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实施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石伟欣

心理护理实施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石伟欣

行唐县人民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6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神经衰弱;疗效

神经衰弱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由长期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情绪压抑导致的精神活动紊乱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集中、脾气暴躁、失眠、疲劳等症状[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在治疗时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我院对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41.4±5.2)岁;其中学生7例,脑力工作者22 例,单位高管11 例,无业者5 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1~66岁,平均(42.1±4.9)岁;其中学生6例,脑力工作者24 例,单位高管10 例,无业者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病情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患者入院后,接待人员需要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迎接患者,并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及周边环境以及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患者初入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护理人员需要维持病房的干净卫生、整洁明亮并及时通风,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另外,可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布置病房环境,也可播放轻缓音乐,缓解患者压力及不良心理状态。(3)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急性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引导患者吐露自己心声,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4)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宣传,让家属对神经衰弱有个正确认识,嘱咐家属多理解、关心患者,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患者亲情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5)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及体育运动,提高患者身体素质,放松心情,从而缓解患者不良精神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级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53.2±4.8)分、(51.9±5.1)分;对照组分别为(52.9±5.4)分、(52.1±4.6)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9.6±3.9)分、(40.2±3.1)分;对照组分别为(48.3±4.2)分、(47.4±5.3)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精神衰弱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涨的趋势。神经衰弱患者多会出现睡眠障碍、精神焦躁、心理抑郁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认为[3],患者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若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辅助以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温馨舒适住院环境,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睡眠治疗;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嘱家属给予患者亲情支持,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通过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幼聪.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2):192,195.

[2]孙立群.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饮食保健,2017,4(25):9-10.

[3]王丽静.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28):199.

论文作者:石伟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实施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石伟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