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汇率政策的摇摆不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摇摆不定论文,美元汇率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汇率走软,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引人关注的市场动向。据统计,欧元兑美元在五周的时间里上涨了10%左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日本看,由于美国表示强烈反对人为干预汇市,使日本不能公开表示支持对日元的干预,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仍然警告称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汇率快速波动,日本在今年第一季度抛售了2.39万亿日元打压日元汇率,以免其妨碍日本的经济复苏。
在美元汇率的动荡之后,是美元汇率政策在事实上的一种摇摆不定。这个摇摆就是:美元究竟是应当继续坚持有利于美国金融市场繁荣的强势美元政策,还是应当改而实施鼓励出口的所谓健全美元政策。目前美元的汇率波动,实际上显现了美国当前在这一政策上的举棋不定。
在“强势美元”与“健全美元”之间的摇摆
追溯美元政策的变动,强势美元政策的提出实际上始于1995年春季,在克林顿时期财政部长鲁宾任期1995年1月至1999年7月的主导下,美国开始采取强势美元政策,从而正式结束前任财长班森任期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所倡导的弱势美元政策。强势美元政策的出发点,是通过促使美元升值减轻外债成本,同时让美联储得以实施低利率政策,从而有利于吸引和促进投资、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此相权衡的是,美元升值可能会造成经常项目赤字的增加,但是这种强势美元政策刺激下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不断吸引的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还能为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应当说,强势美元政策是促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持续繁荣的重要政策因素之一。
而健全美元政策的提出,则是基于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的现实状况。在进出口逆差不断创出新高的条件下,美国制造业强力游说,希望美国政府将强势美元政策,转向“健全美元”政策。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已经没有必要坚持强势美元政策的必要,因为美国目前面对的主要是通货紧缩的风险,而非通货膨胀,而且继续坚持强势美元政策会延缓美元汇率调整的幅度,从而会延缓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缩减的速度。这一呼声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制造业的利益。事实上,美国制造业协会正是“健全美元联盟”的龙头,这个组织系由61个工商团体组成,代表林业、汽车、航天及纺织等美国产业,该组织成立于2002年5月,成立宗旨是要美国财政部放弃强势美元,改采健全美元,他们为健全美元所下的定义是:符合经济基本面,实际上也就是有利于制造业的出口。
反观美国2003年以来的经济现实,美国3月份贸易逆差增至434.6亿美元,为第二纪录高点。在这样的压力下,美国财长斯诺暗示美元走软对美国出口有利,美国商务部的有关官员也强调,自2002年初开始贬值的美元正改善着美国的出口前景。美元贬值给出口商“更多的定价能力”,尤其是改善了对欧盟国家的出口。因此,市场怀疑,美元政策的基调在转向所谓健全美元。
面对这一疑虑,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表示,尽管美国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美国政府无意阻止目前美元下跌的行情;美国并未故意制定影响美元走势的政策。斯诺同时表示稳健的美元对于美国经济繁荣至为关键。这一回应,实际上在含糊中显示了一种政策的摇摆。
美元政策摇摆与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
实际上,强势美元政策的争论首先来自于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分歧。从政策脉络看,强势美元政策的提出来自克林顿时期担任美国财长的鲁宾,这位来自金融界的专家在1990年代中期首度喊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政策性宣誓,其继任者桑默斯也坚定地支持这一政策。
现在,布什替代了克林顿,布什新政权上台后,更为关注美国产业界的呼声。美国产业界强调,强势美元政策虽导致美国出口业利益受损,但在美国景气大好、股市狂飙的情况下,出口业者账面利润的损失,至少还可靠股市资本利得来弥补,但目前美国经济疲软、股市不振、失业率走高,偏偏只有美元一枝独秀,产业界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事实上,根据美国JP摩根稍早发表的研究显示,美国产业界的相对出口表现指数在1993年到1997年呈现出一路上扬,但自1997年因美元一路走高极盛而衰,预期到2001年底将降回1993年的水平,此数据显示美国企业1993年到1997年在海外市场抢下的占有率,已在近几年主要因为强势美元而流失殆尽,同时强势美元也使得美国国内市场被更多外国进口产品占领。
美国的金融部门在强势美元政策中无疑是得益者,强势美元吸引了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促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繁荣。正由于此,提出强势美元政策的前美国财长、当前的美国花旗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鲁宾强烈地坚持强势美元政策。
