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居民论文,生活质量论文,评价体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F03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4-0122-10
目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表明中国在新世纪将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挺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要继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特别关注人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关注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还是一个涉及精神、自然、生态、文化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大”后,生活质量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和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原则。
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首先必须了解人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和程度,这就涉及到生活质量的评价体系问题。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科学地测度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系统地反映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多环节、多层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与态势。本文以中国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为评价和比较中国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测度工具。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生活质量是一个评价居民生活优劣的概念,既要反映居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同时又要体现居民现实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心理满足程度。因此,生活质量评价应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展开,生活质量评价体系通常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经济学评价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成就,侧重于经济层面上的生活质量评价,如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住房面积、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价格水平等经济学指标。社会学评价指标主要是反映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侧重于社会进步层面上的生活质量评价,如教育、健康、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社会学指标。心理学评价指标则主要是反映社会成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观感受,侧重于认知和情感层面的生活质量评价,如收入满意度、消费满意度和教育满意度等心理学指标[1] 20-24。
基于上述对生活质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依据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的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再结合城市居民生活的特征,本文从收入、消费、教育、居住、健康、生活设施、文化休闲、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10个领域,遴选了64个评价指标(包括49个客观评价指标和15个主观评价指标)构成了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第一轮评价体系X[(1)],该评价体系包括目标层、评价因素和评价指标三个层面,结果如表1所示:
二、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体系X[(1)],是依据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特征,并参阅国内外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的大量成果后构建的,集中体现了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对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构思,具有主观色彩,因此,有必要对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辨别力分析等实证筛选,以增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课题组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广州、南京和西安等城市选择了280位专家,这些专家来自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他们不仅对生活质量的内涵和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生活质量评价专业知识。虽然专家的选择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是专家本人知识、经验的反映,但集合多位专家的意见,可以较为客观地选择评价指标,改善评价指标的质量,增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2]。
课题组将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制成专家咨询表,采用电子邮件、邮局邮寄和现场访谈等多种方式,把专家咨询表送给专家,要求专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从64个评价指标中选出10个最能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课题组共向270位专家发送了专家咨询表,回收98份,其中有效专家咨询表78份。
为了深入分析各位专家对理论遴选评价指标的总体看法,课题组以回收的有效咨询表为基础,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隶属度分析。如果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X}视为一个模糊集合,把每个评价指标视为一个元素,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假设第i个评价指标X[,i],专家选择总次数为M[,i],即总共有M[,i]位专家认为X[,i]是测度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为:R[,i]=X[,i]/78。
若R[,i]值很大,表明该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糊集合,即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很重要,可以保留下来进入第二轮评价体系;反之,该评价指标有必要予以删除。通过对78份有效专家咨询表的统计分析,分别得到了64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删除了隶属度低于0.3的14个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保留了其中的50个评价指标(包含36个客观评价指标和14个主观评价指标),构成了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第二轮评价体系。
(二)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在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X[(2)]中,各个评价指标通常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删除相关系数较大的部分评价指标,减少和消除因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而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3]。
