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图书馆论文,作用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的社会教育机构,是终身学习的场所。对用户实施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图书馆性质决定的,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服务来实现,从点滴入手,从我做起,以文明的语言温暖人,以敬业的精神影响人,以周到的服务感动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健康的文献启迪人,以榜样的力量教育人。
1 优化读者服务环境,发挥服务育人作用
读者服务环境包括馆舍、文献等硬件和人员素质、服务态度等软件两个部分。在服务硬件环境具备的情况下,主要是挖掘服务软件环境的潜力,开发软件环境资源,提高软件环境的水平。
1.1 通过语言,让用户感到亲切、温暖。 有宾至如归和作为主人的感觉。在文明语言方面,许多图书馆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四川省图书馆在《图书馆文明服务规范行为和语言》中,列出服务敬语20句,服务忌语17句。用户长期处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感受到的是理解、是尊敬、是体贴、是人格。习惯成自然,图书馆给予用户的服务,对用户对工作和生活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1.2 通过态度,让用户感到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以饱满的服务热情、振奋的精神面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接待每一位读者和用户,解答用户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用户眼中,我们对图书馆工作是那样的热爱,那样的珍惜,那样的兢兢业业。我们的微笑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去敬业、爱岗。
1.3 通过服务,让用户感到干什么工作都要有奉献精神。 从本质上讲,图书馆属于服务性机构,与其他服务行业不同的是,图书馆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形象,很多图书馆提出了“读者第一”、“服务第一”、“读者至上”、“满意在图书馆”等口号。在一切为了用户思想的指导下,图书馆的任何服务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通过环境,让用户感到图书馆是知识的圣殿, 在这里不能有私毫的行为不规,任何损坏图书、偷书、撕书的行为和念头都是一种犯罪。优美的环境,对某些不检点的行为起到约束和净化作用。在环境的营造方面,图书馆要千方百计的加以设计,尽量使空间的布置、文献的摆放,以及色彩的搭配等都科学美观、井然有序,舒适大方。
1.5 通过咨询,解答用户遇到的问题,提高服务层次。 上海图书馆提出了“百问不厌百问不倒”的“双不”方针。“百问不厌”是服务态度问题,无论何种问题,都热情接待,不推逶、不回避,用户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百问不倒”是业务素质问题,用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文化修养解决用户的困难,让用户通过我们的咨询感到知识的重要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
1.6 通过座谈,了解用户需求,增进彼此之间友谊。 座谈会的层次和形式可多种多样,虚心听取用户的意见,把解决用户一般要求和个别要求结合起来,增加服务的针对性。
1.7 通过共建,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社区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提供图书文化服务,净化社区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馆民共建、馆学共建,让用户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性,促进图书馆工作改革。图书馆工作人员走出馆门,主动配合社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携手共建文明社区。
2 利用文献资源优势,发挥阅读引导作用
图书馆担负着人类文献保存与开发的双重任务。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图书馆历来就担负着控制引导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阅读引导职能,坚持正确健康的阅读导向,为培养“四有”公民作出积极贡献。
2.1 通过书目,指导用户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 用户在读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读什么书、怎么读、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应精读、哪些书可泛读等诸多问题。图书馆应收集各种推荐书目,建立导读室,利用名家推荐,解决用户读者的方向、门径问题。如《中国图书评论》、《书林》、《读书》、《博览群书》等刊物,设有导读专栏,把《十种青年应读的诗词选本》、《十种研究经济学必读的书》、《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等书目复印并加以整理,形成专藏,通过循序渐进地对用户进行阅读辅导,帮助用户走上成才之路。
2.2 通过书评,控制用户阅读倾向。 列宁非常重视书评的教育作用,他把书评称为“党的正规工作”。图书馆的书评工作,主要是组织用户有选择的写一些书评文章,开辟书评园地,通过这种形式,一是增强用户的分析辨别能力,二是工作人员加以有效引导,使用户阅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通过活动,深化用户读书效果。 读书活动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好方法。图书馆根据形势的需要,指定几种文献组织用户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会,每次以指定的文献为中心,大家发表不同意见,谈感想、体会,在争论中交流学术观点,互相启发,从而加深对文献内容的理解。
2.4 通过剪报,引导用户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 了解学术动态。剪报形式灵活便捷,能及时把国家最新的大事、要闻、时事、动态等通报给用户。有条件的馆可开辟剪报室,给用户提供专门环境。
2.5 通过报导,帮助用户掌握专题文献信息。 文献通报包括新文献通报和馆藏专题文献通报。图书馆可以根据教育形势需要,围绕社会热点,对馆藏文献进行选择,以书目形式向用户通报,如澳门回归问题文献通报,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通报等。
2.6 通过展览,激发用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各馆可举办当地的地方文献展,本地区科研成果学术成就展,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成就展,本地区人物传记和英雄模范事迹展。通过举办有本地区特色的各种文献展览,使用户感到成长在这块土地上而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的热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
2.7 通过讲座,培养用户读书兴趣。通过名人与图书馆, 以及怎样利用图书馆等讲座,从实践和方法上培养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兴趣,通过计算机技术、科技进展、经济发展、写作指导等知识讲座,引导用户利用图书馆进行业务提高、学术深造,迎接世纪挑战。
来稿时间: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