二苯砜97.40%,收率为52.9%。对另一个主要产物4,4′-二羟基二苯砜采用碱水-水洗重结晶精制,碱量为0.6%NaOH水溶液5.2g/g粗品,使4,4′-二羟基二苯砜纯度达到99.15%,收率为72.7%,完全能够满足工业需要。
尹月[8]2008年在《无卤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分别以自制的阻燃固化剂(MFP)和含硅环氧树脂(EPSi2-1、EPSi3-2)制备了无卤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膨胀型阻燃剂(IFR)、二氧化硅(SiO2)、有机蒙脱土(OMMT)对EP/MFP固化体系以及IFR、OMMT对含硅环氧树脂阻燃性能与冲击性能的影响。以叁聚氰胺、甲醛、苯酚为原料,合成了阻燃固化剂2,4,6-叁(羟基苯甲基氨基)-均叁嗪(MFP),经红外光谱(IR)分析表明产物为目标产物。采用40%MFP固化环氧树脂。结果表明: EP/MFP固化物的氧指数(LOI值)比用普通固化剂制备的环氧树脂固化物提高了4.1%。在此基础上加入IFR制备了EP/MFP/IFR复合材料。当IFR用量为20%时,EP/MFP/IFR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达到FV-0级,LOI值达到27.3%,冲击强度由0.5KJ/m2提高到1.22KJ/m2。为了进一步改善EP/MFP/IF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制备了EP/MFP/IFR/SiO2、EP/MFP/IFR/OMMT复合材料,考察了SiO2、OMMT与IFR的协同阻燃作用。当加入2份OMMT时,EP/MFP/IFR/OMMT复合材料的LOI值提高了2.3%,冲击强度提高了0.16KJ/m2。现采用环氧树脂与二苯基硅二醇(DPSD)反应,在两者摩尔配比为2:1与3:2时,制备了EPSi2-1与EPSi3-2两种含硅环氧树脂。经IR分析,产物EPSi2-1、EPSi3-2在1037cm-1和1127cm-1处均出现了Si-O-C的振动收缩峰和变形振动峰,这说明硅元素已经被成功引入到环氧树脂结构中。EPSi3-2固化物的LOI值为22.4%,比普通环氧树脂固化物提高了2.9%,冲击强度提高了0.45KJ/m2。探讨了IFR、IFR/OMMT对EPSi3-2固化体系阻燃性能与冲击能的影响。当IFR用量为20%时,EPSi3-2/IFR复合材料的UL94达到FV-0级,LOI值为27.0%;加入2份OMMT,EPSi3-2/IFR/OMMT复合材料的LOI值提高了1.4%,冲击强度提高了0.13KJ/m2,说明OMMT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谢广群[9]2006年在《均苯叁酚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均苯叁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本论文以 2,4,6-叁硝基甲苯(TNT)为原料,经氧化得到中间产物 2,4,6-叁硝基苯甲酸(TNBA),再经还原、水解得到均苯叁酚。选择 TNT 为原料合成均苯叁酚具有特殊的目的。由于环保因素,TNT 在军工方面的应用被禁止,而我国 TNT 生产工艺成熟,年产量达十几万吨。本文把 TNT转化为均苯叁酚能有效的利用 TNT 的整个生产线,避免该生产流程资源的浪费,同时为 TNT 的应用开拓新的领域。实验中采用了叁种氧化剂对 TNT 进行氧化,分别为 Na_2Cr_2O_7/H_2SO_4(98%)、KClO_3/HNO_3(68%)、KClO_4/ H_2SO_4(98%)/ H_3PO_4(98%),并着重考查了后两种氧化剂作用下的工艺条件。以 KClO3/HNO3(68%)为氧化剂,成功的把 TNT 氧化为 TNBA。采用正交实验对该氧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TNT:KClO3:HNO3=1:3:13(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 75~80℃,反应时间 1.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TNBA 的得率可达 90%。以 KClO_4/ H_2SO_4(98%)/ H3PO4(98%)为氧化剂,氧化 TNT 为 TNBA,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TNT:KClO-4:H_2SO_4:H_3PO_4=1:4:12:3(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 70℃,反应时间为 1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TNBA 的得率为 94%。分别采用铁粉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对 TNBA 进行还原。讨论了铁粉还原TNBA 的工艺条件,对催化加氢还原 TNBA 进行了初步探索。以 36%的盐酸为反应介质,将 TNBA 和铁粉混合逐次加料,利用正交实验对铁粉还原、水解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条件是:TNBA:Fe=1:15(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反应温度 75℃,水解 pH 值 1.0~1.5,N2保护下水解 24h。其中反应温度对均苯叁酚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解液的 pH 值、还原物料比,水解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最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均苯叁酚的得率可达到 70%。在催化加氢方法中,以丙酮-水为溶剂,骨架镍为催化剂,压力恒定为0.5×10~6Pa,
原姣姣[10]2016年在《橄榄苦苷提取物的酶解机制及酚类产物的活性构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癌等生物活性。但由于HT含有3个酚羟基,具有亲水性强、性质不稳定等特点,且其化学合成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目前国际上仍缺乏天然HT批量制备技术研究。本论文以橄榄苦苷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OLE)为原料,经过酶解橄榄苦苷(Oleuropein,OL)制备HT,考察其热稳定性质和脂质体性质。采用裂解气质(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和HPLC方法分析酚类产物化学成分,初步阐述酶解机制及关键多酚变化规律,同时探讨酚类产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构效关系。这将为橄榄苦苷提取物和HT关键酚类化合物高效制备及其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橄榄苦苷提取物的生物酶解工艺优化及关键多酚变化规律以橄榄苦苷提取物为原料,经筛选得出专一性好的半纤维素酶能够定向诱导OL酶解,且由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降解OLE-1(OL含量38.6%)的最佳工艺:酶解温度60℃、pH值5.5、酶的质量40 mg、时间6 h,酶解物(enzymatic hydrolysate,EH-1)中HT含量2.81%,OL降解率为85.28%。相似酶解条件下,OLE-2(OL含量81.04%)得到的EH-2中HT含量为8.64%,OE降解率为98.54%。通过对比不同含量OL的OLE(OLE-1和OLE-2)酶解结果,发现酶解后OL含量明显降低,HT含量逐渐增加。由此说明OL含量越高,得到的HT含量越高。