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经济:机遇大于挑战--中国西部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专家讲话综述_经济论文

西部经济:机遇大于挑战--中国西部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专家讲话综述_经济论文

西部经济:机遇大于挑战——“中国西部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专家发言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研讨会论文,西部开发论文,机遇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5月5日至6日, “中国西部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省长宋宝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朱厚泽、童大林等到会并发表讲话,本报记者对这次来蓉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现将有关专家、学者的发言综述摘编如下:

西部开发机遇大于挑战

如同任何社会进步往往要付出代价、伴生若干“副产物”一样,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东、西部发展差距明显拉大,西部当前也同全国一样,面临失业严重和经济下降的问题。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无论从增长率和实绩看,都远远超过改革开放以前。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源于东部更快发展和西部较快发展的增长率差异,这与一些地区前进、另一些地区衰退造成的地区差距扩大,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东、西部发展差距,又源于地区内因和外部环境(含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东、西部发展差距,还源于西部地区缺少一种群众性的经济意识,诸如保守、平稳、少进取和挑战精神。总的看来,在经济成分上,西部地区还缺少国有经济以外的经济成分的蓬勃发展。

西部地区过去生产力没布局好,地方只能从资源开发中发小财,而且资源开发对市场依赖很大,外部市场形势不好,资源就不好卖。

从体制上讲,西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军工企业比重大、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军工企业前些年从山沟里搬到大城边上,只是空间的调整,产业和产品没有多大调整,使矛盾暴露得更加突出。

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使西部发展面临挑战。然而,西部地区资源、人力都很丰富。特别是四川,是一个资源大省、市场大省、科技大省,是中国西部发展建设的优势强省,是开发投资的热土。中信公司成立初期,荣毅仁董事长曾召集各专家研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并写专题报告交中央,受到重视。中央提出加快西部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对西部开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西部开发,机遇大于挑战,西部发展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过去,东南部经济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是靠了国家的政策;今天,国家对西部适度倾斜的政策,必将广泛推进东、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西部支援的力度。未来的西部是企业展现的大舞台。西部正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完善适合区情的发展道路。

用科学的态度做事情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西部开展要坚持科学精神、科学的态度,运用好各种高技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尤其要坚持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因为“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有的技术直接就是生产力。有些‘伪科学’是破坏生产力的,批判‘伪科学’可以促进生产力。”

于光远老先生还特别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哪个地方做得不对了,哪个地方头脑发热了,哪个地方不按条件做了,那是具体问题。”于老指出:“用一两句口号来领导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经济学干什么?要具体地考虑问题。用一两句口号领导经济,空学一肚子口号!”于老认为,应拿出自己新的语言、新的方式做事情,“这是我讲的用科学的态度做事情。”于老认为,东、西部应该结合而不应对立,东、西部发展“不是拉你扯我上来”。于老认为:“专家成为专家,就在于他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研究了。我有句话叫做:真理属于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的人。不管你位置多高,不管你学问多大,对某个具体问题没有作具体分析,真理就不在你手里。”

观注新趋势转变旧观念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会长朱厚泽指出:“我们过去把交换当成生产的延续,现在要改变这种观念。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居于交汇点的地区会成为新的经济商贸中心。以香港和上海为例,上海搞了50年,从东亚经济中心变成了加工工业中心,香港却把加工工业甩到广东,成为东亚贸易中心,香港的产品在香港设计,生产却在大陆。

金融业和信息产生也游离出来,成为全球性独立的产业,其衍生工具很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商机。

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转变旧观念。现在,知识注入到生产中,成为产品的主要内涵,知识成为推动生产的动力,比如光盘和软件。研究和开发成为生产的组成部分,教育和培训成为生产的先导工序。

关于精英型劳动问题,不能再把智力、脑力劳动者当作不劳而获的人,要把企业家当作稀缺的资源,企业家把分散的资源凝聚起来,予以催化并发展壮大,他们是市场中不可多得的资源。仇视工商企业家是没有出路的。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要让市场来评价企业家,通过立法保护企业家的劳动并使其收入不受侵犯。”

