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谈民主的政治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性论文,政党论文,民主论文,制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04)05-0017-06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任何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掌握和 巩固国家政权,通常都需要有自己的政党。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现代资 本主义国家由资产阶级政党执政,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由无产 阶级政党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我国的政 党制度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权,积极 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一、政党的本质和特征
政党一词,在英文中是party,在法文中是parti,在德文中是partei,在西班牙文中 是partido,其实全都来自拉丁文的pars。它本来的含义是“一部分”,后引申为一种 社会政治组织。近代以来,西方许多政治学家给政党下过许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的团体。如保守主义政治学家埃得蒙·伯克认为:“政党是 一群人以共同的努力,实现一致同意的特定主义,以增进国家利益而联合的团体。”[1 ](2)政党是以选举为目标的疏散组织,“政党是组织疏散的、以特定的标签(政党名称) 寻求选举政府官员为目标的组织”。[2](3)政党是由个人或团体为了在某种政治制度内 ,通过控制政府或影响政府政策以期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4)政党是在某 种政治制度内,通过民主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或行使政治权力为目的而建立的组织 。
结合现代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政党的主要目标是 在进行几年一度的竞选中,夺取议会的多数席位或总统的宝座;或者在竞选中获胜,组 成新政府。这样,政党就是为了取得政权或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现代国家 越来越把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现代西方国家政党主张将利益集团整合进政党,进一步深化政党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 。对自己的集团归属或者说代表谁的利益的性质上,他们也承认“政党通常会欢迎新的 利益集团加入自己的阵营,允许它们表达意见或者将其意愿写进党的纲领,这就赋予这 些利益集团实际的心理上的厉害关系来支持整个政治体系。”[2]从理论上说,如果出 现每个利益集团都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问题,政党的作用就是通过把不同的利益集团聚 合到一个更大的组织中来,以此驾驭和平息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利益 集团不得不互相妥协,相互合作,为政党的利益而努力。因此,“政党,尤其是大党, 就是利益集团的部分联盟”。[2]这样的政党,不论代表多少利益集团的利益,应当说 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与西方学者回避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主张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认为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 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并为此组织起来以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集团。资产阶级政 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争夺执政权力的工具,但资产阶级 政党总是竭力掩盖自己的阶级性质。无产阶级政党则完全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 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 用的部分。”[3]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指出了共产党的性质,而且指出了政党的 一般特征。后来,列宁就政党的本质进一步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 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4]毛泽东也指出:“政党就是一种 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5]在马 克思主义看来,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任何政党都无法回避自己的阶 级属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资 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取得领导国家权力的工具,它代表资产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 利益。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政党是政治组织,但它有别于国家组织和其他政治性的社会团体,政党一般具有以下 基本特征。
(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建立的基础是阶级的利益,正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共 同利益,才组成政党以统率本阶级的力量。除了以阶级利益为基础之外,政党的产生还 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有:阶级成员统一联系的技术可能;阶级整体意识的形成;阶级 成员进行组织活动的政治可能。所以,只是到了近代,大工业把资产阶级成员有机地联 为一体,并形成统一的、强烈的阶级意识,资产阶级民主制使资产阶级有组织的政治活 动成为可能,资产阶级的政党才得以产生。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日益复杂,有的 代表一个阶级,有的代表一个阶层,有的则可以代表几个阶级或阶层。
(2)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夺取政权、 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 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现代西方政党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让公众 为自己政党的候选人去投票,为了竞选政党会努力激发投票人的利益动机以提高大选日 的投票率,投票率的高低与政党活动的强弱呈正比。政党的政治纲领即根据其代表的阶 级利益所规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的统一。政治纲领是一个政党的阶级性的具体体现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反映了该党的政治要求、任务和战略策略,它围绕着公共管理和 社会发展而制定。政党的政治纲领,从内容上看,有的反映长远的、系统的和根本性的 要求;有的反映局部的、短期的政策。
(3)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资产阶级政党的议会组织是它的重要组织机构,政党的纲 领和政策主要靠议会党团来实现。资产阶级政党的纪律一般是用来控制党员在竞选中投 本党候选人的票或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本党的政治策略。无产阶级政党有一套从中央到地 方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以实现该党的纲领。无产阶级政党有严 格的组织纪律,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二、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 党执政、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 等一系列制度。换句话说,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 动的方式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实践的重要内容。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是资 产阶级在反封建制度的斗争中逐步确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全面掌握国家政 权,控制全国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的具体形式,有联合掌 握政权和一党单独掌握政权,以及两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掌握政权。它是资本主义民主制 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党制度植根于其所在国家的历史、社会和制度。资产阶级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 现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实行两党制。也有许多西方 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实行多党制,不过多党制国家中实际上能够在国家政 治生活中发生重大影响的,也还是两个最大的政党。因此,研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的 政党制度,主要是研究资产阶级的两党制。
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是为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发展有一个历史 过程。在资本主义初始发展时期,两党制主要反映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的矛盾。在17世 纪,英国议会围绕王位继承问题的争论,出现了两个政治派别: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另一个是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这两个政党的斗争 ,就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在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代表南部大农场 主利益的民主党和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西部农场主利益的共和党的斗争,也是这种 性质的斗争。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时期,两党制主要反映资产阶级各集团之间的矛盾。 如在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农业资产阶级集团和代 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集团的斗争,以及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就反 映了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垄断发展时期,两党制主要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各集团之间的 矛盾。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国在对外竞争 中丧失了垄断地位,鼓吹自由主义的自由党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化的工党 。自1924年至今工党和保守党成为英国两大政党,在政治舞台上代表着各自垄断集团的 利益轮流执政。
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与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相比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这种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统治的需 要。概括地说:(1)可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派别的矛盾;(2)可以形成代 表本党纲领、主张的被选举人,一旦选举成功掌握了政权,党就有了事实上的行政权力 ;(3)有利于资产阶级对政权实行监督与制约,发挥议会党团组织对政权的控制作用;( 4)有利于欺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似乎经过普选就是民主的体现。特别是两党一个在 台上,一个在台下,台下的党总是对台上党的政策进行抨击,而人民在评价和选择各党 的表现,其实这只是缓和了人民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披上了合法的法制外衣,实质上资 产阶级政党仍然不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只是受制约于特定的利益集团。“因为该制度 仍然依靠大量的政治捐赠和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帮助,接受提出极端要求的特定利益的影 响”。[2]资产阶级的大垄断集团,通过提供经费、捐款竞选、挑选候选人控制着轮流 执政的两大党。美国作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竞选的巨款都来自资产阶级大垄断财 团。他们这样做,目的很明显,就是不论哪个党上台,那些捐款最多的大资本家或大垄 断财团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正如美国前副国务卿鲍尔斯所说:“按照传统,执政党总 是把美国许多驻外使团的大使职位当做政治奖品来酬劳在竞选中最慷慨的捐款者。”[6 ]尼克松政府任命的10个大使,均是1968年竞选活动中捐款合计达30万美元以上者。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民主及其实行的“两党制”,首先是由资本主义私有的 本质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掌握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内部, 存在利益不同的垄断集团,他们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要求政府采取符合他们利益的政 策,因而需要通过它的政党操纵国家机构和议会活动,使之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 剥削服务。资产阶级两党制正是代表着各自集团的利益,是阶级本质相同的两个政党轮 流执政的一种方式。在两党制度下,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扮 演着不同的角色。执政党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政权推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 级统治的政策,谋求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野党可以扮演所谓政府的“忠诚的 反对派”,充分执政党的后备力量,当执政党发生危机时,它便取而代之,掌握国家政 权,继续推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政策。资产阶级民主需要实行两党制,是为了保持 资产阶级政局的稳定。在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在朝的执政党,总是极力通过其制 定的政治、经济等政策,来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统治。暂时在野的反对党,总是竭力把 所有不满意执政党现行政策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以防止这些人有组织地或使用暴力 反对垄断资本统治,以有利于政治局势的稳定,这同台上的执政党使用国家权力来稳定 政局的活动,有异曲同工之效。
