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党政领导干部视角论文

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党政领导干部视角

文/李瑞芳

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方向和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着眼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新的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河南省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推进“三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实践遵循。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及,农业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业知识产权在我国农业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是国家知识产权强省试点,以农业知识产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因此,强化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将农业知识产权工作做大做强,切实增强河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

大樱桃是消费者喜欢的果品,近年发展效益不错。我们发现,一些生产者,特别是种植新手,习惯于沿袭其他果树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大樱桃。这种不熟悉“脾性”盲目管理的结果,会导致生产者走不少弯路。下面,总结大樱桃生长结果的基本特性,供参考。

农业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农业知识产权是农业科技创新重要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农业知识产权是打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门的“金钥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将农业知识产权紧密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打开了农业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的突破口,成为打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据调查显示,创新地理标志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产品价格平均能够增长3至6倍,品牌价值提升显著。

农业知识产权是形成“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力的催化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地理标志”等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基于“互联网+农业”所产生的农业知识产权,是所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得以生存、持续的基础和保障。农业知识产权必然成为“互联网+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衍生的孵化器,催生促进更多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发展新动力。

(1)从全球高程异常模型(EGM96 、OSU91A模型)中查取,也可以从国家高程异常值图上得到,这两种方式的精度通常在分米到米级之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2)从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中得到,河北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分辨率为2.5′×2.5′,城市、平原地区的精度能达到±5.0 cm以内,山区、高山区的精度能达到±15.0 cm以内。

农业知识产权是实现农业企业智慧升级的导航仪

一方面,广大农业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深度挖掘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价值,使企业可以捕捉到市场先机和竞争动态,全面快捷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走势,预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掌握竞争者的优势和软肋,分析市场竞争态势及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及时主动布局市场、指导产品研发、调整经营策略,实现以高价值知识产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业企业充分运用专利文献,能够避免进行盲目重复研究,缩短科研周期,节约科研经费。可以说,以农业知识产权为基础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播撒了农业知识产权的金种子,使农业企业能够及时利用先进的成果,用智慧升级农业企业,提升农业企业“造血”功能,增强自身发展实力,是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一条捷径。

PS:最近正好看到刘墉老师的一篇文章,写的也是自控力,里面有一段梁实秋先生的旧事蛮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农业知识产权是塑造农村良好营商环境的金名片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农村营商环境,良好的农村市场营商环境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其作用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目的一脉相承。厚植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沃土,全方位做好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的线上线下保护,对假冒侵犯品种权、涉农专利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农业知识产权的案件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增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威慑力,将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创造更加公平、正义、高效的营商环境,让“引进来”的投资者和技术转移者吃下定心丸,让农业企业更愿意扎根农村,让农业科技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得到合理的回报,为吸引农业高端人才、集聚高端要素保驾护航,切实增强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业知识产权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实施典型带动。对国内农业知识产权促进乡村振兴模式进行认真调研,大力推介宣传诸如“好想你”成功案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鲜活案例了解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红利”,积极调动全省运用农业知识产权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三个节点,即1998年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营模式;1998年至2008年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并存;2008年以后步入全流通时代。从计划配额到市场配置、从肩扛手提到现代化流通、从单一产品到产业多元融合,化肥流通行业不断深化发展,积极调整化肥供需关系,推动流通渠道和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引领传统农资经销商不断向服务商转型,保障多元化绿色高效的肥料产品投入农业生产,构建起新时期化肥流通新格局,顺应了绿色高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助力乡村蓬勃振兴。

农业知识产权是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的孵化器

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奖惩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激励机制。对于农业科研成果丰富、农业发展贡献较大的机构和企业,采取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双重方法,如税收减免、荣誉表彰、发明创造产权激励等机制,提高科研机构和涉农企业的研究积极性。二是建立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省、市层面应当设置负责农业知识产权的专业科室或专门岗位,并科学制定农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权。规范农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检查审核制度等,以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和保护。三是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罚与制裁力度,让侵权者付出高额侵权成本,让受害者得到高额补偿,切实保障维护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农业知识产权是推动中原更加出彩的助推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知识产权大有作为。河南省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探索和制定科学的农业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的法律和扶持政策,从根本上推进农业知识产权发展,将农业知识产权工作做大做强,有效地利用农业知识产权,释放农业知识产权红利,更好地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支撑。

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推动制定和实施农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规划。2008年11月,河南省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根据河南省实际,制定颁布了《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3年9月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但是目前仍缺乏引导全省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性纲要文件。因此,应当在遵循国家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前提下,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特质,尽快制定出台《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统领指导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

