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工业园区 6444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因其过于重视单项活动在运营流程中的成本分析,呈现出诸多弊端,已不适应现代企业高效运行与发展。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理论则以系统论的理念,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立体手段,综合考虑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成为优化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局限
(一)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手段
传统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成本驱动因素主要以减少成本来降低支出,缺乏科学的成本驱动程序,有时甚至因为降低成本而牺牲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单纯靠节约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产生的负效应很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每况愈下,只有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孤立考虑生产过程
传统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局限于生产过程,对产品设计、供应、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应该仅仅关注制造成本,也应该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囊括与产品相关的每个环节,分析可能影响成本的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对成本进行严格管控。
(三)忽视外部价值链
传统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只是从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核算,没有兼顾到外部价值链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影响,上游外部供应商、下游销售渠道以及客户之间相互孤立。
二、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
(一)理论内涵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是指在价值链管理的指导下,以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为基础,运用ERP系统工具,对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分析和利用的一种成本管理理论。该理念将价值链和成本控制理论进行融合,对价值链的进行构建和优化,降低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从而提高核心企业及整个价值链联盟的长期竞争优势。
其理论要点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兼顾内外部价值链,实现内外部的整合和优化。关注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关系,不仅考虑内部与产品相关的每个环节,在产、供、销各个层面进行成本核算;同时考虑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链接关系,如产品供应商、分销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利益权衡,加强沟通交流,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实现联盟与合作。根据迈克尔·波特关于企业价值活动的分类,五种主要活动:①内部后勤②生产作业③外部后勤④营销和销售⑤服务,四种辅助性活动:①企业基础设施②人力资源管理③技术开发④采购,从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三方面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是价值链各项价值创造活动目的是实现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给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价值。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强调将客户的价值融入到价值链的创造中,发现和探索客户的需求。这是由价值链的内在特性决定的,也是该理论的创新点和对传统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的突破点。
(二)实施原则
第一,顾客至上的原则。消费者的需求对价值链的运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无论是设计环节、生产环节、物流环节,还是售后服务环节,都由顾客的需求进行拉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游消费者拉动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拉动上游供货商,上游供应商的需求又拉动上游企业的运行。所以,企业成本管理要针对顾客价值的提高而展开,将客户的需求放在整个成本管理和控制开展的逻辑起点,包括发现、探索、分析顾客的需求特征、消费心理,确定最佳买方效用。
第二,系统优化的原则。每个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都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环节的价值活动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此消彼长、相互影响,产生成本和价值效果上的影响,一个环节的变化可能引发上下很多环节的变动。例如,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之下,设计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较高的产品往往导致售后服务成本的必然的降低;而设计成本或原料降低则可以增加售后服务成本。这时就需要企业根据市场调查情况、自身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进行优化选择,协调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控制,综合考虑、系统权衡,保证整体成本最低,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应该仅仅关注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而要将系统优化的原则贯穿到价值链的整个过程。
第三,重要性原则。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主要操作方式是利用各种手段找到企业产品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点,并对关键点加以控制,以做到严格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由于企业整个价值链的资源和实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均衡发力,因此,根据成本管理中“企业80%的成本是由20%的作业引起的”的80/20原则,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要有极强的针对性。
第四,战略性原则。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要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措施,首先要考虑到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其次要考虑到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发展。
三、价值链成本管理控制应用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控制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加速价值链上的价值流动。首先,在对自身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优势环节与薄弱环节,经过优选和筛选,整合和确定价值链,当内部环节不具有成本优势,则可以将内部的价值链向企业外部转移,淘汰薄弱环节;其次,考察各价值流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提高价值流循环速度。第二,减少资源损耗。对各个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排查,减少每个价值创造环节的资源损耗。这就要求,既要提高各个环节运转效率,也要减低各个环节发生的有形和无形成本。第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具体来说,首先打破企业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限;接着,按照其自然顺序来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各个步骤进行重组,通过淘汰不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分工过细业务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控制
外部控制的主要途径为构建企业外部的价值链联盟。首先,分析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在纵向上,将价值创造活动向企业的上下游之间延伸;在横向上,确定竞争策略,对拥有相同价值创造活动的竞争对手通过价值链整合进行。其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从整体考虑,关注行业价值链,分析与供应商合作关系以达到共赢,分析同行企业在竞争中求合作,分析客户需求以增加满意度,通过巩固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小结与展望
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模式在如今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运用统筹兼顾和系统论的优化方式对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协调内外部价值链,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长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亚香.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09(12):70-71.
[2]杨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6):21-23.
[3]苗润滋.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成本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08(05):69-72.
[4]程晋忠.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论文作者:陈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价值链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成本论文; 环节论文; 价值论文; 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