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研究论文_兰之艾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研究论文_兰之艾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民族中医院皮肤科 565200

【摘 要】带状疱疹不同于一般的皮肤病,发病较急,常常伴有疼痛的症状,单纯依靠西医和中医治疗都有其局限性,本文在分析了带状疱疹的特点与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阶段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索了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治疗措施

一、带状疱疹的特点与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是西医上的命名,而在中医上通常被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缠腰龙、蜘蛛疮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通常是由于这种病毒对人体的神经节和皮肤造成侵犯,导致人体皮肤的一种急性炎症。在临床中,这种急性皮肤炎症的发病部位也各不相同,按照医学实践中的病例看,患者多数在腰部最多,其次是胸背部,也有的患者会在脸部发病的情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这种病毒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呈长方形,这种病毒同常见的病毒不同,一般没有传染性。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经历从初次感染、再次激活等过程。当个体刚开始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即为初次感染阶段,在初次感染阶段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这个时期在患者身上看不到水痘等症状,是潜伏的感染阶段。在这个阶段,病毒处于潜伏期,当这种处于潜伏期的隐性感染的病毒在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弱时,这种带状疱疹病毒就会被这种诱因再次激活,激活后的病毒会侵犯肌体,导致神经节发言和病变,并给患者产生疼痛的症状。这首先被肌体诱因激活的病毒继而会产生连续感染的反应,通过向侵犯和感染相邻的神经节从而产生局部性的带状疱疹。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

准确了解带状疱疹的成因和特点,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就已有的医学研究和实践看,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根据带状疱疹治疗的三个典型阶段,我们总结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

1.首选西医消炎、止疼,缓解急性症状

这里首先论述西医方面的治疗措施和方案。

由于带状疱疹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肤感染引起的,在带状疱疹发作的时候患者常有疼痛的感受,伴有炎症,所以在西医治疗上主要采用消炎、止疼的治疗措施。在止疼方面,常用的药物有去痛片,吲哚美辛,布洛芬等普通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普通药物是针对一般的疼痛症状,如果患者疼痛比较明显,在使用普通药物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要给予给予可待因等特殊治疗措施。

在使用止疼药物的同时,针对带状疱疹是病毒引起和感染的情况,要配合使用抗病毒药物,以达到有效抑制病毒的效果。在常用的抗病毒药品中,以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喷昔洛韦和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较为常用。根据临床实践,有效抑制病毒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这也凸显了利用西医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抗病毒药物虽然在主要功能上趋于一致,但是在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不同的发病时段等因素所采用的药物会有所不同。如阿昔洛韦药品,在医疗实践中是近 20 多年来首选的用于治疗 VZV 感染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对宿主的细胞毒性甚低。根据本药品的特点,一般在带状疱疹发病初期考虑用此类药物,既可以减少新损害形成,又可以减轻急性疼痛,制止病毒的播散和减少内脏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合中医除热解毒,依据疱疹类型针对治疗

带状疱疹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同时,可以结合中医进行治疗。而在运用中医治疗的时候需要从中医的角度了解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从中医的角度看,带状疱疹从起初到发病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发病初期,在症状还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带状疱疹的发病初期在中医上我们定性为湿热火毒为主,而到了症状明显的时期即为第二阶段带状疱疹的发病后期,在后期阶段,从中医上我们定性为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西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从中医的角度可以将带状疱疹划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和气滞血瘀三个常见的类型,每一种类型从临床上有不同的病因和表现,如气滞血瘀型患者,常见与年老体弱者,在发病原因上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而在症状上常表现为患部皮损大部分消退,但疼痛不止或隐痛绵绵。伴心烦,夜寐不宁,或咳嗽、动则加重。舌质黯紫,苔白,脉细涩。

中医不同于西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则,所以我们根据这三种类型确定了不同的中医治则,针对肝经郁热证,我们确立了清热利湿解毒;针对脾虚湿蕴证,应当采取健脾利湿解毒;而对于气滞血瘀证,主要是采用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原则。

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措施上,主要可以采取内服方药,结合外治法和外搽的方式。在内服方药方面,如有医者给出了针对气滞血瘀证的药方:方用活血定痛方化裁,药用:秦艽 10g,细辛 1g,乌蛇 15g,全虫 10g,郁金 10g,川芎 10g,丹参 30g,鸡血藤 6g,当归 9g,乳香 6g,没药 6g,元胡 9g,生甘草 9g。而外治法主要是中药湿敷的方法,针对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等症状要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湿敷,如把黄柏、马齿苋等中药材加水煮沸后,滤出药液,以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滴水为度,湿敷患处,在时间上可以每隔 10 分钟交替 1 次,共计湿敷 30 分钟~ 40 分钟。每日 1 次~ 2 次。此外,还要结合外捈的方式。外捈的具体实施方式也要结合带状疱疹的不同症状,结合临床实践,根据水疱的情况可以大体分为一般水疱无溃烂情况、水疱溃破情况、水疱干敛结痂和后期皮损痂皮多者情况。如针对一般水疱没有出现溃破糜烂渗液的情况,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如三黄洗剂、青黛散(用水调至糊状)等外搽患处。

3.借助针灸、减弱西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随着西医药物的持续使用,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如喷昔洛韦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腹泻,偶有局部灼热、刺痛、瘙痒及麻木。而泛昔洛韦不良反应有头痛、嗜睡、感觉异常、恶心、腹泻、便秘、皮疹,偶可引起眩晕、发热、鼻窦炎、咽炎等。针对这些副作用,可以配合使用针灸治疗减弱患者对西医药物的反应。可以采取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围刺、电针、火针、刺络拔罐、铺绵灸、穴位注射等。

在医学实践中,常用的是悬灸法,而悬灸法分普通悬灸和穴位热敏化悬灸。在进行普通悬灸时先将艾条点燃,放置于皮损处上方,注意把握好高度,一般距离皮表2到5厘米处温和并旋转地施灸,特别要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此种方法可以达到可快速止痛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弱头痛等副作用。对于穴位热敏化悬灸,由于施灸部位与普通悬灸有本质的区别,穴位热敏化悬灸是根据皮损部位和临床见症辩证选穴,在皮损的远端施灸;施灸时病人的自我感觉与普通悬灸的感觉也有很大差别,通常施灸时病人感觉不到施灸处温热,代之以感觉皮损处有麻、胀、热、痒。因此此法不仅可以止痛,还可改善体内环境,振奋体内阳气驱邪外出,止痛效果优于普通悬灸,在减弱由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方面效果也更好。结合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一般情况下治疗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参考文献:

[1] 韩冬,姜艳荣. 中药、皮质激素及肋间神经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对比[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1)

[2] 唐永会,梁天平. 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S1)

[3] 张保恒. 自拟活血通络止痛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07)

论文作者:兰之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研究论文_兰之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