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宝山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31
【摘 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论,干预前后的如下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变化。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前后对比,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恢复期;应用
前言: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外,还会为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改善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除按常规方法积极治疗外,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本文就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了相关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脑梗死恢复期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9-73岁不等,平均年龄61岁、经诊断,全部患者符合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患者发病前生活均能自理,确定全部患者无精神疾病史、无明显智能损害、神智清楚,己经为患者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确定全部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稳定,经52例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为其进行相关临床护理干预。
1.2护理方法
制定计划:康复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全而检查,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和个身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程序及康复护理计划。
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常会因为突然发病而造成生理障碍从而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应针对患者这种特殊心理,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积极鼓励,以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患者对康复充满希望增强信心。多数患者感情脆弱,不愿接受患病的事实,时常表现为忧郁、焦虑、悲伤、缺乏自信心。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抑郁可使人睡眠紊乱、食欲降低、体重减轻,这些生理功能的降低与疾病的预后有直接的关系。护理人员对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表现为固执、易激动、易发脾气和烦躁的患者应主动热情地介绍本病的预防知识和治疗特点,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体贴,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开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对疾病感到恐惧、害怕肢体瘫痪不愈,表现为情绪低落、忧郁和萎靡的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向其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用典型的治愈病例现身说法,减轻和消除恐惧心理,激发乐观情绪,进而激发他们配合治疗的积极性。【1】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所处的环境和爱好,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病后一周左右,意识转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便进入恢复期,可进行功能锻炼。若发病时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发病第二天便可进行。步骤如下: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等体位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髓练习、上肢活动、下肢活动,4 -5次/d lOmin,同时协助患者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坐起训练:应尽早进行,以防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及全身脏器功能低下。对于肢体障碍较轻的患者护理人员嘱患者自己以健肢带动患肢做一些相应动作海天做3次。肢体障碍严重的患者采用被动运动在患者亲属以及护理人员的协同作用下协助患者完成相应动作,从上至下到下肢依次做外展,内收以及内旋等动作,各动作重复1 -8次,每天15次。[2]
语言训练,语言障碍是脑梗死常见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社交活动,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积极疏导病人,解除其心理负担,消除其恐惧、羞涩心理,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口语训练应先于书而语言训练,可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法,每日1次。护理人员应不厌其烦地示范,让病人跟随发音,注意发音器官的位置和口型,随时给予纠正。让病人听一些常用的句子,然后复述,常给病人读报,听收音机,加强语言刺激,增强病人的理解能九语言训练原则为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
1.3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康复护理后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基本康复判定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沮病残程度0级;明显进步评分也减少病残程度1一3级;进步与无变化评分同样都是减少恶化则是评分增多。
1.4统计学分析
与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有关的数据,借助SPSS 18.0,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其数据用正负标准差表示;应用X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其数据用比率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2.结果
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组治愈率76%,对照组总治愈率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临床抢救的成功率较高,但是治疗结束后该类疾病的致残率很高,使患者出现抑郁、失语、瘫痪等临床症状,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元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单靠药物治疗很难恢复其功能。[3]
通过对我院康复医学科康复病房接受治疗的52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其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其抵抗疾病的信心。此外,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时重点要做好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重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总之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秦伟利.康复护理干预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6(20):1311-1312.
[2]闰秀玲,张婷婷.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10(2):239-241.
[3]邓敏玲一康复护理刘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08(17):134-135.
论文作者:吴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恢复期论文; 脑梗死论文; 疾病论文; 肢体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