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党建新思想_党建论文

深入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党建新思想_党建论文

深入领会和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新思想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领会新思想,推出新举措,树立新形象。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三个新”,对于在组织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主旨,对党的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这就是“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六项任务和一个目标”。十七大报告在第十二部分一开头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报告在第三部分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根本要求时指出:“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报告的这两段论述,非常富有新意,非常重要。联系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来看,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重大思想,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体会,这个重大命题,是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最重要的观点,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入门钥匙。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这一新的重大思想,才能在组织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各项重要举措。

(一)必须在组织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精神

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着改革的精神。报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还用“三个就是要”精辟概括了改革开放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就非常明确地揭示了党的发展壮大与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指出了党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己;党只有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进步,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如改革开放决定着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一样,改革创新也同样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的。首先,从世情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及党的组织工作,这是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是一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以改革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改革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改革调整程度之深刻、持续时间之长久,都是前所未有的。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对自身的执政方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必然要落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就会在党与党、国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正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要求的体现。其次,从国情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及组织工作,这是我们党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社会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党才能更好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担当起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历史重任。第三,从党情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及党的组织工作,这是切实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这使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我们党已经拥有7300多万名党员,新党员数量大量增加,新老干部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使党的教育和管理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但也要清醒看到,组织工作与全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所有这些,都要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坚持改革的方向,必须弘扬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进步,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归根到底一句话:一个领导改革开放的党,党的建设必须改革创新。

(二)必须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怎样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这就是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工作必须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这一重大问题,我体会,一是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引领作用来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也进一步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实现党自身的科学发展的问题。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建设也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工作,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着力转变组织工作中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从组织工作自身的要求看。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等等,决定其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组织工作要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服好务,就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精神,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组织工作要充分调动全党同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造就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组织工作是一个各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要做到协调推进,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做到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既重点突破,又全面推进。三是从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关系看,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谋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做到同向同步、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崭新境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同时,还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根本的立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总体部署

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总体部署,包括“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六项任务和一个目标”。这个总体部署既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又有具体的推进措施;既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又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从“一条主线”来看,党的建设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在于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离开了这一条,所谓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更谈不上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因此,要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来推进。从“五个重点”、“六项任务”来看,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并列起来,使党的建设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进一步凸显了反腐倡廉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这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报告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都明确提出了工作重点,从而使五个建设统筹谋划,“五个重点”协调推进。同时,报告还把突破重点工作与推动全面工作结合起来,把做好当前工作与谋划长远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六项任务。“六项任务”体现了“一条主线”的要求,是“五个重点”的具体展开,措施有力,亮点很多。比如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等等。贯穿其中的,正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一个目标”来看,十七大报告在提出32个字的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同时,还分别对各级领导班子、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和干部等提出了目标要求,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党的建设目标体系。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既始终保持了改革创新的锐气,又着力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和自身建设的规律,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遵循规律中,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推动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组织工作,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二、认真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进一步确立和坚持组织工作的基本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所确立和坚持的治国理政基本理念。其中的服务、公正、民主、法治、统筹、和谐、开放、创新等基本理念,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之中,也体现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部署之中。组织工作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新思想,落实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就应当深刻理解并自觉坚持这些基本理念,不断深化对组织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组织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赋予组织工作新的活力,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一,进一步树立服务的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贯穿十七大报告全篇的灵魂和主线,也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始终高举这面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种应有的大局观念。同时,“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这样的表述,也在报告中多次出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所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把这种大局观念、宗旨意识落实到组织工作中去,就要进一步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意识,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首先是要服务大局。党的组织路线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组织工作从来都是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服务的,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为大局服务,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准确把握十七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找准组织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切入点,为发展配班子,为发展聚人才,为发展打基础,使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的过程,真正成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过程。其次是要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树立服务的理念,就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做好组织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疏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使推进组织工作的过程,成为体现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的过程,使组织工作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第三是要服务基层。基层是社会的重心,基层组织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依靠力量。我们制定政策、出台措施、部署工作,要多考虑基层的需求,多想想基层的难处,多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使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办公经费、活动场所等实际困难,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为他们做好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展示才干搭建舞台,为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提供空间。第四要服务党员。党员是党的主体,也应该是组织工作服务的重要对象。我们的党员是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同志关系,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作为党组织和党的组织部门,既不能因为是党员就给予特殊的关照,也不能因为是党员而不去关心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当前,做好服务党员工作,重点是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特别要为老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做好服务干部、服务人才的工作,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需要指出的是,服务党员与服务群众是统一的,服务党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要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服务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第二,进一步树立公正的理念。公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和基本特征,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有力说明了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公正关乎形象,关乎民心。社会历来把公正作为衡量、评判吏治是否清明的重要标准。公正始终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有了公正的用人机制,才能更好地维护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这几年,组织系统深入开展了以坚持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强化了组织工作的公正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公正机制的形成。对于组织工作来说,公正应该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但最集中体现、最引人关注的还是选人用人的公正。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公正的制度来选人、选公正的人。要针对影响选人用人公正性的薄弱环节,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维护公正的体制机制,使公正原则更好地体现在组织工作之中。要建设一支具有公道正派的政治品格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使这支队伍成为组织工作公正理念的忠诚践行者,为公正选人用人提供组织保证。

