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结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孙晓红1,辛贵乐2,赵丽华3

(1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一科;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推拿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merDisease,简称AD)又名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记忆、认知等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增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多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起病隐袭,病程呈进行性恶化,病变部位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皮质、海马区。主要症状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及人格改变等[1]。痴呆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性痴呆。AD约占痴呆的二分之一左右。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在5%左右。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因此,对AD治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学习针康治疗方法,回本单位后,将此法用于AD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为2016年1月至8月在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住院的患者及长期居住在此公寓患有AD疾病的老人。随机分为三组,针康组、康复组、针灸组,每组20例。针康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2.36岁;平均病程3.76年;康复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25岁,平均病程4.12年;针灸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3.65岁,平均病程3.98年。三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老年性痴呆中医诊断标准[2]的AD患者;②痴呆程度为轻度或中度;③年龄在65-80岁,男女均可;④取得患者或者患者亲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重度痴呆患者;②排除血管性痴呆患者;③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严重失语患者;④排除有造血系统疾病者;⑤排除患有心功不全及高血压等疾病不适合进行康复治疗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针灸组采用于致顺教授的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选取治疗区)进行头穴丛刺治疗,主要选穴:顶区(百会透前顶,向左右各1寸、2寸)、顶前区(前顶透囟会,向左右各1寸、2寸)、额区(神庭透囟会,向左右各1寸),常规消毒后,选用0.35mm*40mm毫针,在上述穴位进针,针体与皮肤呈15o角快速捻转进针,刺至帽状腱膜下,深约20mm,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6小时,留针期间重复捻转两次至出针,每日一次,每周6次,4周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康复组采用单纯的康复认知功能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认知功能训练(即带针康复治疗)。

1.4.2 评定方法

神经心理学测验: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

依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老年性痴呆疗效评定标准[2],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后评分增加≥5分为显效,增加2-4分为有效,增加≤1分为无效,评分0分为恶化。

1.4.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x2及秩和检验(详细数据见文后附表)。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方法对MMSE总评分疗效比较

表1为针康组、康复组、针灸组三组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基本情况表,从表中数据可以大致看出三组间的疗效具有一定差异。

为确定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各组间MMSE值差异的真实性,分别对相应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①以治疗前后为单因素的MMSE方差分析

三组的组间平方和分别为214.091、95.296、102.368,组内平方和分别为42.069、63.749、52.848,组间平方和的F值分别为193.386、56.805、73.606,P值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认为经过治疗后,三组MMSE值较之前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针康组的F值最大,一定的说明了其差异性更加明显,所以说三种治疗方法均达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②以组别为单因素的MMSE方差分析

首先,对治疗前的MMSE值以组别为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组间平方和为0.020,组内平方和为54.039,组间平方和的F值为0.011,对应P值为0.990,远大于0.05,说明治疗前各组的MMSE值不存在差异,即各组的患病程度是一致的。

其次,对治疗后的MMSE值以组别为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组间平方和为28.538,组内平方和为104.627,组间平方和的F值为7.774,对应P值为0.001,小于0.05,说明治疗后各组的MMSE值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结合各组MMSE均值可知,针康组MMSE值提高程度高于其他两组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三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变性疾病,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首要临床表现并进行性加重,病因迄今未明,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3]。《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说明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于致顺教授认为十四经脉的气血巡行均可通达头部,而输布于四肢。刺激头部腧穴,可以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的综合调节作用,治疗十四经济五脏六腑的疾病,采用透穴、透经的针刺手法起到一经带多经、一穴带多穴的整合作用[4]。有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头穴部位可以诱导额、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促进毛细血管胶质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抑制额颞叶及海马锥体细胞变性坏死,使可逆神经元细胞复活或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提高了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加强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作用[5]。而认知功能与额叶、顶叶、颞叶等区域有关,针刺相关区域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4]。本研究将针刺与康复治疗结合,结果显示头穴丛刺法与带针进行康复认知功能训练的治疗模式较好改善了AD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针灸组及康复组,为A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7.

[2]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J].中医杂志,1991,32(2):56.

[3]谷巍.金晓仙.张燕军.栗振杰.孔阳.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R].中国针灸,2014,12(34):1156-1160.

[4]于致顺.头穴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5]黄东挺.卢琰琰.黄洪.蒋瑞舟.头针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10(33):888-889.

论文作者:孙晓红1,辛贵乐2,赵丽华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针康结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孙晓红1,辛贵乐2,赵丽华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