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论文_张健玲

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论文_张健玲

中山康臻中医药研究院 528471

【摘要】刺络放血疗法对人体生理反应具有针对性,属于中医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在人体病灶、特定腧穴及浅层小静脉进行刺针治疗,并将血液适量放出。目前,应用于各临床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简单、方便、起效快且价值低廉等优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以被逐渐扩大,且内容逐渐完善。现代医学中,则主要依据历代治疗的基础上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现代疾病的医学机制进行探索与研究,望达到准确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合理科学使用该疗法帮助病者康复。

【关键词】刺络放血疗法;机理;研究进展

刺络放血疗法在治疗疾病上历史悠久,通过尖锐的针具进行针刺治疗,于患者穴位及浅表层的血络采用针刺方式适当放出血液,进而治疗病者疾病,达到康复。该疗法在古时被人们所重视,且应用范围遍布临床各科,在医学史书中均有该疗法的记载。该疗法具有泻热出血、可调节阴阳失衡、气滞血瘀、活络血脉、治疗新病旧疾等作用。刺络放血疗法通过通经脉络、疏气血瘀的原则达到止痛、镇静、化瘀消肿的目的[1]。为此,本次则主要阐述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情况。

一、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价值及发展历程

(一)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价值

刺络放血疗法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十二病方》中则有该疗法的记载,《内径》医学书籍中记载该疗法的内容则高达46篇,所写内容丰富具体,并在此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为后续刺络放血疗法的发展奠定基础,且影响深远。刺络放血疗法在中医药书籍《内径》中,主要应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癫狂症等数十种疾病中。相关人员在《内径》中总结出,该疗法主要有泻热开窍、祛瘀活络、消肿排脓、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祛邪疏表等作用。该疗法虽在《内径》中没有明确表明,但在其他中医学书籍中则有明确的标明:诊断病者内气的虚实,若为虚,则需要补之,若为实,则需要泻之。必须要去其血脉,后调养,方可痊愈。从这一条文中则表明气虚症的病者也可使用刺络放血疗法进行医治,治疗原理主要依据先去除血脉内存在的壅滞之瘀血,后再经过其他方式补虚气,以调整阴阳平衡。同时,《内径》中也明确指出五脏虚症者应采用循经取穴来进行刺络放血治疗。后医疗学家在该疗法的治疗原则下,不断扩充与完善该疗法的病理机制及应用范围。在唐代时期,则有医疗人士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刺络放血疗法可治疗舌卒肿或喉痹等疾病;金代时期,通过各学术之间的传播与发展,中医学呈顶峰时期。因此,刺络放血疗法被金元四大家推到一个巅峰的高度。张从正通过十二经气血含量的多少来实施刺络放血疗法。在“血汗同源”理论的提出后,表明出血与出汗的多少,虽名字不一,但实质却是同等的。《内径》中有记载,火郁发之,可发汗而出但因咽喉不能发汗,故应以出血与发汗为一致[2]。通过上述医学史书,则表明放血可达与出汗的作用一致。具有刺血部位广泛、针刺次数多且出血量大的特征。为此,可将刺络放血最为汗法中的一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刺络放血疗法的发展历程

刺络放血疗法的补虚理论被广泛应用并得到长远发展。在李东恒的主张中,则指出:“内伤脾胃,则引出百病”,通过脾胃的医学学说使用刺络放血治疗病者虚症;在著名《脾胃论》中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痿症,体现了刺络补虚的治疗思想;刺络放血疗法在明清时期则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瘟疫、昏迷等重症疾病中;杨继洲在自己的论著中则表明刺络放血对于治疗重症具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叶天士认为,久病血络中必定有瘀凝,应以久病入络使用刺络放血疗法。清代郭志邃著名的《痧胀玉案》中则表明采用刺络放血可治疗时疫戾气,这对未来临床医学提供了极大帮助。清末时期,夏春农指出喉痹因气机不利引发,使用刺络放血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王秀珍、贺普仁及邵经明则分别认为新病重症,则泻血应多,以血行气、通经脉络,凡邪热壅盛均可行刺络放血,具有去腐生肌、清热排毒等作用。

二、刺络放血疗法现代机制研究

(一)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可改变病者微循环出现的障碍,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情况,通过增加血氧含量来降低病者血管中的渗出作用。且该疗法可激发腧穴局部的抗凝系统与凝血,对于脑栓塞病者的血液高凝情况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粘度,对机体微循环及局部供血具有改善作用。同时,该疗法对血液成分中的ICAM-1具有降低作用,在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微循环瘀滞中,提供组织供血及提升病者缺氧症状。通过相关人员的研究,发现刺络放血可将缘激肽等致痛物质放出,将瘀血去除,并产生新血。在对血管的剪切力中,可调整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调整微循环[3]。

(二)对脑损伤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可改善病者EAA浓度、提升ET含量等作用,对CO中毒的病者具有恢复意识、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在提升病者缺血后神经细胞缺氧状态后,降低细胞死亡率,并提升脑自动修复能力。同时,在提升脑组织细胞色素与减轻CO中毒的应激反应后,提升组织能量代谢。在病者中风早期中,提升神经细胞应激功能,对修复脑组织抗损伤及保护具有显著作用。

(三)对免疫及其他病症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对白细胞介质素中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具有抑制作用,在纠正Thl、Th2,并降低IL-4水平、提升血清IFN-γ后,可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同时,刺络放血疗法还具有治疗颈源性晕眩的作用,该疗法对病者局部病变起到显著的减压机制,在完全解除局部的高激惹点后,使肌肉的紧张状态得到减轻,进而使晕眩症状得到极大改善[4]。

三、结语

刺络放血疗法作用机制较为明显,是一种有效的针刺疗法,被历代医学及现代医学所推广。在现代医学中对该疗法的机制进行了全面研究,虽某些机理尚未明确,但均体现了刺络放血疗法的显著疗效。在实际工作中,针灸医师不仅要依据历代医学的经验还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机制进行治疗,最终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丽,袁秀丽.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02):67-69.

[2]刘俊宏.刺络放血疗法治验三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09):852-853.

[3]王永丽,李一,周爽.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85-87.

论文作者:张健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论文_张健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