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时节读华章——简评《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章论文,简评论文,外交官论文,时节论文,系列丛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外交官看世界》大型系列丛书第一批著作共6本,即《拉美亲历记》、《飞向“世外桃源”》、《从未名湖到还剑湖—我与越南》、《多瑙河之波》、《在异国星空下》、《女外交官手记》,是由外交部外交笔会组织一批资深外交官撰写的。这是中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束质朴典雅的新花,也是一丛有浓郁的异香异味的奇葩。
这套丛书是一套原创性佳作。
外交和外交官是庄严而神秘的字眼和称谓。由于国际斗争的需要和高度政治敏感性,外交活动、涉外工作一向属于国家机密。有关实录和资料像矿床深锁在地壳中一样紧锁在密不透风的政府档案库里。长期以来,外交题材在文艺领域是一个人莫触及的禁区,外交官的工作和生活也随之机密化而鲜为人知。这些使外交和外交官的活动有如云遮雾罩的巫山神女,氤氲飘渺,神秘莫辨,使人心向往之而不可及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形势和观念的变化,外交档案逐渐解密,一些外交题材的作品陆续问世。但是,由一批高级外交官将自己亲历、亲闻、亲见的重大外交事件与活动,以及个人特有的人生阅历与感悟,写成纪实性文学专著,汇集成大型系列丛书出版,这在文艺领域是一个创举。可以说,四川人民出版社这一极富创意的工作填补了中华书林中一个空白。这套书立意之新颖、内容之奇特、格调之高雅、包罗之广博,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是罕见的。
这套丛书是一部切中社会热点的力作。
外交一向是少数涉外人员的专属领域,外事活动一般是由外交官或由外交官陪同国家或政府领导人在高墙深院中进行的,对普通公众来说显得冷僻和陌生。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频密,特别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公众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的兴趣和关注不断升温。特别是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对外关系问题更是成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谈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以敏锐的眼光、创新意识和别开生面的构思推出这套丛书,顺应了广大读者的热切要求与想望,为他们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中国外交的窗口,难能可贵。这对于读者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对世界大局和中国外交的了解与认识、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大有裨益。
这套丛书也是精英外交官精心撰写的精品之作。
丛书作者都是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干部,都是阅历丰富的职业高级外交官。他们长期奋战在外交第一线,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他们亲历和直接参与了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沧桑巨变和中国外交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有的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这些世纪伟人当过翻译,亲领过他们的教诲和风采;有的同外国的国王和国家元首进行过“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亲眼目睹这些权倾一时风云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至命运际遇;有的是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中东的“9·11”事件——黎巴嫩大爆炸的目击者和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幸存者;有的曾在异国内战和武装政变的现场沐浴过枪林弹雨和血雨腥风。至于外国政坛掌故、宫廷秘闻、人文地理、趣事奇情,他们更是了如指掌、耳熟能详。可以说,他们阅尽国际风云变化,尝尽人生甜酸苦辣,历尽世界困苦艰险,看尽人间富贵繁华。他们的独特地位和独特经历铸就了他们的独特人生,他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一部独特的奇书。加上他们在岗时都是外交部的笔杆子和调研高手,因而能以其深邃的思想、横溢的文才和生花妙笔,将这部奇书铺陈得更加瑰丽多姿、精彩纷呈、情韵隽永、妙趣横生。
也许由于职业性质的缘故,我对有关国际问题和外交的书情有独钟。《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一问世,我便即早得之,以先睹为快。翻开首页,首先入眼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作的言简意赅、对该丛书评价甚高的“总序”,平添我通读全书的兴趣。读毕掩卷回味,深受教益,深受感动,大有如品醉醪,如坐春风,不觉自醉之感。这套丛书给我留下的突出感受和印象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就是重、轻、理、情。
所谓“重”是丛书文章品位高、分量重,捧起每部书如同手捧一块金砖一样沉甸甸的。
有关外交和外交官题材的文章本身就是神奇而庄重的。这套丛书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其中相当篇幅,作者用浓墨劲笔刻画有关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包括其亲身经历的高层政治动态、高层政治人物的活动和战争、政变场面。《伟人的最后露面—忆周总理最后一次会见外宾》、《邓小平打大牌》、《齐奥塞斯库之死》、《帕尔梅之死》、《胡志明逝世前后》、《一代王朝的覆灭一马科斯总统出走记》、《布拉格之春揭秘》、《从结盟到对抗—记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几次交锋》等章节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之作。作者对这些重大的历史性人和事描写之精采生动,刻画之深刻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所谓“轻”是丛书文章新颖奇特,情趣万千,读之使人心旷神怡、轻快欢愉。
