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两个前景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的两个前景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的两种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球产品总量增长5.5倍,商品贸易量却增长16倍。从70年代开始,集装箱使货运成本大幅度下降,1美元商品运输成本仅2美分。信息革命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1930年,纽约与伦敦之间长途电话3分钟通话费300美元,目前仅为1美元,如用电子邮件则更便宜。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地球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上各国放松管制,资本可在全球自由流动。纽约、伦敦、东京金融市场每天的货币交易量1987年为1900亿美元,1997年达到1.2万亿美元,目前国际游资已达7.2万亿美元规模。由于运输信息成本低廉和资本自由流动,企业可将生产过程分解,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安排生产单元,然后加以组装。所有商贸活动,可在任何地方,通过卫星和电脑终端在屏幕上进行。因此,跨国公司大行其道。1997年,跨国公司在全球销售7万亿美元商品,超过世界各国商品出口总量。如今500家公司操纵着全球1/3GDP和3/4世界贸易。跨国公司追求最大利润和最低成本,因此要在全世界寻找最佳投资地点,追求最高回报。于是他们把生产单元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压低工资、降低福利、不顾环境污染,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全球化既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伴随着许多副效应。

二、辩证地认识全球化

我们往往把经济学看作单独的学科,但全球化却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产品结构以及新的货物运输和信息传播方式,这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科技因素。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结构性危机而采取金融和经济自由化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发展而纷纷转向市场体制和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因素。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跨国公司进入同一个世界市场,遵守这个市场的共同游戏规则和制度安排,势必影响全球政治生活和文化价值取向,全球化就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叉的错综复杂过程,成为跨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决不能形而上学地把这个过程看作是单边的或单向度的。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辩证地把它看作是动态的、多边的、双向的矛盾对立统一过程。

这是一个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过程。跨国企业增加,国家贸易壁垒逐渐消解,这是整合过程。国家、民族、地方特殊性不断上升,苏联和南斯拉夫分裂,参加联合国国家数目增多,这是分解过程。这两种相悖的过程同时并存。

这是一个国际化和民族化相互交错的过程。许多国家进入世界市场,WTO规范为各国所认同,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各国在经济上与国际接轨,必须使国际准则本土化,同时又不放弃本民族文化传统特征,本土化、民族化程度亦有所提高。这两种相悖的过程同时发生。

这是一个有利有弊的复杂过程。生产由浅表国际分工发展到深层次全球分工,多边贸易体制和规范形成,全球信息网络逐步完善,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这些都有利于资源、资本、信息、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有可能促进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这是全球化之利。强化发达国家经济霸权,增加国际金融风险,扩大南北贫富差距,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剧烈恶化自然生态环境,压低工人福利待遇。这是全球化之弊。这两种相悖的过程也是难解难分。

三、全球化的两种不同前景

于是,“全球化是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就成了老生常谈。我们对趋利避害的理解,是要寻找适当的平衡点,促使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向有利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理论设想,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因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有极大的差异,利弊得失也截然不同。

获利最多的是处于全球分工体系上层的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96年发表的《全球工业发展报告》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获益最多,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受益,非洲国家获利极微。据世界银行估计,1987年到1998年,亚洲每日收入1美元以下赤贫人口由27%降至15%,非洲赤贫人口仍为46%,毫无改善。全世界5个最富国与5个最穷国之间的国民收入差距已从9年前的60:1扩大到74:1。由于没有技术、不会电脑、不懂外语的人群被排斥在全球化的利益之外,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2000年2月,据联合国研究报告,全世界三大富翁财产超过35个穷国6亿人口国民收入,而全世界200名富翁资产则超出了41%人口收入的总和!

受害最大的,是处于全球分工体系最底层的国家和地区。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纷纷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借此转移全球化成本,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达国家又利用高额奖学金和优厚待遇,吸引发展中国家极为稀缺的高级科技管理人才,阻碍其社会经济发展。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有些国家货币贬值30-50%,债务增加数倍,蒙受了3万亿美元损失,有1300万人失业,数百万学生失学。在危机中,产业结构比较合理、金融监管比较严格、汇率制度比较灵活的国家和地区损失较小,本身缺点越大者受害越深!

美国、欧洲、日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特别是美国,在经济结构与规模、资本市场高效率、电子商务绝对领先这三方面,有极大优势。在很多行业,美国占世界市场份额近50%,一半以上行业活动受美国控制,广告营销服务业2/3集中在美国东北走廊,国际金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大银行控制。美国的发展战略,是试图成为国际互联网络霸主,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控制在网上流动的信息和资本,以最少时间和最低代价获取最高利润,用可操作途径来控制世界经济。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下制定的,重要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都控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利用这些优势,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力图长期维持不合理的全球分工格局,继续攫取全球化的大部分利益,转嫁全球化的成本。他们又把全球化描述为单向度的趋同发展过程。而趋同的结果,是确立“全球政治权威”,在全球推广美国式“民主政治”、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这种张扬美国霸权的“全球化”前景,我们绝对无法认同!

不结盟国家运动认为,经济全球化、单极世界、富国与穷国技术差距正在威胁着传统文化,并且将许多国家的生存置于危险之中。1997年5月,113个不结盟国家派出54个代表国,参加了在哥伦比亚城市麦德林举行的国际会议。会议文件指出:“文化多样性和人们对世界多元的看法,是人类的伟大财富。……不结盟国家要求将它们作为指导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价值观念。”文件指出,全球化面临两种不同前景。“消极全球化,意味着丧失自己的身份、社团观念、个人价值和自身文化归属感。”因此,应当发展和促进“积极全球化观念,以此作为南方国家丰富人类文化财富的惟一选择”。

麦德林会议文件不容忽视,因为它提出了民族化和全球化的辩证关系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笼统地谈全球化的利弊,因为它确实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前景。积极的全球化妥善处理一元和多元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平等地沟通对话,并且以各自的民族特色来丰富多姿多彩的全球多元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分享技术、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力求缩小而不是扩大收入差距。消极的全球化采取片面的态度:使全球化倾向于单极化,维护美国和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霸权,无限制扩大贫富差距,剥夺弱者的生存权利。这就是我们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前景,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四、自我定位、自主参与

我们不赞成笼统地说“机遇大于挑战”。在全球分工系统中处于不同层次的国家,其机遇和挑战是不同的。在联合国1998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中国大陆人文发展指数HDI排序106,这是倒排法,实际排名第68(香港第25),1999年排名第99。中国社科院按照英克尔斯10项“现代化指数”测算,1999年中国大陆现代化水平为第66位,“现代化指数”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属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据经济学界分析,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系统中尚处于较低层次。因此,我们切不可夜郎自大。在许多方面,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很有可能大于机遇。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正因为目前的全球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强国的控制和操纵,构成新的包容和排斥模式,形成不平衡的全球等级分层,产生新的获利者和受害者,我们要百倍提高警惕,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主意识,决不盲目认同西方的流行原则和话语逻辑,决不损害自己的国家利益、社会特征和民族文化传统。在与全球经济体系磨合的过程中,坚决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和安全,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争取积极全球化的光明前景。

标签:;  

全球化的两个前景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