根据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课题组以我国31个省会城市为对象,通过各类统计年鉴和政府统计公报采集了第二轮评价体系X[(2)]中36个客观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专家评估法获得14个主观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给定临界值M为0.6,在相关系数矩阵中共有10对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大于该临界值,删除了其中10个隶属度相对较低的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保留其中的40个评价指标,构成了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第三轮评价体系X[(3)]:
(三)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在构建评价体系中所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评价指标鉴别力是评价指标区分评价对象特征差异的能力。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则是评价指标区别中国不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优劣的能力。如果所有被评价的城市在某个评价指标上同时呈现很高(或很低)的得分,那么,认为这个评价指标几乎没有鉴别力,不能区分不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相反,如果被评价的城市在某个指标上的得分出现明显的差异,则表明这个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它能够诊断和识别不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用变差系数来描述评价指标的鉴别力:为标准差。变差系数越大,该指标的鉴别能力越强;反之,鉴别能力则越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删除变差系数相对较小(即鉴别力较差)的评价指标[4] 226。
根据上述原理,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计算第三轮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变差系数,删除了变差系数较小的“中学入学率”、“人均住房开支”、“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每万人拥有电话机数”、“交通的便捷程度”、“刑事案件侦破率”、“每万人警察数”、“清洁能源使用率”10个评价指标,保留第三轮评价体系中剩余的评价指标,构成第四轮评价体系X[(4)](如表4)。
第一轮评价体系中的64个评价指标经过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后,构成了第四轮评价体系X[(4)]。如果用X来表示评价指标的变量标志,这样就可以确立如表5所示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由评价目标、评价因素、评价指标三个层面共30个评价指标(其中20个为客观评价指标,10个为主观评价指标)构成。该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涵盖面广,内在逻辑性强,数量繁简适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用来评价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
三、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实际测度
在生活质量测评的实践中,常用的定量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模糊数学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等。同样的测评指标、测评对象和测评数据,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其测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5] 295。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实际测度的步骤如下:
1.邀请20位专家应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中的10个评价因素以及该评价因素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得到20个判别系数矩阵r[,k]=(r[,ijm×m])。其中,k表示第k个专家,m为评价因素或评价因素中指标的个数;r[,rj]表示指标i与指标j相比较所得的判别系数,而r[,ji]表示指标j与指标i相比较得出的判别系数为r[,ji]=1/r[,ij]。
2.计算判别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权向量。运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计算满足r[,k]W=λ[,max]W的特征根和特征权向量,并将特征权向量归一化。
3.得到最大特征值λ[,max]后,需要对判别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求得判别系数矩阵r[,k]的一般性指标CR[,K],当CR[,K]小于0.1时,可认为该判别矩阵r[,k]具有较优的一致性,表明赋权合理;否则,就需要调整判别系数矩阵r[,k],直到获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6] 254。
4.应用聚类分析原理,对层次分析法中的20位专家的评价权重进行筛选和修正,使通过专家组评价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符合数学中的多数原则。
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中的10个评价因素权重和3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5所示:
5.采集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各类统计年鉴和政府统计公报采集31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X[(4)]中客观指标的数据,通过专家评估法获得主观评价指标的数据。采用效用值法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无纲处理。为方便起见,规定效用值的区域范围为[0,100],即评价指标最大效用值为100,最小效用值为0。在进行无量纲处理时,应把“正效用指标”和“负效用指标”区别对待,它们的无量纲数据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1)
计算得到31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值,为便于对比分析,把综合评价值转为效用值。将31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效用值排序,如表6所示:
表6 我国31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效用值排序
排序城市效用值排序城市效用值
1 上海100.00 17 济南 49
2 北京 9218 长春 46
3 杭州 8719 昆明 45
4 广州 8320 重庆 43
5 天津 8121 哈尔滨37
6 南京 7822 西安 35
7 福州 7523 南宁 31
8 成都 7324 兰州 28
9 长沙 7025 拉萨 24
10 武汉 6826 乌鲁木齐 21
11 南昌 6527 呼和浩特 18
12 海口 6228 银川 16
13 石家庄
5929 太原 13
14 郑州 5630 贵阳 7
15 合肥 5431 西宁 0
16 沈阳 51
根据效用值得分,可以将我国31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分为优质型生活质量、满足型生活质量和不足型生活质量三种基本类型,结果如下页表7所示。
表7 我国31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等级分类
生活质量等级 等级类别 效用值 省会城市
A 优质型生活质量
大于80上海、北京、杭州、广州、天津
南京、福州、成都、长沙、武汉、南昌、海口、石家庄、郑州、
B 满足型生活质量
80—40合肥、沈阳、济南、长春、昆明、重庆
哈尔滨、西安、南宁、兰州、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
C 不足型生活质量
低于40川、太原、贵阳、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