(2)橄榄苦苷提取物的酶解机制和酚类产物化学成分通过Py-GC-MS分析了OLE-2、EH-2和EEEH-2的化学成分,其主要产物是酚酸类物质(4-羟基苯乙酸、水杨酸、3,4-二羟基苯乙酸、香草酸、3,4-二羟基苯甲酸、咖啡酸等)。采用HPLC色谱对EEEH-2进行分析,表明14种酚类产物中HT含量最高,OL几乎完全降解。裂解产物主要酚酸类物质可能与OLE中含有黄酮结构、酚羟基结构物质,以及结构类似的糖苷和黄酮苷等物质的高温裂解有关系。且推断OL、毛蕊花糖苷、女贞苷、木犀草素(或糖苷)和芹菜素(或糖苷)可能裂解得到HT、酪醇、咖啡酸和4-羟基肉桂酸等产物。OL对HT的制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合适的酶系和温度对OL的酶解有较大影响。相关数据表明ol经半纤维素酶水解后得到大量苷元,但ht需断裂酯键才能得到,间接说明糖苷键的断裂相对酯键较容易。(3)酚类产物中羟基酪醇的分离富集工艺首先,采用乙酸乙酯萃取eh-1可将ht纯度由2.81%提至10.23%。其次,运用h-103大孔树脂纯化得到40.78%ht的树脂解附物,最后,经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分离,可将树脂解附物的ht纯度由40.78%提高到85.7%。(4)羟基酪醇酚类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其稳定性利用热重-微热重(tg-dtg)分析方法,以动力学分析为基础,阐明酶解物(eeeh-1)和ht热稳定性、热分解机理以及分解动力学规律。结果显示:ht热分解一步完成,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其热分解特征温度也呈现了分解滞后现象。ht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一维扩散d1,且在氮气氛围下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酶解物热分解主要由两步完成,且其热分解特征温度也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呈现出分解滞后现象。且其热分解机理函数为叁维扩散jander方程d3+叁级化学反应f3。由ea和a数据可看出,酶解物热分解第一步反应比ht容易进行,但第二步难度却加大。在酶解物其它成分不变的条件下,ht含量高时会降低酶解物第二步热分解的活化能,使其稳定性减弱。(5)酚类产物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及其构效关系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这5种方法考察了酚类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14种受试样品各受试样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性,抗氧化能力均随着其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且所有样品浓度与其抗氧化能力均呈剂量-效应关系。总体上,ht、ol、咖啡酸、3,4-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乙酸、丁香酚的抗氧化性较强。酶解产物及分级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eeeh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说明物质所含ht、ol和其他关键多酚种类和含量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明显影响。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大肠杆菌(e.coli)、产气肠杆菌(e.aerogenes)、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的作用来考察酚类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14种受试样品对各菌株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更好。在各受试菌株中,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力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次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其中,ht、OL、咖啡酸、3,4-二羟基苯甲酸均有着很好抑菌效果。酚类产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EEEH-1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说明该物质中各酚类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抑菌作用。酚类产物与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是通过其化学结构的差异和对生物活性的强弱来评价。结果表明,是否具有儿茶酚母体结构和糖苷键、酚羟基的个数和具体位置、和苯环上4-取代位置是否键合供电子基团等结构因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更取决于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6)HT脂质体制备与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HT脂质体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温度63℃,卵胆比4.5,HT质量5 mg,吐温-80 6 mL,HT脂质体包封率为45.08%。相对于HT溶液,制备的HT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且HT脂质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2.4.6-叁羟基苯乙酮的合成及条件优化[J]. 胡基志, 邬子彬, 刘科梅, 曾礼, 羌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7
[2]. 金圣草黄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解志佳. 黑龙江大学. 2009
[3]. 龙血竭的叁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D]. 温秋玲. 中南民族大学. 2011
[4]. 黄酮类化合物荧光性质与分析方法研究[D]. 李文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 大豆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D]. 刘澎. 郑州大学. 2000
[6]. 2,2,6,6─四氯环已酮的合成[J]. 鲁桂林, 时秀丽.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 1996
[7]. 二羟基二苯砜显色剂合成的研究[D]. 邵红飞. 天津大学. 2006
[8]. 无卤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尹月. 大连工业大学. 2008
[9]. 均苯叁酚合成工艺研究[D]. 谢广群. 中北大学. 2006
[10]. 橄榄苦苷提取物的酶解机制及酚类产物的活性构效关系研究[D]. 原姣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