朱会长还强调:西部发展要从资源体制知识的构架扩展成六角形,即再加上人口、环境、资金。他认为:西部资源开发(比如水电)已经搞起来了,铁路建设也不惜重金。但是,如果加工业不往西部转移,铁路就成为拉石头(矿石、煤炭)的铁路线了。

一个新的发展战略——高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认为:“在世纪之交这个时期,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战略——高增长。”这是由于人口太多,生活太苦。“高增长的好处很多。可以说高增长是‘牛鼻子’。只有经济高速增长,劳动者就业的机会多了,心情舒畅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有了发挥的机会。只有高速增长,企业经营可以正常。企业赢利了,人民收入增多了,那么,税收自然水涨船高,政府的财政状况才能好转。只有高速增长,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扩大外贸,发展‘三资’企业——这是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加速市场化的重要渠道。”

童老还指出:“就业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目前燃眉之急的大事。因此,治标治本要一起抓。首先,要在全党、全社会造成一种新的政治空气、经济空气,对就业问题采取主动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时时处处都关注、关怀失业的人。把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第一要素。可以考虑把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第一市场。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历史的大课题。”

童老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把中国西部建设成为世界大市场,一靠国际资金,二靠国内私营企业家,三靠国有企业。中国西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既要爱护,又要开发产品。应以各省区中心城市为依托,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部要借势“造血”

中国社科院西部研究中心主任陈栋生强调,西部要借势“造血”。他说:“西部只有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才能释放既有的巨大潜能,用好用足国家的政策投入、资金投入和各方面的支援,转化为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

陈主任认为:“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曾两次向西挺进,目前第三次“西进”浪潮已开始萌动。和前两次“西进”有别的是,尽管在重大基础和资源开发项目上,国家投资仍占重要地位,但本质上讲,它是国内外投资主体追求丰厚投资回报和市场占有的经济进军。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市场主体的成长,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完善、地方政府的职能归位与行政效率等等,将最终决定这次“西进”的速率、规模和成效。对于西部而言,“当务之急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住既有阵地,进一步抢占国内外市场的新滩头,遏制与发达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此是‘慢不得’;至于,历史长期累积形成的地区差距缩小,那有赖于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急不得’”。

私营经济是发展中西部经济的“助推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认为:“东部经济发达是源于市场经济机制不自觉或自觉地在经济运行中得以实践和推行。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都认为不进行产权改革的市场经济是寸步难行的。我国现有的产权结构、市场结构还不完全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西部应该而且必须建立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西方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发展到最后它不再是国有经济,大力发展其他经济成分尤其是私营经济被普遍认为是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助推剂”。李教授指出:“搞市场经济必须把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人的本性和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发展的方向变为一致的时候,经济增长将更加容易。把中西部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到与东部地区所有制结构一样,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就有了真正的曙光。”

李教授还强调: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我们一定要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它将很大程度上引导整个人类经济的未来走向。

你发财 我发展

四川省作为西部开发的排头兵,省长宋宝瑞早已成竹在胸: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四川省情,我省制定了国民经济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推进转变,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1.夯实农业、交通、能源、科教四大基础;2.壮大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建筑建材、饮料食品、化学和医药、旅游等六个支柱产业,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同时,努力改造轻纺工业,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以高新技术和高加工度为特征的先导产业,进一步提高工业总体水平;3.培育经济中心。区域发展的总体布署是:依托一点(成都),构建一圈(成都平原经济圈),开发两翼(攀西、川南),抚持三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此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宋省长表示,将在省政府拥有的管理权以内,给予来川投资的外商以最大的投资环境,与国内外各方朋友共谋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成都市市长王荣轩认为:西部最好不用梯度开发的说法。“哪里适合发展快,就要发展快些。秦岭、长江以南,发展快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两湖平原、成都平原、成渝经济走廊。企业家要赚钱、追求高回报是天经地义的,当然要磨合。到中西部来开发,肯定要让你赚钱,如果你来不赚钱,这是很坏的广告。”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明辉也强调了“你发财,我发展”的对内对外开放思路。

“你发财,我发展”,中国西部告诉你……

标签:;  ;  ;  ;  

西部经济:机遇大于挑战--中国西部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专家讲话综述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