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科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输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l2月恶性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7例为VAP组,采用PICC置管105例为PICC组。观察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局部感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和意外拔管等。结果 VAP组在局部感染、局部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和意外拔管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较PICC显著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心静脉导管;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A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用于长期反复静脉化疗、胃肠外营养、输血及血样的采集等[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也是长期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的有效途径,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和营养支持患者。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肿瘤患者应用静脉输液港和PICC的效果,尤其在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本研究对我院2010.1~2013.12接受静脉输液港和PICC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1~2013.12肿瘤科、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接受输液港植入患者共37例(VAP组),中位年龄57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接受PICC置管105例(PICC组),中位年龄51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43例,两组疾病种类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结肠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排除禁忌症,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VAP组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三向瓣膜式VAP,手术体位取平卧位,颈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在局麻下用穿刺针自颈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穿刺(超声定位下),穿刺颈内静脉成功后置人导丝,于锁骨中点下两横指,切开皮肤,游离皮下组织形成皮袋,导丝引导下置入穿刺鞘,将导管自穿刺鞘内放入静脉中,隧道针穿刺皮下建立隧道,引出导管,按照7+K的长度(K为穿刺点到锁骨头距离)剪管后并连接底座,固定输液港的底座,缝合切口。术后行X线胸片确定置管成功。输液港导管口以置于上腔静脉的下1/3范围内(胸椎6~7水平)为佳。PICC组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头端置于上腔静脉,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置入后行X线胸片确定导管部位准确,术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 h。
1.2.2 置管护理
VAP组每月只需冲封管一次,用肝素生理盐水(100U/m1)冲封管。PICC组每周冲管一次,并用肝素生理盐水(0-10U/m1)封管,穿刺点每周换药1~2次。在无菌原则下进行日常维护,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在输液时每周更换敷料贴,如发现敷料贴卷边、潮湿时需及时更换,敷料贴选用高透气透明敷贴。指导患者皮肤清洁,并注意拔针后针眼处皮肤消毒,防止感染。患者在中性粒细胞低下阶段,护理人员要注重感染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对于局部皮肤红肿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进行局部消毒,发生感染后进行细菌培养、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在输血和使用高粘滞性药物后即刻予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以后再输其他液体;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种类,有顺序的安排先后,可以先输高浓度、高刺激性,再输低浓度、普通的液体;营养液内含有很多的脂肪乳,所以每隔3 h冲洗一次导管,防治导管的堵塞。
1.2.3 观察指标。
除少数意外拔管或化疗结束后予以拔管外,对所有病例进行6~12个月的随访。随访观察指标主要为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和意外拔管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VPA组为100%,PICC组为95.2%。VAP组未发生血胸、气胸和神经损伤。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见表1,VAP组在局部感染、局部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和意外拔管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
3. 讨论
肿瘤患者常需要行多程化疗以及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化疗药物可致静脉损伤,发生静脉炎甚至药液外渗,造成皮下组织坏死。输液港作为一种植入皮下、长期在体内能终身携带的静脉输液装置,可以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化疗药、营养支持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护士穿刺的难度,是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2]。作为近年来普遍应用的中心静脉通道器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也可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难度。与PICC相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机构更复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注射座,其顶部为穿刺隔,由具有自动愈合功能的硅胶材料制成,被埋在皮下;另一部分为不透X线的硅胶导管,其末端留在中心静脉内,头端连接于注射座。
在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局部感染、局部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等方面,VAP组的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静脉输液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果不能有效冲洗导管,注射座的硅胶隔膜下会存在感染凝块积聚,且该处沉着物是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来源[3]。本研究VAP组仅有1例肠癌晚期、营养极度不良患者发生局部感染,而PICC组局部感染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8.6%,略高于相关文献报道[4],可能与本组病例含有较多白血病化疗、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有关。VAP由于是完全植入皮下,无外露部分,因此局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而PICC置管后有一段导管暴露在体外,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引起感染,且PICC管在血管内行经路线长,管腔较细小,加上置管侧手臂活动偏少,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发生患肢肿胀、局部红肿、静脉炎等并发症。
两组患者中静脉血栓发生率相似,可能更多与患者疾病状态本身有关,如年老、恶性肿瘤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的高凝状态、易栓症有关。因此,对于部分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应给予长期的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与VAP相比,虽然PICC置管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但治疗间歇期仍然需要留置体外导管,因此存在感染机会较多、导管堵塞概率高、护理繁琐、导管留置侧肢体易肿胀、活动受限等问题。尽管VAP操作较为复杂,费用较高,但导管相关并发症少,更加安全有效、性价比高、应用范围广、护理简捷,能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肿瘤患者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iederhuber JE,Ensminger W ,Gyves JW ,et a1.Totally implanted venous and arterial access system to replace external catheters in cancer treatment[J].Surgery,1982,92(8):706-712
2.宋慧娟,厉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85-786
3.Lebeaux D, Larroque B, Gellen-Dautremer J, et a1.Clinical outcome after a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related infection in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Medicine (Baltimore),2012,91(6):309-318
4.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J],2008,43(2):134-135
论文作者:田田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局部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炎论文; 发生率论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