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 郭晓红 730400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阅读的体验、实践、深化是写作,只有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灵感,学生才能把阅读的感受灵活生动地描述在写作里,才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兴趣阅读、读说结合、读写接合、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注重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阅读方法,等于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当前,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课文阅读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规定了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激趣引导,热爱读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渴望读自己喜欢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我们开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而主要在于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二、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不多。很多学生的课外书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而这都是学生买来模仿写作文用的。只有少数学生有《十万个为什么》、《天天都有新童话》、《天天都有新寓言》、《故事大王》等书目,此外,还有一些卡通连环画。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肯定没有,放学后不是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占去,就是由于处理不好学习、读与玩的关系,白白地浪费了时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发动全班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藏书,由专人负责保管、借阅。其次,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供课外阅读用。比如,每天中午从吃午饭到下午上课有一个半小时,我就让学生每天中午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阅读范围,也保证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阅读量。
三、课内外结合,学会读书方法。读后无所知,无所获,或者是一知半解。该怎么半呢?首先,阅读时备好《新华字典》和一本“摘录本”,生字生词查字典,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做到“看书必动笔”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牢记“初读——细读——精读”三部曲。一个阶段后,就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如学习《赤壁之战》、《田忌赛马》再读《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就能从课外书籍中更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也可在上新课前去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在学习《月光曲》前,先从课外书籍中去查一查贝多芬的有关资料,这样既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对课内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1、读说结合,加深语言行为的理解。作者表情达意,体现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有的比较含蓄。要想领会文章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反复阅读。积极讨论交流,从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加深对文章的语言行为的理解,从而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抱着生命垂危的孩子到医院治疗,由于交不够治疗费,医生拒绝给孩子治病,正当这位母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有一位好心人主动帮助了她,最终孩子得救了。听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呢?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些医生太没有职业道德了,如果我是医生绝不会那样做。”有的说:“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应该向那位好心人学习,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主动热情地去帮助他们”……学生在讲述、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综合训练中变式理解。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要采取日记、周记或读后感等多种形式写读书笔记。其中必须写出书中不足的地方,书中写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即便是三言两语也可以。这样既可以提高我们对读物的分辨鉴赏能力,也可以为开展书评、影评等活动打下基础。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是泛读、精读结合,泛读求广,精读求深。泛读指广泛地读,大概地读,不求甚解,各取所需。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我们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指去粗取精地读,读透读通读烂几部基础书;也指精益求精地读,读出问题,读出灵感。精读,要求我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留下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同样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进行景物的描绘,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周边景物描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将阅读当中学习到的素材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写作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词或是某句古诗,在指定之后教师需要对于这句话做出不同层次的解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思维的发散。在写作内容上不限定学生怎么写,只是要求学生将这句话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但是要尤其注意,要求学生不可以采用取巧的行为。通过这三种写作训练,学生就可以将这些有效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并且在多次写作的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根本性提升。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种基本课型,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让语文这门学科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找到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阅读是我们在外界获取信息,而写作是向外界表达我们自己,所以说阅读和写作两者是分不开的。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为未来语文学习铺路。
注明:此论文属于“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郭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能力论文; 时间论文; 方法论文; 小学生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