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足。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是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基础,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是体现农业知识产权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指标。2018年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位列全国第八位,这与河南省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位的排名严重不匹配,与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存在明显差距。

农业知识产权经济活跃度不高。知识产权经济的活跃度,一般用专利和商标规模指数来衡量。从涉农专利来看,34个省区市平均量为18 090.18件,河南省为4 286件,创造数量指数明显偏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苏(75 822件)、安徽(69 685件)和山东(59 206件)有明显差距。2018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注册237件,远远低于山东(919件)、四川(631件)、湖北(565件)和福建(503件),全省共获批地理标志产品61个,只有199家企业获批使用地理专用标志。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一般通过农业知识产权司法或行政的案件量等指标来反映。2018年河南省法院系统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8 628件,同比增长33.4%,结案7 677件,同比增长20%;二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896件,同比增长238%,结案822件,同比增长254%。同期,湖南法院审结9 545件,同比增长69.08%;四川法院审结7 331件,同比增长67.34%;河北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 608件,同比增长156.44%[4-5]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农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浓厚。尽管多年来,大力进行农业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农业知识产权理念已经渐入人心,但尚未形成一种尊重和鼓励发展农业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每万人专利、商标申请量以及知识产权政府网站访问量都处于全国中游位次。

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健全。尽管河南省制定出台了《河南省2009年农业植物品种权行政执法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法规和相关政策,但与国家相关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无论是农业知识产权法规体系还是政策体系都没有完全建立健全,现有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领域内仍然有许多的真空地带,比如至今没有专门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

农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河南省省级层面对专利、商标提出了一些奖励政策措施,但是涉及农业知识产权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在实际操作中,又因为资金不能到位、程序烦琐复杂等诸多因素,导致奖励很难落实兑现。在市、县层面情况更为突出,相关政策不只是不到位甚至是空白。

进一步运用农业知识产权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着眼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新的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河南省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推进“三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实践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河南省落实落细,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破解“三农”困局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四优四化”,基础在创新,前提在创新,关键在创新。因此,着力补齐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短板,让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插上农业知识产权“引擎”,最大程度释放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红利,让各类农业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就,为加快中原更加出彩筑牢坚实物质基础和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宣传,提升农业知识产权意识

丰富农业知识产权宣传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如建立“农业知识产权网”站,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开辟“农业知识产权”专栏、举办农业知识产权知识讲座等,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省人民增强农业知识产权意识,形成保护和尊重农业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环境。

构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参与的沟通平台。激发广大农业知识产权理论工作者积极开展新时期农业知识产权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更好地为政府制定运用农业知识产权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的政策建议。

根据管线纵剖面图,拟在桩号2+769.16处设置1个双向调压井,直径为25 m,高为17 m,初始液面高度14.32 m。在桩号0+892.25处设置一个单向调压井,直径为6 m,高为10 m,液面高8 m。事故停泵后,泵出口阀的关闭规律为两阶段关阀:0~11.7秒关80%,11.7~90秒全部关闭。

不断创新推介形式。一是继续推出像“河南老家”一样具有广泛宣传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推介活动。二是各级政府牵头举办类似“龙虾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造势活动。三是探索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辟地理标志专区,加大地理标志产品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推动全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农业知识产权扮演着无可取代的关键角色。一方面,通过专利检索,可以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专利产业化项目与扶贫实践对接,增强“造血”功能,有效提升扶贫产业的水平,推进扶贫产业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品牌、专利、植物新品种以及地理标志等被依法保护的知识产权途径对农产品进行有效保护,特色产品与知识产权元素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身价,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农业知识产权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重塑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新格局。

完善政策,健全农业知识产权发展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农业知识产权关系到乡村振兴方面多个体制机制的创新,涉及财政、农林、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主体,建议成立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推进委员会,强力推进全省农业知识产权工作。

