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张茂琪

分析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张茂琪

摘要:桥梁是我国经济传输的命脉,也是人们日常出行重要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桥梁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但是,桥梁的建设在这一蒸蒸日上的经济运输形势下,却也埋藏着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一旦桥梁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将会是经济运输和人们出行最大的阻碍。

关键词: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1导言

桥梁是我国交通事业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性能是影响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行为、客观环境侵蚀、使用周期较长等多种因素的干扰,桥梁工程会出现一些病害类型,我们将出现次数最多、几率最大的病害称为常见病害。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更严重威胁着桥梁交通的运行安全。

2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类型和原因

2.1常见的桥梁工程病害类型

1)结构性病害:也就是路面组成或整体结构病害,初期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降低桥梁组成或整体结构的车辆荷载能承受能力。2)功能性病害:主要是由于桥梁的预期设计使用功能遭到破坏而造成的。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施工环境和施工区域各有不同,功能性病害的形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常见的功能性病害主要有啃边、泛油、坑槽、波浪、滑溜、松散、裂缝等。

2.2主要的桥梁工程病害

1)桥面铺装层的裂缝。桥面铺装层的裂缝分为温度因素和车辆行驶因素。由于半刚性结构是当前桥面铺装层的主要结构,该结构具有提高铺装层的压实度和强度的优点,然而在施工中温度会对桥面铺装层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寒冷地区温度差过大或导致裂缝产生的几率增大。与此同时如果路桥上行驶的车辆存在超载或者急刹车,会对路面进行磨损,造成裂缝。施工时如果混凝土配比、初凝期的锯缝时间出现问题,也会使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产生。2)路桥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路桥地基沉降不均匀,路桥面的受力也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造成裂缝的产生。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进行科学的勘探和前期设计工作,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3)梁端头的局部破损。这是一种很难修复的病害,具体表现形式为梁端头的塑封损坏或变形。工程初期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准确起算缩量值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桥梁梁端头的局部破损会降低桥梁的适应功能,损坏桥梁的结构。4)不到位的施工控制。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到位的施工控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材料配合比使用材料、矿粉和沥青的用量不足、没有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油包等病害。5)不到位的养护措施。在完成桥梁工程的施工后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养护措施不及时或不科学,则很容易因为喷油不足、没有很好地控制油量等原因造成桥梁的推拥、放油和松散等病害。

2.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1)年温差。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2)日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3)骤然降温。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4)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m)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5)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3路桥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3.1路面裂缝处理技术

在对路桥面裂缝处理时,施工人员要根据路桥面裂缝病害的形成原因、裂缝宽度、裂缝深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来选择路面裂缝处理技术,以便达到最佳的路面裂缝病害处理效果。目前,常见的路面裂缝处理技术包括表面修补法、注浆修补法、填充修补法等,需要施工人员予以科学选择。(1)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路桥面处理技术,其用于一些裂缝较小或早起裂缝的处理,效果明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科学清理裂缝后,向裂缝内突破一些特殊性粘结剂,来对路面裂缝进行处理。(2)注浆修补法。注浆修补法针对一些裂缝程度适当的裂缝病害进行处理,其向裂缝内灌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材料,借助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材料的粘接力来对裂缝进行填充和粘接,达到处理效果。(3)填充修补法。填充修补法多用于裂缝较大的裂缝病害处理,因为裂缝程度较大,因此其所需要的材料往往更多。填充法所用材料也以水泥砂浆、环氧砂浆等为主,通过发挥这些材料的加固效果,来实现对路桥面裂缝病害的处理,达到治理效果。

3.2路基沉降处理技术

在对路基沉降问题进行处理时桥梁加固方法可以通过在桥梁外表现粘贴、覆盖材料,来改变桥梁的截面积,进而改变其结构体系,达到提高桥梁应力效果的目的。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可以根据其程度来予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予以处理,若沉降程度较小,且没有继续沉降趋势,可以通过填补坑洼,修补路面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若沉降程度较大,且具备继续沉降条件,那么则需要对其进行压实、置换或灌注处理、其中压实是指借助压路机来对路基进行压实,然后对其进行补充,保证路基不在出现沉降问题。置换则是对软土地基进行置换,在置换时要保证置换土的质量。灌注处理则是通过在地基内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来让地下软土、淤泥与混凝土充分结合、固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的目的。

3.3端头破损处理技术

端头破损处理技术以锚喷为主,在实际工作当中,锚喷技术在端头破损处理方面,具有凝结速度快、强度高等诸多特点,广受业内人士的喜爱。锚喷技术原理是在借助设备的喷射力将硅胶材料喷射到指定位置,然后在接触侧向模板中的浇筑、捣固等措施,来让硅胶材料与桥体有效的粘结到一起达到处理效果。在这一环节当中,之所以选择硅胶作为主要材料来予以处理,因为桥梁不仅需要刚度与强度,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柔韧度,硅胶材料恰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并且在粘结效果上也非常理想,故选择硅胶材料。

4结语

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病害,给桥梁带来一定的通行压力。考虑到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需要对病害类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相对应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黄河.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6,05:161+164.

[2]李金威.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4:141-142.

[3]陈志文.分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0.

[4]王琦.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99.

论文作者:张茂琪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分析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张茂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