丛书内容丰富广博,包罗万象,既有严肃凝重的主题,也有趣味盎然的篇章。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其亲睹直感的异域风土、风景、风情和各种奇人、奇事、奇闻。其中有伟人风采和王宫奇遇,有谈判对手的狡黠和外国友人的深情,有旷世珍宝的鉴赏和奇山异水的记趣,有太平洋岛国的旖旎风光和非洲大陆的神奇风俗,有拉丁美洲马雅文明的奇古和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哭墙的苍凉,有在北冰洋冰层上的徜徉,有在赤道回归线热浪下的沉思,有北极圈极光下的白夜的神秘,有登上南极洲“长城站”的豪情……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凭几细读这些妙文,有如观赏一幅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异国风情画,奇妙无比,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所谓“理”是丛书文章闪耀着思辨和理性的光芒。
外交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交往,其本质和思想基础就是一个“理”字,也就是必须讲究和遵循国际公理和国际法理,真诚地尊重和以平等态度对待别的国家。丛书文章不但完美地体现了这种法理精神和理性态度,而且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真、善、美理念的执著追求。可贵的是,作者规避呆板而生硬的说教,而是将“理”寓于“景”中,即将理寓于对人物活动、境遇和事件发展进程的叙述之中,达到“理”融于“景”,“景”中见“理”的效果。如《布拉格之春揭秘》和《齐奥塞斯库之死》两文就是其中的典型。尽管这两大震惊天下的重大政治事件有着深刻而具体的原因和背景,而作者没有作长篇大论的原因解说,但每篇文章都充满了理性批判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刻的必然之理。从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覆亡的两大根本原因,即对内只搞官本位,不行民本位,彻底脱离群众;对外充当前苏联的卫星国和附庸,丧失本国国格和本民族独立个性。这些政权实际上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遇狂风暴雨袭打,难逃溃垮厄运。
所谓“情”是丛书文章洋溢着作者对驻在国和人民无比热爱和尊重的真挚感情及与之建立的深厚友谊。
友谊是外交的本质和真谛。外交官是联系和增进本国和驻在国与人民友谊的使者和桥梁。这一点从丛书作者身上得到充分而完美的体现。丛书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丰富多彩外交生涯的实录,也是他们与其出使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爱和友谊的实录。这里仅举几例。
《多瑙河之波》作者蒋本良参赞在罗马尼亚学习和工作了十年,对罗马尼亚有着对故乡一样的挚爱之情,并与该国友人结下了兄弟般的亲密友情。他在书中深情地称罗马尼亚为“第二故乡”,浓墨重彩地抒写一个个感人的友谊故事。罗马尼亚友人至今也仍在怀念和关注他。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乔亚特地为他这部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长篇序言,还在罗驻华使馆为这部书举行隆重而热烈的首发仪式。蒋本良同志为他在临近古稀之年还能受到罗友人如此垂爱而感到无比欣慰。
《拉美亲历记》的作者朱祥忠大使毕生从事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作,献身中拉友好事业。他对拉美国家和人民有着永恒的眷恋和终生不渝的友情。他在书中用很大篇幅抒发了他对拉美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和深情,描写了他同拉美国家从政府高层到普通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深厚友谊。许多拉美国家政府和人民对朱祥忠大使为中拉友谊所作的杰出贡献予以高度评价。他怀着无比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在书中动情地回放了秘鲁和智利两国元首分别授予他该两国的最高荣誉勋章——秘鲁的“太阳大十字勋章”和智利的“功勋大十字勋章”的隆重场面。这两枚大勋章不但是朱大使个人的崇高荣誉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的崇高荣誉和精神财富,是中拉人民伟大友谊的结晶和象征。
《在异国星空下》的作者李同成参赞在其书中讲述了一个友谊化险为夷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他在我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工作时,我国一援利专家驾车不慎压死了当地一男孩,这是人命关天的一件事。就在悲愤填膺的死者家属要对肇事者采取极端报复行动之际,李参赞作为使馆负责人出面做安抚和善后工作。他提出用钱赔偿等解决办法都不奏效,最后他恳切地谈中利人民的友谊,当讲到不少中国专家不远万里前来帮助利人民工作,其中有3名中国专家在工作中牺牲,长眠在利土地上时,在场的利比里亚人无不动容,有的还感动得流出热泪。死者家属的满腔怒火顿时化为满眶泪水。一场一触即发的国际人命案引发的危机就此平息。真情无价,友谊无价,李参赞处理的这件事虽是一件小事,但也反映了这一人间真谛。
总之,《外交官看世界》大型系列丛书从形式到内容俱佳,是一部集思想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相信读者开卷有益,能从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和领略高雅的美感与情趣。
标签:友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