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研究论文_杜丽娟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六盘水553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根据护理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护理纠纷发生几率,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优质护理干预;降低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79-01

急诊科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急诊科室患者多为危急重症,任一环节出现护理差错均会引发严重的护患纠纷[1]。本文主要研究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报道如下:

1.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根据护理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41.16±2.54)岁;疾病类型:急性心力衰竭9例、脑梗死10例、重症哮喘5例、急性中毒10例,其他3例;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41.76±1.68)岁;疾病类型:急性心力衰竭8例、脑梗死9例、重症哮喘6例、急性中毒9例,其他5例;施行优质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且对比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其结果显示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予常规急诊科护理,包括:①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患者家属完成所有必须检查,进而为临床医师诊治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②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指导;③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等。

研究组则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优质的接诊、分诊:医院应在急诊内科显眼位置处中设置分诊台,一方面患者及(或)家属问询、就诊;急诊分诊的工作应由有接诊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以便接诊后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和分诊;对于须抢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刻将患者转送至专科医师,进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此外,急诊科室还应为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危重患者,对于一些不明情况的患者或家属,应耐心为其讲解危重差别,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已争取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2)优质的救治护理: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大协作,并进一步细分急救处理工作,定期进行急救演练,以提升医护人员抢救的成功率;另外科室还可设置三名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应全程陪伴患者,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第二责任人则密切观察患者各项循环系统,第三责任人则是负责记录好抢救过程中患者的变化情况。

(3)优质的心理干预:急诊内科患者多为突发的危重急症,极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均未做好心理准备,故患者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抢救的同时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免因不良心理情绪而影响到救治的效果。

(4)病例文书:急诊科医师多是通过口头的方式来下达医嘱,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书写文书,并在执行前再与主治医师进行核对,待文书确认无误以后再执行医嘱;急救结束以后,护理人员应提醒主治医师完善医嘱和护理文书,以免发生护患纠纷。

1.3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急救期间护理纠纷的发生几率,同时,采用本院自行设计拟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满意;分数不足6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使用到的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以百分比表述。客观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数据,如果对照结果显示有差距,且P<0.05,表明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研究组接诊时发生纠纷1例、文书纠纷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8.11%;对照组接诊时发生纠纷3例、救治时发生纠纷2例、文书纠纷4例、其他纠纷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27.03%;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急诊科是临床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且急诊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护理工作的任务较为繁重,因此,该科室也是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兴护理服务模式,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应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并在强化对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护理责任机制,并适当增加护理范围,以提升护理质量[2]。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主要症状、生命体征等对患者进行快速分诊和初步诊断,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将其交由专科医师进行抢救,以进一步提升抢救的成功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施予优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其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许平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急诊内科护理中施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并降低护患纠纷,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仕敏.护理风险管理和PDCA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74-275.

[2]达爱华.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应用价值比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13-14.

[3]周发萍.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2):140-141.

[4]许平.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214.

论文作者:杜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研究论文_杜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