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论文_陈红燕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论文_陈红燕

陈红燕(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路学校 江西 南昌 330077)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要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巧妙的导入,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导入;针对性;有效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044-01

在素质教育当道的今天,很多学生的学习已经逐渐从最初朦朦胧胧的学习到后来高年级阶段的有意识的学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兴趣却呈递减趋势。如何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话题。

一、当前的教育形式和社会大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电子白板普及的今天,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已经不单单是放学在家看电视。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借助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现在大多数学校,老师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主流,特别是在小学数学领域,有了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流程的有效进行,也减少了老师课下备课的时间和难度。像在学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时候,老师借助直观的动画图片,动态展示体积公式形成的过程,使以前晦涩难懂的公式计算,变得更加明了,生动。

同时,随着无线网的普及,学生在除学校以外,接触电子产品,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家长无意识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诱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过多的依赖电子产品度过课余时间,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动脑筋想办法,而是拿出手机,打开作业帮之类的软件,直接搜答案过程,大大缩短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二、面对此种情况,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引导

1、能够最大限度的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觉得数学离生活不远,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

正如亨特(Hunter)把教学定义为:对于影响学习可能性的不断决策过程,是在与学生互动前、互动中和互动后所做出的决策。[1]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挖掘课本中的深度内容,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意思,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本中,每一课时的情景图,基本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可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习惯将生活化的要素提取成数学研究对象,在研究算理算法之后,却忘了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因为这样,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特别是解方程,求一些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总是觉得学起来一知半解,对生活的用处也不大,没有形成师生之间良性的互动。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课,可以举身边“清仓处理”,“打折甩卖”的例子给学生街是其中的数学知识。因为拉近了学生的生活,注意联系了实际生活,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多创新,多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敢于抛弃书本,又依托书本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当今教学手段的日益进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依靠课件,电子课本进行教学,不用大动脑筋的去想着一节课应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样往往导致,预习过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已经预先知道了答案,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无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我在上《方向与位置》时,有一课《去图书馆》,书本上已经给定了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让学生考虑方向和位置对于步行的影响,以及方向、距离、所经的地方对于方向位置确定的影响。如果根据课本的上法,我发现不到20分钟,书本的知识点已经讲完了,有点学生还是云里雾里,摸不到头脑。索性第二节上课的时候,我直接把学生带到了操场,首先确定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向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从操场出发,经过升国旗台,行政楼等建筑,最后到达图书馆,亲身感受下,人在走动过程中,方向位置的变化,以及如何将自己亲自走过的路线,用简图的方式画出来,经过这样一节课下来,明显感到学生对于确定位置,找位置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回到教室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本,理会书本的用途,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方向和位置的关系,效果显著。

3、在课堂之外,多下功夫。

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就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是强人所难了。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2]有关教育机构一再强调低年级不布置面作业,高年级少布置作业,并不代表不布置作业。只是作业的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多层化,不能一把尺子针对所有的学生。毕竟在小学阶段,实行题海战术虽然能在短时间里起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但却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同的。在精简作业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人性化的作业,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不是教师用来惩罚学生的强硬手段。

通过这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让笔者深深的认识到,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觉得它有趣,它有用,有成就感,他才会积极地思考,敏锐的观察,快速的反应;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理论联系实际和社会,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体地位才能突显。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威廉?威伦著,《有效教学决策:第六版[M]》,李森, 王纬虹,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9.

[2]申学峰, 周钧光,《构建彰显生命的生态课堂[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6(8): 36-40.

论文作者:陈红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论文_陈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