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的制定与应用论文_时漫漫,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15000

【摘 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的制定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1月,新生儿病房的100例新生儿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新生儿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称,干预组则采用新制定的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并将对照组和干预组新生儿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结果 干预组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明显较对照组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低,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新生儿患者护理安全性明显较对照组的新生儿患者护理安全性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制定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进展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患者护理安全性及其护理质量,从而减轻新生儿患者的痛苦,也有助于减轻新生儿患者家庭的负担。

【关键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

新生儿,由于其免疫功能尚未发展完善,身体机能尚未发展完全, 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是极易发生院内感染的一类特殊人群[1]。而且,在新生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初期,其临床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如果医院内感染不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控制,极易可能造成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结果的发生,这将会给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2]。因此,有必要研究并制定新的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措施。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临床护理对策能否有效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行、有效的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1月,新生儿病房的100例新生儿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新生儿患者。并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的一般资料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预防医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有以下内容:(1)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2)医护工作者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佩戴口罩;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使手。(3)不断完善、健全病房管理制度:减少过多家属的探视和陪护,以尽量减少新生儿遭受外源性感染的威胁。(4)对新生儿患者应该严密观察其病情:按照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人员应该按时、及时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患者的生命体征。

干预组在实行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并运用新制定的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以下新护理对策: (1)护理人员应该综合评估新生儿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感染实施方案。(2)加强培训护理人员预防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认知。(3)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流程进行完善。(4)对新生儿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便提高家属对院内感染的认知水平,提高其防范意识。

1.3 评价指标

1.3.1 院内感染率 经相关领域专家确诊,按照我国卫生部颁布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 确定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1.3.2 新生儿患者家属满意度 新生儿患者家属满意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非常满意、 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由研究人员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新生儿院内感染分布情况 (见表 1)

2.2 患儿家属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医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患者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常常随着新生儿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感染率一般在6%-30%之间[4]。此外,由于医院患者较多,也存在较多的致病微生物,对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由于其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 个体抵抗力也相对较差,因此较与其他人群而言,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更高,这将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5]。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且及时的控制,新生儿患者极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对新生儿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会造成新生儿患者的死。所以,及时采用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对有效控制新生儿患者遭受院内感染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的新生儿患者医院内感染率明显较对照组偏低, 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地表明运用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后,可以使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明显降低。此外,由于新生儿的吞咽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所以,新生儿常常发生误吸呕吐物、无法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等情况,从而造成呼吸不通畅、窒息等。此时,在对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或吸痰等护理操作时,如果不能进行完全严格的无菌操作,非常容易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6]。

综上所述,有必要制定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这将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进展程度,并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患者护理安全性及其护理质量,从而减轻新生儿患者的痛苦,也有助于减轻新生儿患者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唐丽,李文,李英,等.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层流病房使用前后医院感染情况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9(1): 31-33.

[2]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9(12):153-154

[3] 沈志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 31 (3): 266-267.

[4]马志红,梁进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 31 (9):994-995.

[5]Ostovar GA, Kohn N, Kar OA, et al Nosocomial influenza in a pediatric hospital; Comparison of rates. of seasonal and pandemic 2009 influenza A/H1N1 infection[ J ] . Infect Conrol Hosp Epidemiol,2012, 33 (3):292-294.

[6]邹菊梅.基层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45-146.

论文作者:时漫漫,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院内感染新护理对策的制定与应用论文_时漫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