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和中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及其特点*_小说论文

当代日本和中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及其特点*_小说论文

当代日中两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及其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中论文,两国论文,当代论文,特色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和中国几乎同时产生了一种比短篇小说更短的新的文学体裁,接着又于50年代末期同时迎来了小小说的又一个繁荣高潮。回顾日本掌篇小说的发展轨迹,这种文学形式曾一时兴盛起来,不久之后便衰落下去,然后又由于某种契机再度流行,而后又一次陷入被冷落的境地。这种潮涨潮落的发展脉络,在中国小小说的历史上也同样出现过。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由于某种内在的联系,值得深思。然而进入80年代,中国的微型小说好像脱离了旧有的轨道,其发展的趋势持续不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日本现在的掌篇小说发展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两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上的最大不同点。对比两国间当代微型小说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探寻其各自具有的特色,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2

1.从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50年代末期,在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シ[,ョ]—ト、シ[,ョ]—ト”(汉语意为小小说),最先使用这个名称的是1959年1 月号的《爱拉利·奎因推理杂志》(《ElleryQueen's Mystery Magazine》),这是一份专门介绍英美推理小说的杂志。进入60年代,另一份推理小说杂志《宝石》(江户川乱步主编)每期刊登日本作家的小小说作品。《Hitchcock Magazine》也经常组织刊登日美作家小小说特集。接着各文艺杂志、周刊、报纸、产品宣传杂志等也竟相登载小小说,流行的趋势很快就形成了。 1961 年1 月号的《Hitchcock Magazine》在编者按语中说:“目前小小说呈现出大流行的状况”。

现在日本最有名的小小说作家星新一,早在1957年小小说名称未出现时就开始了小小说的创作。他在文坛上刚刚崭露头角就引起了推理小说界的关注。《宝石》、《Hitchcock Magazine》每期都刊登他的作品。日本著名的小小说权威人士都筑道夫是《Ellery Queen's MysteryMagazine》的总编,是他首先把シ[,ョ]—ト、シ[,ョ]—ト介绍到日本来的。他除了编写有关小小说的评论、解说、随笔之外,还创作了许多小小说作品。这一时期纯文学作家山川方夫写出了优秀的小小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此外,结城昌治、眉村卓、筒井康隆、小松左京、河野典生、半村良等人也创作出许多小说。这些作家凭借小小说登上文坛,可是成名以后几乎都跑去写长篇小说了。这一时期参与小小说创作的还有诗人、漫画家、翻译家、编辑等各行各业的人。

随着英美推理小说、科幻小小说的大量输入,英美的小小说理论也传入日本。例如罗伯特·奥费斯特的小小说创作三原则“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惊奇”使这一体裁特征比过去明朗了许多。作家生岛治郎说:“过去川端康成等人写过‘掌小说’、‘掌篇小说’一类体裁的作品,可是在仅仅十来页的稿纸中,描述带有震惊、恐怖等意外性情节的故事,这样题材的小小说在日本还没有出现过。”(《浪慢疾风录》)

1961年7月号《别册宝石》刊行专集《小小说大全》, 该专集除收录日本国内外作家的小小说作品外,还收录了中原弓彦的《小小说作法》、大原寿人的《你也可以写小小说》、稻叶由纪的《小小说亡国论》等三篇评论以及山川方夫、星新一、都筑道夫三人的座谈会纪要《小小说大全,其本质是什么》。这篇纪要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论及的问题也很广泛,例如小小说的形式特征和本质,东西方小小说名家名作评价,基于创作经验而总结的小小说理论等等。可以说“纪要”显示了日本小小说评论在当时所达到的一个顶点。

这次小小说的流行一直持续到1963年《Hitchcock Magazine》停刊,此后进入低潮。但小小说名称的使用却使它与纯文学领域中的掌篇小说并驾齐驱。

1958年,中国伴随着大跃进运动的进行也迎来了小小说创作的新高潮。1958年2~3月号的《新港》杂志刊登了老舍的评论《多写小小说》。此后各地的杂志纷纷刊登小小说。《萌芽》、《北方》〔1〕、 《作品》、《长江文艺》、《长春》等杂志都发表过小小说作品。老舍不但写评论,还创作了小小说《电铃》〔2〕, 继之巴金也写出小小说《小妹编歌》〔3〕。除作家创作外, 当时的小小说大多出自业余作家之手。有评论说:“小小说的作者,极大部分是业余的,是第一次写小说的。它是群众文艺运动中最适宜于群众业余创作的文学体裁之一。 ”〔4〕这段论述和日本有关小小说的论述有相通之处。中国1958年的小小说和30年代解放区的“墙头小说”是一脉相承的。1958年《北方》杂志还在使用“墙头小说”这个名称。《萌芽》杂志开辟“墙头文艺”专栏,并明确指出:“这一栏是继承历次革命斗争时期中老解放区的普及文艺传统,以通俗的文艺形式,迅速反映当前各项政治运动,工厂、农村、部队里各种新人新事新气象,有‘小小说’、‘墙头诗’、‘说说唱唱’、‘革命斗争小故事’、‘灯谜’、‘漫画’等栏目。”