首先,鲁宾认为,强势美元让美国的物价及利率处于相对低档,美联储因此可有更多放松银根的空间来对抗经济衰退,而至少暂时无需担心通胀压力。
其次,强势美元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鼓励国外投资美元计价的资产,美国才能通过这些资本的流入来弥补庞大的经常项目的赤字。理论上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主要是反映低储蓄及高投资之间的巨大差额,而当前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主要是靠海外资金的流入来融通,如果不能维持强势美元政策,谁也无法保证国际资本不会流向其他地区,这对于美国的金融市场稳定无疑是一场灾难。据统计,美国当前的贸易赤字一年平均达450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4.5%,这无疑是相当高的水准。
第三,疲势美元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由于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这有可能导致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理办法的“滞胀”的出现。
美元政策摇摆的国际反响
当前,许多学者从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利率处于低位等因素出发,认为当前的强势美元利率违背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理。实际上,这些看法仅仅只是一种局部和静态的分析。当前强势美元政策的争论,并不仅仅是美国国内不同产业部门的利益的争论,买际上,强势美元政策的维持,也是当前特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所占据的强势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美元的这种强势的储备货币地位在目前还没有遭受强有力挑战之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经济体系的相对健康对于全球资本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也是强势美元能够得以维持的国际性理由之一。
事实上,自1982年起,美国便从国际资本净输出国转为净输入国,国际资本流入规模逐年增大,据美国第一波士顿信托银行估计,目前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额的约72%。美国经济从2000年第二季度开始减速之后,许多人认为,国际资本将逃离美国而流向欧洲特别是欧元区。但是,这一变动一直没有明显地出现,直到这一次的没有对欧元汇率的疲软。
对于近期美元汇率的疲软,国际市场的反响也十分强烈。法国财长梅尔表示,欧元兑美元的涨势对欧洲经济增长不利,欧洲的货币政策仍有向下调整的空间。而欧盟却表示,欧元汇价上升整体上是有利的,强势欧元符合欧元区和全球经济利益。日本则在尝试以美国能够接受的方式,放慢美元兑日元下跌的速度。国际经济学界认为,欧元汇率的上升不是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而是由于美国经济不够强劲。最近欧元的涨势并非不同寻常,只不过是回升至接近其启动时的水准。显然,欧元劲扬可能令其出口受损。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独特的经济地位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依然对国际资本具有吸引力。
客观把握美元政策摇摆阶段的美元汇率走向
美国的美元政策是否已经从强势美元转向所谓健全美元,目前还看不出清晰的政策基调。在这个美国美元政策摇摆的阶段,美元汇率走向会成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美元汇率作为牵动美国国内外经济波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不能逃开盛衰波动的必然规律,即使是最好的经济政策也不行,何况美元的走势还直接受到当前特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利益、国际资本流动的偏好等等的制约。因此,美元的波动、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美国不可能独此一家地以如此低的成本占用全球如此多的储蓄资源,美国不可能永远是国际金融界里“被惯坏的、不负责任的孩子”。历史地看,美元在1980到1985年期间曾经持续地急涨,却在1986到1988年间不可避免地一路惨跌。
但是,什么时候这种调整能够进行,需要取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储备货币的相对强弱的变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等。特别是考虑到美国的巨额赤字,考虑到当前疲弱的全球经济,如果美元政策作出急剧的调整,那么,可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剧烈的冲击,这本身对美国也是不利的。
在美国汇率和美元政策的调整阶段,如果说强势美元强调的是促使投资者形成对美元长期升值的预期,那么,所谓可能实施的健全美元政策,其目的则是希望投资者能够相信美元汇率今后将更多地由市场力量决定。
对中国来说,因为人民币的汇率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美元汇率的疲软对于促进中国出口当然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美元汇率波动只是影响中国外贸以及资本流动的一个因素而已,最终美元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和汇率形成多大的影响,还取决于中国内需的增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