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290
摘要: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凸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以穗莞城乡规划协调研究为例,探索跨界地区城乡规划在空间融合、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交通对接等方面的协调。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规划引领;跨界地区;城乡规划衔接;穗莞合作
1 规划背景
1.1 一体化发展成主流方向
(1)全球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扩张和蓬勃发展,推动全球一体化发展。虽然近期美国贸易主义和欧洲民粹主义抬头,对全球一体化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2)中国区域发展向城市群迈进。“十三五”以来,中国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引导和促进城市群发展,着力打造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首的19个区域性或地区性的城市群,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
(3)珠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从90年代的村镇工业化,到2000年前后的城市空间区域化,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逐步加速。到2008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穗莞深、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融合发展,加上城际轨道、绿道等区域设施和休闲网络建设,珠三角向网络化发展。
1.2 规划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在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发展已经由过去的外源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城市规划的作用越发凸显。习近平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发挥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把握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加强全域空间管控,是保障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 研究目的
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规划作用凸显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不仅要优化城市内部的统筹整合,也需要协调城市周边区域的规划动向,明确城市自身的区域角色,更好地融入区域一体化中。因此,研究跨界地区的城乡规划协调,有利于从内到外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3 相关研究及案例总结
3.1 国内外理论研究
国外的都市区、城市群、都市圈探索。国外的研究,由最初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恩温的“卫星城市”到戈特曼的大都市带(城市群),再到后来的新区域主义,主要围绕都市区、城市群、大都市圈等内容的探索。
国内同城化的研究。同城化是我国首创的概念,广东的广佛、辽宁的沈抚、山西的太渝等都提出了同城化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较好地推动了跨界地区的发展。张建军等(2008)提出“空间共构、功能共生、产业共谋、设施共建、环境共治”的沈抚同城化发展路径[1]。于作军等(2010)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观念认同、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太榆同城化的对策建议[2]。
3.2 国内外实践
发达国家的区域规划尤为强调跨界深度合作,重点在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用地与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协调。如韩国首尔大都市圈着力在立法与规划、区域交通、市政设施共享共建等方面进行强化。国内的跨界地区衔接,则注重空间、交通、生态、产业、机制等方面的对接。如广佛同城着力推动空间融合、交通一体、重点交界地区整合等措施。
3.3 相关启示
梳理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案例可以发现,跨界地区的协调,重点是围绕着空间、产业、交通、生态四大方面开展。
4 以穗莞为例的跨界地区城乡规划协调
4.1穗莞规划协调的基础:战略合作深化
自从2012年广州和东莞签订《广州市·东莞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穗莞两市在“规划对接”、“产业合作”、“交通运输”等十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达成25个具体项目,有效地推动穗莞一体化发展。随着城际轨道的全面铺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穗莞两市战略合作不断深化。
以下从城镇空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四个方面探索穗莞跨界地区的城乡规划协调。
4.2 穗莞城镇空间协调互动
(1)对接要点:组团式、点、线、面共同发展。①改变区域空间组织方式,确立基于公共交通引导的区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空间发展模式,从蔓延性对接走向组团性、战略平台性对接,形成各特色功能组团或战略发展平台。②突出区域联动轴线,发挥穗莞深城际、佛莞惠城际、广深铁路、莞深高速等区域性通道的纽带作用,以战略联动轴线促进两市的交流。③强化区域枢纽和区域合作纽带地区的建设,加快空港、广州南站、南沙港、新塘枢纽、望洪枢纽和东江两侧合作纽带地区、狮子洋两侧合作纽带地区的建设。
(2)空间格局。基于空间对接的要点,形成“两心六轴,五枢纽两大合作纽带区”的区域城乡空间对接体系,打造珠三角“跨圈融合”城市区。
(3)近期抓手。推进广州南站、新塘枢纽和望洪枢纽建设,推动东江两岸地区的协作。
4.3 穗莞产业发展合作共赢
(1)合作方向:存量升级、增量提质。发挥广州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以及东莞市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较强、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突出重点产业的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东莞制造的内向型转型为契机,促进原有经济-产业联系的存量升级;结合两市产业发展新方向的研究,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跨区合作,建立新经济-产业联系,提质产业结构。
(2)产业格局。构建以广州都会区和东莞大中心区为核心,中部山水创新型产业发展区、南部临港型产业发展区、东部产业优化提升区、西北部空港经济产业发展区、北部山林生态绿色产业发展区共同发展的“两心互动,五区协作”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共建区域创新中心和制造中心。
(3)近期抓手。推动港口物流的整合发展。
4.4 穗莞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1)保护核心:山水田城网络交融。结合穗莞山、水、田的生态本底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限制城市无序增长,保护区域生态空间;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强化穗莞生态联系;打造区域绿核,提升地区的生态品质等方式,,形成“山、水、田、城”交融的生态网络格局,推动穗莞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构建区域绿色优质发展圈。
(2)对接格局。以广州开发区-水乡片-番禺生态相融为切入点,东江-狮子洋以及区域高快速路为骨架,形成“四核,三轴,多节点”的生态环境对接格局,推动穗莞生态环境的改善。
(3)近期抓手。推动跨市绿道对接;打造滨江生态链条;构建城际风廊。
4.5 穗莞交通设施衔接一体
(1)衔接重点:枢纽共享、通道预留。实现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全方位的协调、衔接,重点推进穗莞综合交通枢纽的无缝对接,实现交通枢纽的共享共用;科学预留城市间对接通道,推进轨道交通和区域高快速路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实现穗莞点对点出行和城市间公共交通出行衔接,打造1小时工作-生活圈。
(2)衔接措施。推进轨道交通衔接一体,协调沿海高铁、中南莞城际、佛莞城际、穗莞深城际的衔接。协调广州地铁5号线-东莞轨道R1线的衔接。加快区域道路网络化,推进南二环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增滩大道-北王路等2条快速路,青年路-广麻大道等2条主干道等改、扩建及新增的道路(通道)的建设和衔接;加快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南沙港、望洪枢纽协调衔接。
(3)近期抓手。推进增莞大道、东江大桥、中南莞城际、穗莞深城际建设。
5 结语
穗莞战略合作下的城乡规划研究,是珠三角网络化背景下跨界地区规划协调的尝试,通过在空间协调、产业合作、生态共建、交通对接四方面达成共识,有利于推进穗莞区域协调融合,为制定下层次专项协调规划提供研究基础,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区域协作规划的探索一以沈抚同城化规划为例,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P88;
[2]曾群华,关于区域同城化的研究综述,《城市观察》2013年第6期P93;
论文作者:朱锦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区域论文; 产业论文; 地区论文; 枢纽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生态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