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物联网;视频监控;无线网桥;皮线光纤
1 物联网概念及应用场景
通俗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包含精准定位、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对被检测物体的地理信息、图像等事件进行更优质的监控,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物间的链接。物联网包含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凭借传感器的智能前端获得的全方位感知能力,可实时获取被监控数据;二是智能化水平高,大数据、边缘计算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处理,实现对被控物体的智能化处理;三是可靠性高,数据信息传递可经由不同网络链路完成,互为传输路径补充。
物联网的内涵从本质上决定了其功能属性,涉及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联网的继承性,是对现有互联网络的扩展与延伸,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建立互联网基础之上;二是链接的自由性,物联网端用户通过物体上安装的终端传感器获得感知能力,理论上可以延伸至任意物体,信息设备将携带的位置数据等信息,发送至终端用户,完成整个信息传递流程。与互联网络类似,物联网包含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各层执行不同功能。感知层是物联网最底层,用于数据感知,包括传感器等物理硬件设备;网络层执行数据传输功能,包含云计算平台与信息处理中心;应用层是功能执行层,是视频远程监控、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实现层。
2 优化远程视频监控识别的量化编码算法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存在两个技术难点,一是数据传输延迟、吞吐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二是远程视频监控对图像传输的实时性、保真性需求。网络技术人员提出了远程视频监控优化的物联网模型。该模型采用双编码提升数据压缩比,优化图像数据,在同带宽下提升传输速率。基于物联网优化模型衍生出定量识别编码,基于霍夫曼编码与RLE编码执行对应任务,通过三级放大器实现视频的远程监控。
1)为确保监控算法实施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对设备采用随机抽样测量法,以n 个两个信息为原始聚类中心,调制采用差分编码DPCM模式:Diff - DC(i) - DC(i-1),其中i≤n,使中低频分量先于高频分量出现。
2)在物联网络中,将差异化平台中已完成移植的任务长度属性定义为1个单位,程序中的n个任务依据降序排列,更新任务列表,确保K-means 算法对不同输入视频、图像的编码算法自适应。
3)量化编码程序读取数据频率,读取摄像机处上传数据中的图像信息,视频帧的排序满足视频序列特征,在聚类中按照最小距离标准进行合理分配,编码间一致性量化遵循欧式距离分析原则,生成最终的DCT量化值。
4)崔夫曼编码与RIE 编码进入程序压缩流程,信号放大采用三级递增模式,保证远程监控视频信号的衰减值在合理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优化用于远程视频监控信号的传输技术
3.1 适于远距离传输的收发器+光纤组合技术
对非屏蔽双绞线而言,当传输距离超过100 m时,视频监控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光纤传输具有长距离的信号质量与稳定性。这是由模拟信号衰减与光传输的本质差异决定的,光纤传输距离理论上可以达到20 km。光纤传输依靠光源承载数据,这就需要光纤收发器来完成数据转换,光纤收发器需成对使用,一个转码器、一个解码器,完成电信号/光信号间的相互转换。目前市场上的光纤收发器以百兆机与千兆机两种规格为主,具体规格与数量选用依摄像机需求而定。
光纤的另一个技术优势在于其低成本,对于远距离视频监控项目而言,传输技术的经济性是显著的。光纤的成本花费主要在于熔接,由熔接设备自身成本与专业人员的工时成本,共同推高了光纤熔接费用。于是工程人员探索了冷接光纤技术,即皮线光纤,冷接的工艺成本低廉,但皮线光纤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光纤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两种光纤的选用需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
3.2 用于无线视频监控信号传输的无线网桥
有线视频监控存在应用环境上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施工企业与环境的变化需求。例如,已完工的厂区,偏远郊区、空旷区域,路面已经硬化的小区、电梯等场景存在无线视频监控需求。无线扩频技术是无线视频信号传输的基础,目前许多企业通过无线网桥搭建了内部无线网络,为远程无线视频监控提供硬件支撑。
不同于有线传输方式,无线网桥传输技术采用点对点传输,将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同时实现了单点对多点的传输。无线网桥的使用也是成对的,远距离无线传输中的点对点传输采用定向模式,传输距离实现百米到百公里覆盖。因此为了实现稳定的信号传输,无线网桥的信号发送与接收端之间不能有实体阻挡,使用前对信号发射与接收端硬件完整性与传输性能进行检验。
按工作频率分类,无线网桥有2.4 G与5.8 G两种规格,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满足差异化应用需求。2.4 G规格产品由于价格低廉,应用更为广泛,2.4 G无线网桥带宽较小,传输速率一般采用150 MHz,多用于小路数(一般不超过10路)监控信号传输。但民用WiFi信号同样采用2.4 G传输频率,与无线网桥间存在相互干扰风险,在近距离应用场景下可以忽略这种干扰的影响。5.8 G频段不存在干扰问题,数据传输速率高达300 M以上,多用于远距离、多路数无线传输场景。综合来看,2.4 G频段适合近距离无线视频传输,5.8 G频段适合远距离无线视频传输,二者均可实现稳定、高质的视频信号传输。
4 结束语
5G通信已进入商业试运营阶段,远程视频监控优化需要从物联网视角入手,视频信号传输画质与实时性与网络连接速率和数据吞吐量相关联。通过数据压缩与转发算法优化,实现更流程的数据信息传输,得到更高效的远程视频监控序列量化编码,在不降低监控数据传输实时性的同时,获得高保真画质。
【参考文献】
[1]余毅.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改进型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9,9(02):60-61.
[2]王志铭.解析物联网视角下远程视频监控的优化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3):188-189.
[3]黄秦,丁德胜,胡静,宋铁成,邵泽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J].信息化研究,2018,44(04):57-61.
[4]颜珂斐,杜娥.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3):151-153.
论文作者:温伟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视频监控论文; 光纤论文; 数据论文; 信号论文; 技术论文; 网桥论文; 图像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