这次小小说流行的时间比较短,其创作的最盛期在1958年后半年和1959年上半年。后来虽然在《安徽文学》、《长春》等杂志上还可以看到小小说,但为数已经很少了。在众多杂志中,《新港》杂志为中国小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这份杂志首先刊登了老舍的评论。到了1961年其他杂志几乎都不刊登小小说了,可《新港》仍然坚持刊登。1964年还在4月号上登载阿·托尔斯泰的《什么是小小说》, 这篇评论后来在新时期的小小说评论中被多次引用。

关于这一时期小小说的体裁特征,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样:“不仅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而且也因为它们结合了特写和短篇小说的特点而成为自有个性的新品种”〔5〕。 茅盾所指出的这一时期小小说的体裁特征,实际上也包含了这次流行失败的原因。刘海涛指出:“由于后来文坛形势的突变(文革爆发),也由于此期的微型小说创作更多地带上了‘新闻特写化’的色彩,使得这种文体没有获得自己的本体意识,它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自己的艺术轨迹而最终陷入落潮。”〔6 〕他的评论很中肯。在这次流行的过程中,除产生大量的作品外,还出现了许多评论文章。我仅根据所能见到的杂志和报纸做一不完全的统计,从1958~1964年有关小小说的评论文章有46篇之多,与日本相比,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2.从70年代末到现在。1979年日本的小小说再度流行起来。同年在《小说现代》杂志上开辟了“星新一小小说广场”专栏,举办了以星新一为评奖人的小小说大奖赛,参赛作品超过了5000篇。各杂志、报纸也纷纷刊登小小说。有评论说,60年代的小小说热潮又重现了。“现今的世界好像又发生了冷战,进入了喧闹纷争的时代。虽然引起争论的原因与60年代有所不同,可总觉得十分相似。许多人热心于读小小说,酒吧的生意既吃香且红火,间谍小说也兴盛起来。这些都给人带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坐在简朴、幽静的酒吧中喝上一杯威士忌,也的确是60年代的生活方式。”〔7〕

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小小说的专门刊物《小小说天地》于1981年2月创刊了。这份杂志起初为季刊,从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 至1985年5~6月号停刊,共发行22期。刊登了大量的小小说作品,其中著名的作者有130多名,纯文学方面的作家20名,通俗文学作家50名, 另外还有诗人、演员、导演、编辑、画家、评论家、剧作家、歌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广告撰写人、电视节目主持人、服装设计师等等,行业众多的人参与小小说的创作,是小小说体裁特有的现象。

在《小小说天地》上发表作品最多的作家有赤川次郎、横田顺弥、小池真理子、阿刀田高等。还有75名“星新一小小说广场”大奖赛获奖者的作品也刊登在这份杂志上,其中江坂游有11篇作品入选并发表。这位作家后来一直坚持写小小说,1996年3 月出版了小小说个人专集《神秘的游乐园》,共收集了70篇作品以及星新一的评价。这份杂志停刊以后,“星新一小小说大奖赛”转移到另一份杂志,最后又回到《小说现代》杂志上,现在仍在开办。

1983年5月《角川月刊》创刊,开辟“掌篇小说专栏”, 每月征集作品,举办以纯文学作家吉行淳之介为评奖人的掌篇小说大奖赛。每年公布获奖者作品名单。这一大奖赛的颁奖活动分别于1984年5月、 1985年5月、12月举行过三次,获奖作品集成两册出版发行。

