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城镇;规划设计;地域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获得良好发展发展,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率大幅度上升这说明了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这也体现了乡镇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对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机制和模式研究的越来越深入, 这使得小城镇的性质和功能将变得更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这要求以小城镇的地域性为入口对小城镇进行更加深入、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并通过研究获得更多深层次的内容,为小城镇的发展提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建议。
1 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凸显地域自然特色的重要意义
1.1 凸显地域特色对于塑造小城镇独特形象的重要性
城镇自身的地域自然特色是城镇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建设规划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征,因其自身相对独特的地理特征,是城镇建设中形态与意向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地的地形地貌对于小城镇的实际选址、建设和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选址中要综合地质地貌,即河流或海岸、山川植被、森林港口等显著地貌特征进行融合。进而凸显城镇地域性特色。如江南水乡乌镇、同里等小城镇与其他地域相比都有其不同的地域自然条件。这些小城镇在选址上具有明显的亲水特征。众多河道与桥梁构成了当地独有的城镇景观,使水乡城镇具有灵秀、玲珑的意向。
1.2 重视利用地域自然环境对城镇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急需一种与自然和谐融入的设计方式。城市规划设计中经常设计搭配地形地貌、气候,河流、山川湖海、平原绿地等敞开式的公共空间,这些条件都应该是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应该重视和利用的。这些极具自然特点的环境因素可以丰富城镇中的公共开放空间,满足城镇居民的娱乐休闲需求,也能通过这些地域性标志带给居民归属感、领域感、安全感等。有助于城市社会结构的稳定发展。
2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地域性因素
2.1 自然环境因素
不同区域的差异化自然环境要素是形成小城镇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小城镇规划设计及后期建设都存在较大影响。如平原地区城镇规划多采用几何规整式布局,而丘陵山地区域多顺应山势;多雨地区多形成室外连廊,多雪地区多采用高坡度屋顶等。因此在小城镇规划设计时必须对特征性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并利用,才能设计出适应当地自然特征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小城镇。
2.2 人文环境因素
人文环境因素构成了小城镇地域性特征的核心要素,是小城镇在长期衍化过程中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与积累,包括民族宗教、民俗风情、历史人文等。由于人文环境较为贴近生活易于感知,人文环境对于小城镇的特色塑造往往要比其他的要素更为明显。对于小城镇来说这些人文环境要素往往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性,也是小城镇区别于其他小城镇而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核心支撑。因此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鼓励挖掘人文环境特点,让地域性文化在规划方案中体现,形成小城镇独特的人文环境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要素主要是指小城镇在当下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等环境,以及面向未来的城镇发展定位、功能诉求、经济结构等。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多是从历史及既成事实来形成小城镇地域性特征,而社会环境要素多从发展与未来的角度来塑造地域性特征。部分自然与人文环境要素特征不够明显的小城镇更应该从未来的发展定位来塑造城市特色,尤其是各类新城、新建的小城镇。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通过深入考虑小城镇的既有资源优势,并结合考虑周边城镇环境、发展方向、产业特色、国家政策及上位要求等社会环境因素,综合研判出小城镇的地域性规划特征。
3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域性因素融合的有效方法
3.1 适应山水地貌,垫定城市发展骨架
山水地貌特征是一个城镇有别于其他城镇的主要特征要素之一。小城镇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地域性差异,需要挖掘当地最核心的山水地貌特征,予以保留甚至强化。首先,在城镇选址布局,强化保护原有山水格局,以山水为本底,近山而不侵山、临水而不遮水。其次,在确定城市发展脉络时,优先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如临江、临河城镇可依水而建,沿水而居;临山、临丘城镇可依山而建,环丘而兴等。再次,在城市布局时,应不拘泥于方格网形态,顺应地形起伏、路网疏密有致,城市形态灵动而自然。
3.2 融入环境景观,强化公共空间塑造
公共空间是小城镇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城镇的外部空间,由于视野开阔,人群集中,往往能够成为城镇中最有特色的区域,因此需要融入当地自然环境景观,展现优美独特的空间形象。在小城镇规划设计时,一方面应重点处理好城市公共空间与自然山水关系,尤其是城市廊道、城市界面、城市节点等的控制,为城市营造出优美、有吸引力的城镇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应重点强化城市公共空间自身特色的塑造,尤其是在人流活动量较大的绿地、广场,是最能体现城镇文明程度的开放空间,更加需要精细化设计,适应地方生活习惯,融入地域文化要素,体现地域性魅力。
3.3 提炼人文要素,打造特色建筑风貌
独特的历史文人环境构成小城镇不断演化发展的生命力。在小城镇中建筑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是小城镇地域性特色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体现小城镇特色的直接要素,云贵吊脚楼、山西大院、陕北窑洞、徽派民居、江南私宅、北京四合院等,无不蕴含着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中,要想全面展现出城镇特有的地域特征,一定要将具备当地民族文化的建筑符号、民俗符号等全面融合在建筑设计细节之中,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需重点控制,通过鲜明的建筑表现出差异化的特色风貌。在规划设计时首先需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确保所发掘的民族文化符号的准确性。其次需对传统文化要素适度演绎,传统文化要素、文化空间等并不一定适应当代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应结合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适度取舍,通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挥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最后,传统文化要素需要加以提炼,并在具体的建筑空间中予以承载,包括在场地设计、建筑布局、建筑形态、细部结构等进行具体体现,让人们可识别、可感知。
结束语:
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域性因素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当地居民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全面彰显城镇特有的时代特征,因此,实际城镇规划设计务必要尊重山水本底、加强公共空间地域设计、强化人文要素的体现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切合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适应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英丽.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
[2]赵新高.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因素探析[A].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3+189.
[3]李涛.小城镇空间特色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4]刘海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5]郑伟.在城乡一体化条件下对小城镇居住空间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孙斐.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杨霖,韩宗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小城镇论文; 地域性论文; 城镇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因素论文; 特色论文; 环境要素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