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南漳县中医医院皮肤科 湖北 南漳 441500)
(2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 女性患者,腰腹部及双大腿内侧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上肢及颈部斑丘疹3月。经诊断为: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肿,病检术后1月基本消退。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肿临床少见,予以报道。
【关键词】 亚急性皮炎;环状肉芽肿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229-02
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肿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5岁。腰腹部及双大腿内侧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上肢及颈部斑丘疹3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腰腹部突起散在红斑,伴瘙痒,尤以遇热或日晒后症状加重,随后感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双大腿内侧。3月前双上肢突起散在斑丘疹,随后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颈部,感轻度瘙痒不适,于当地就诊,以“热性皮炎”治疗,瘙痒症状缓解,但皮疹无消退。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腰腹部及双大腿内侧可见大片状红斑(图1),双上肢及颈部可见密集性绿豆大小肤色斑丘疹,中央有脐凹(图2)。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片: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肝胆胰脾彩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74×109/L↓、中性细胞数0.70×103/uL↓、淋巴细胞数0.76×103/uL↓、嗜酸性粒细胞0.03×103/uL↓。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44×109/L↓、中性粒细胞数1.17 ×103/uL↓、嗜酸性粒细胞0.03×103/uL↓。肝功能、血脂四项、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四项、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双链DNA、乙肝三系、HIV、USR、甲功能三项、出凝血时间、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孕酮、HCG均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腹部皮损活检: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图3 A)。双上肢皮损活检:表皮增生,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散布于真皮的胶原间,在成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的中心可见纤维状,轻度嗜碱性的粘蛋白样物质沉积,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少许嗜碱性粒细胞浸润(图3 B)。病检诊断:腹部皮损:诊断请结合临床;双上肢皮损:环状肉芽肿。
诊断:(1)亚急性皮炎,(2)泛发型环状肉芽肿。
治疗:予维生素E软胶囊300mg/d,一日三次,嘱其避光防晒,半月后皮疹有所消退,一月后皮疹大部分消退。
B
图3 腹部皮损活检(A):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双上肢皮损活检(B):表皮增生,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散布于真皮的胶原间,在成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的中心可见纤维状,轻度嗜碱性的粘蛋白样物质沉积,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少许嗜碱性粒细胞浸润。
2.讨论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具有自限性的慢性良性自愈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考虑与遗传、病毒感染(如HIV感染和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肿瘤、创伤、日晒及昆虫叮咬有关[1]。典型的病理组织改变是栅栏状肉芽肿及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变性和黏蛋白沉积。临床上主要分为局限型、泛发型、穿通型、皮下型、巨大型、丘疹型、线状型、斑点或斑片状型[2]。其中泛发型环状肉芽肿(GGA)约占GA患者的8%~15%,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或40岁以上的成人[3]。女性多见。环状肉芽肿治疗方法较多:局限型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冷冻、手术切除、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等;泛发型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维生素E、羟氯喹、氨苯砜、烟酰胺、碘化钾等。
本病例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皮疹,一者以红斑为主,瘙痒剧烈;一者以环状丘疹为主,瘙痒轻微。患者亚急性皮炎半年来多次治疗,以抗敏及对症治疗为主,疗效甚微,且皮疹逐步增多,形态不一,3月后继发环状肉芽肿。环状肉芽肿与亚急性皮炎先后出现,同时并存,并且行病检术后,同时减轻消失,在临床上实属少见。本病例患者职业为农民,经常日光暴晒,且其皮损发于颈部、双上臂等暴露部位,行病理检查术后,未予任何治疗的一周内皮疹即有消退迹象,而明确诊断后仅予维生素E口服,在随后半月的随访中,发现患者的皮疹明显消退。这符合环状肉芽肿与日晒[4]相关,病检术后消退[5]的临床相关报道。然而本病例环状肉芽肿与亚急性皮炎先后出现,同时并存,行病检术后,同时减轻消失,在临床上实属少见。环状肉芽肿与亚急性皮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宗文凯,盛楠,崔盘根,等.环状肉芽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43(4):291-293.
[2]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21-1224.
[3] Cyr P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ranuloma annulare[J].Am Fam Physician,2006,74(10):1729-1734.
[4]陈昆,顾恒,鞠梅,等.环状肉芽肿43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7(7):422-424.
[5]黄萌,陈柳青,覃莉,等.环状肉芽肿142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3):142-143.
论文作者:呙登辉1,李红涛(通讯作者)2,易巧玲1,邹敏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肉芽肿论文; 环状论文; 皮疹论文; 皮炎论文; 上肢论文; 丘疹论文; 真皮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