大力实施农业知识产权进党校、进行政学院工程。在省、市、县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农业知识产权专题,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业知识产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意义的把握,不断提升农业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能力。主动将农业知识产权渗入到做决策、上项目、布产业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好农业知识产权政策工具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3.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结算和审计问题。《审计法》第二十二条、《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所有的以政府资金为主的项目都需要进行审计。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一般采用风险可控的固定总价合同模式,政策发文也提倡这种合同模式,这与目前的以项目竣工审计为依据的结算体系出现矛盾。更深一步讲,固定总价合同模式下,是否需要最终审计,如何进行审计,这是目前业主也无法给出答案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总动力和核心引擎,农业知识产权是构筑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南省着力强化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应用,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释放出了强大的能量。但从整体看,农业知识产权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与农业知识产权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不相匹配,与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等问题。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契合紧密,传承和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在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以传统文化营造文明乡风,从而真正践行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是传承、保护和开发农业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借助专利、品种权、商业秘密、注册商标与地理标志等更加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对乡村农耕文化的挖掘、重组及包装,加强本土文化资源的应用和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推广,将农耕文明中相关精神、知识、符号、自然元素等知识产权内容进行创意转化,将农耕文明知识产权的运用从传统文化贸易拓展到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旅游、数字内容等产业领域,提升了农耕文明的文化自觉、传承与产业创造力示范辐射效应,成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乡村发展的孵化器。

构建有效的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完善面向市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知识产权顺畅流动和快捷交易。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业知识产权评估、监督、咨询、风险保障等配套服务业,为提升农业知识产权转化效率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严格保护,构建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大格局

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进程。一是尽快制定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项法规,特别是要加快制定关于遗传资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立法步伐;二是制定符合河南省实际的农业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制度,为科学审判农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提供法律遵循。

回喷浓缩液后,炉膛温度将会降低,此时要考虑焚烧炉出口烟温是否满足850℃、2 s的环保要求,计算示意见图3。

健全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多元共治机制。一是加强农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必须增强执法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强化行政执法手段,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部门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实施“互联网+农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建构网络化的侵权救济和权利保护渠道,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知识产权快速反应处理机制”。三是建立多元化高水平的司法体系。省市层面法院可以设立单独农业知识产权审判庭,聘请知识产权、法律、标准化、产品所属行业等不同农业领域的科技专家参与案件审理,引入专家意见、专家鉴定等审判方式。

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农业知识产权投入体系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支持作用。各级政府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农业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建立稳定的农业知识产权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提高上级专款、上级补助资金占经济发展资金支出比例,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知识产权投入的比重,加大有关激励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力度。

设立农业知识产权实施专项基金。政府部门应通过设立专门基金的形式以经济补偿手段来弥补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的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行为。建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对涉及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产业融合示范、传统村落保护和现代农庄等方面的扶持资金,拿出一部分作为农业知识产权基金,由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种涉农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支持农业知识产权项目,尤其是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农业知识产权项目,加大对实现农业知识产权转化成果的资助力度,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3.2.2 严密观察患者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早发现、早防范有精神异动患者,采取外紧内松的管理模式,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分散患者注意力,不让患者存在自卑;精神异常发作时及时采取约束带和暂时性的保护性隔离措施。

探索建立新型的农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鼓励农业知识产权资本化,充分发挥农信担保公司的优势,积极主动大力给予农业知识产权项目农业经营主体一定的信用担保,省市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给予农业知识产权主体一定的授信额度,积极推广探索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为一体的农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解决融资难问题,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合作,实施农业知识产权人才支撑

建立农业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机制。建议政府设立“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知识产权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教育培训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农业知识产权人才给予一定奖励。

健全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林高等院校设置农业知识产权必修课,鼓励其他高等院校开设农业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另一方面,依托河南省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采取定向、委培、实习等多样的培训方式,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知识产权专项培训和学术交流,以培养更多各类农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两届马萨诸塞州州长,不仅让杜卡基斯成为第二位希腊裔美国州长,还使他成为马萨诸塞州任期最长的州长。大选中他仅仅获得1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选举人票,输给了前副总统布什。败选后杜卡基斯继续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直到1991年初。后成为美国铁路公司董事会董事,同时受聘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University)政治学系客座教授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系客座教授。沃尔特·蒙代尔WalterMondale

积极推进农业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审机制。现有知识产权职称评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知识产权人才“职称评审难”问题,但缺少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审渠道,职称评审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比照被靠用系列的标准或条件,无法充分反映知识产权人才的职业特征和岗位要求,造成知识产权人才“职称评审难”。使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不仅难以获得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不利于整个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要结合河南省实际,尽快落实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审制度,凝聚各类农业知识产权人才,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元元.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447-21449.

[2]汪东丽.河南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战略实施[J].中外企业家,2014(16):84-85.

[3]孙迪.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10-10.

[4]吴珂.知识产权打通发展脉络,陕西走上创新驱动发展快车道![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05-17.

[5]孙志国,刘红,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智力资源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8(05):135-141.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项目:农业知识产权助力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于党政领导干部视角(201901060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瑞芳(1965—),女,本科,中共濮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标签:;  ;  ;  ;  ;  ;  

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党政领导干部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