资产阶级学者、政客,总是为“两党制”这个民主形式大吹大擂,使人民产生错觉, 好像由两党轮流执政,在议会里有了较强的反对党的活动,就可以反映民意,就可以监 督政府,民主就能得到实现;没有反对党,执政党就会独断专行,就不会有民主。他们 错误地认为,两大政党是根本对立的,可以依赖反对党去督促执政党,实行有利于人民 的政策;如果政府的政策不能使人民满意,人民在下届大选中可以有所选择。事实上, 人民的选择最多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根本不存在上台执政的是代表人民利 益的政党、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真的可以通过他们上台执政而得到满足。由此可见,两党 制正是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一种政治民主形式。因而 资产阶级极力维护这种政党制度,政党之间的斗争也不能超出特定的轨道,更不容许任 意改变政党之间的这种格局。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中国新 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 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 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合作,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人民民主制度的新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并发展了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 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总结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 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肯定多党合作比只有一个党好,提出“长期并存,互 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确定了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制度。1957年4月,周恩 来同志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多一点党 派去联系各方面的群众,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以共产党为核心,为领导, 各党派团结合作,有什么不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必须由共产党提出,而且必须要共产党真正做到……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各民主党派 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人民政协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 为领导、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及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的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自成立起 就是各党派团结合作的重要机构和组织形式。1949年8月,周恩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 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合作就要有各党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个组织 在今天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人民 政协是党派性的,是党派的联合。”1954年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后,毛 泽东在召集参加政协会议的党内外人士座谈时指出:“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 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逐步趋于完善。
新时期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多党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989年 底,中共中央经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后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1993年 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意志。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 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 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列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纲领,并把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 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 派共同创造的。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 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 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 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 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 专门委员会中,以及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 发挥监督作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各级政府及司法 机关中可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20个字,是对我国政党制度 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一党制、多党制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点。这个概括, 从根本上揭示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根本的是共 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 ,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半个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 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 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 ,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种团结合作关 系,既有利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通过平等协商形成 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又有利于避免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和一党 专制、缺少监督造成的种种弊端。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04年5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在 新的政治协商章程总纲中增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 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这是总结我国政党制度 的实践成果和历史经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政协章程做出的重要修改,对于推进人 民政协事业发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长期性、 稳定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凝聚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人民政协在促进各党派的团结合作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切实搞好参加 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活动,要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 及时沟通有关情况,就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例如,《关于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在提交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召 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畅所欲言,提出了修改建议, 后经修改定稿,最后按程序审议通过。我们要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民主党派 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为他们发表意见提供充分的机会。要更加重视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人士的批评监督,认真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履行职责的民主 权利。要积极办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提案,努力为他们参政议政开辟畅通的渠 道,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历史实践表明,政党制度的稳定是国家政治稳 定的重要保证;政党制度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政党制度的选择不能生搬硬套 ,必须符合国情。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具有中国 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有利于实现和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我国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获得较大 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我们创造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检验 的正确的政党制度,得益于我们较好地发挥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并 将继续在实践中日益完善。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对实现国家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攻击和挑 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收稿日期:2004-05-09
标签:政治论文; 两党制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政党制度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政治协商制度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多党制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