《小小说天地》的停刊和“掌篇小说大奖赛”的中止,可以看作是这次小小说流行暂时告一段落。

目前日本的小小说、掌篇小说发展不太兴旺。经常刊登小小说的杂志大概只有《小说现代》。另外,《小说新潮》分别于1992年10 月、 1993年5月和1996年7月刊登“10篇短而又短的小故事”、“掌小说特集6篇”和“超迷你推理大特辑10篇”。《小说现代》分别于1995年5月和1996年5月两次刊登“超短篇小说25人集”。《EQ》杂志于1995年9月刊登翻译作品集“小小说杰作选12+1”。 最近几年出版微型小说个人专集的也不太多。我所见到的有三浦哲郎的《旅伴》、《船歌》,村上春树的《夜里的蜘蛛猴》,泡坂妻夫的《泡坂妻夫的恐怖故事》等,以及袖珍本的山口瞳的《我的本命年记》、《栀子之花》,森瑶子的《东京的一千零一夜》、《世上最短的故事》,桥本治的《流水桃花抄》,眉村卓《纽带松懈的家庭》、《可疑的人们》,内海隆一郎的《一杯之歌》、《众人的季节》,江国香织的《在很冷的晚上》,以及江坂游的《神秘的游乐园》等等。翻译方面有根据美国《Sudden Fiction》而译出的《超短篇70篇》,根据《Sudden Fiction International》而译出的《超短篇·世界篇》(其中收录了中国作家冯骥才、白小易的作品)。还有从《Ellery Queen's Mystery magazine 》选编而成的《英美超短篇推理小说50篇》等。

近年来,在一些杂志或者译著上经常出现“超短篇小说”一词。村上春树的《夜里的蜘蛛猴》一书在标题上面就印有“超短篇小说”。中原弓彦、右藤俊郎等人都曾经用过这一词,可只是为了说明小小说具有比短篇小说更短的特点,并不是作为体裁名称来使用的。最近看到的情况与此不同,或许“超短篇”将要作为微型小说体裁中的新名称而出现在文坛上了吧。

中国进入80年代以后,小小说体裁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名称,例如微型小说、千字小说、极短篇小说、超短篇小说、迷你小说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这种体裁的关心程度。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欧美以及日本的新作品、小小说创作三原则等理论也相继传入中国。众多的作家参与微型小说的创作,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作品。这些作品从形式到内容较之五六十年代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可以说80年代中国的微型小说有了新的发展。关于新时期中国微型小说发展的各个方面已有许多论著、论文详细论述过了,例如江曾培《微型小说面面观》、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现代人的小说世界》等,此处不再赘述。现仅指出日本所不具备的几个特点:1.中国不仅有许多杂志、报纸刊登微型小说,而且微型小说专刊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发行量很大。2.微型小说大奖赛在各地频繁举行,参赛作品很多。3.微型小说专业作家辈出,出版了许多个人专集。4.创作及理论研究都很兴盛。不仅发表了许多论文,还出版了不少的专著。

下面再就日中两国微型小说发展的不同之处做一补充说明。

1.日本小小说专业作家只有星新一,可是积极参与掌篇小说或者小小说创作、出版个人专集的著名作家却很多。例如纯文学方面的川端康成、内田百间、岛尾敏雄、吉行淳之介、山川方夫、曾野绫子、三浦哲郎等,通俗文学方面都筑道夫、山口瞳、结城昌治、森瑶子、筒井康隆、眉村卓、阿刀田高、赤川次郎等等。全部统计,会超过40人。中国著名作家创作微型小说较多的有王蒙和刘心武,不过他们都没有出版过微型小说个人专集。中国有许多所谓小小说“专业户”,像许行、凌鼎年、张记书、沈祖连等等。听说现在出版两本以上个人专集的小小说作家已经为数不少了。2.在介绍国外作品和创作理论方面,日本过于偏重欧美国家,像阿·托尔斯泰《什么是小小说》这样的名篇,在日本几乎不被人知。相对来说,中国介绍的地域相当广泛,除欧美以外,还有前苏联及东欧地区国家、非州、中南美、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中国的微型小说界积极主动地与海外交流,因而视野很开阔。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由于日本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两国间的微型小说交流处于停滞状态。进入80年代,日本一部分微型小说作品和理论传入中国,但交流仅限于单方面的。近些年来,我翻译了将近200 篇中国的微型小说,写了几篇有关中国微型小说发展状况的论文,试图在两国微型小说的交流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然而整体看来,日本在介绍中国微型小说方面的进展还不能令人满意。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日中两国、以及日本与华语圈所有国家地区微型小说的交流,使之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大课题。

收稿日期:1996—05—19

* 本文是作者参加1996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的论文。

注释:

〔1〕此刊1959年改为《北方文学》。

〔2〕1958年6月号《新港》。

〔3〕《人民日报》1958年7月9日。

〔4〕〔5〕茅盾:《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人民文学》1959年第2期。

〔6〕《现代人的小说世界》。

〔7〕《Suntory Quarterly》(《桑特利季刊》)1980年2月25 日发行,编者按语。

标签:;  ;  ;  ;  ;  ;  

当代日本和中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及其特点*_小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