第三,进一步树立民主的理念。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愈要发展。十七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郑重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在党的建设部分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等重大命题,所有这些充分表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党内民主,既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理念,又是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组织工作中牢固树立民主的理念,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这是因为,扩大组织工作民主,有利于拓宽识人渠道,更好地把人选准用好;有利于加强对组织工作特别是选人用人全过程的监督,更好地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有利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党的活力;有利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党中央的要求,组织部门加大干部人事制度和组织制度的改革步伐,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等,这些举措都在党的组织工作中进一步发扬了民主,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为群众干事、对人民负责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组织工作的民主理念,应当体现在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程序、改进方法,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又比如,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努力探索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再比如,在不涉及组织机密的前提下,逐步增加组织工作向党内、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尽量做到组织政策公开、工作方法公开、具体结果公开,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参与、监督组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然,在扩大组织工作民主的同时,还应当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第四,进一步树立法治的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报告还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章是治党管党的根本大法,报告强调要“认真学习党章,增强党员意识”。据粗略统计,报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部分,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建立和健全的制度就有33个,其中,党的建设部分有16个。这充分表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的建设同样要在宪法和法律、党章和党内法规的范围内运行。组织工作当然也不例外,必须带头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树立组织工作的法治理念,就是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不断增强组工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工作的法规建设得到大力推进,颁布施行了《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初步形成了相互配套、有机衔接、较为完备的组织人事工作制度体系,组织工作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组织工作中树立法治理念,就是要更全面、更深入地在党的组织工作中体现法治的要求,使各项法规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比如,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法治意识,使他们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尊严、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又比如,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广大党员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在党章这一党内根本大法的规定内行动。再比如,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要通过在组织工作中树立法治理念,健全法规制度,推行依法治理,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融合、相促进。

第五,进一步树立统筹的理念。报告在第三部分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十七大报告中,统筹的思想贯穿在对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要求之中,也体现在对党的建设的要求之中。组织工作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进一步确立统筹的理念。

首先,在组织工作中坚持统筹的理念,就要坚持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统筹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始终存在的一种综合思维方法。要做好任何一件由多要素组成、多程序操作的事,都应该坚持统筹的理念。组织工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坚持整体的、系统的、协调的观点,总揽全局、整体规划,才能使各个方面相互促进、整体联动。比如,我们从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党员队伍建设,就是一个整体,如果忽视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领导干部选拔就失去了来源,就会动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如果不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就没有组织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的理念,全面加强;再比如,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各个环节是“一盘棋”,教育培养是基础,选拔任用是关键,监督管理是保证,一步走不好,就会影响另外的环节。这同样要求我们坚持统筹的理念,把各个环节都抓好。其次,在组织工作中坚持统筹的理念,就要坚持重点突破、协调发展。要解决组织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那些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因素,需要突出工作重点;但仅仅抓重点工作,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弹钢琴”,通过抓重点带一般,实现工作的协调发展。比如,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既要从当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又要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好中长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再比如,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头绪有很多,我们也应坚持统筹的理念,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和促进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三,在组织工作坚持统筹的理念,就要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组织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对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统筹的理念、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资源,既整合好组织部门自身的资源,又注意整合组织部门以外与组织工作相关的资源,实现组织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当然,由于情况在不断变化,工作会受众多不确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统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总之,在组织工作中进一步树立统筹的理念,既要立足本职、做好各项工作,又要紧紧围绕中心、为大局提供有效服务;既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既搞好科学规划、科学部署,又抓好督促检查,促进工作的落实。

第六,进一步树立和谐的理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同时也在党的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团结和谐”的要求。报告强调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谐应当成为组织工作遵循和坚持的基本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组织的和谐,党内生活的和谐,党员、干部自身的内在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没有党的团结和谐,就难以实现全社会的团结和谐。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党的团结统一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和谐社会建设才有坚实的组织基础。我们要站在党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和谐的理念贯穿于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找准组织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形成引导和谐、促进和谐、保障和谐的组织工作机制。比如,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进一步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以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带动党员、干部队伍的团结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又比如,进一步拓展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又比如,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确保党员平等、有序地参与党内事务。再比如,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再比如,在组织部门营造既坚持原则又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亲和力,树立组织部门可亲、可信、可靠、可敬的形象,等等。当然,在增进党内和谐的同时,还要坚持从严治党,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

第七,进一步树立开放的理念。报告在阐述十七大主题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报告还强调,“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等。这就告诉我们,开放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关于这一点,报告精辟地指出: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换句话说,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必由之路。

在组织工作中树立开放的理念,首先是由我们党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当今时代,我们党是在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自身建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自身建设,也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而不是革命战争时期进行自身建设。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党的组织工作不能关起门来,自我循环,封闭运行。其次,这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要求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组织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呢?就是要搭建开放的平台实现组织工作与党员、群众的良性互动,要用开放的体制机制保证他们对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第三,这也是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实际成效所证明的。近些年来,无论是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差额考察、任前公示,还是发展党员公示、公推直选、党务公开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等等,都体现了组织工作面向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开放的精神。实践证明,开放给组织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组织工作更好地融入时代,更好地服务大局,同时也给组织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树立了新的形象,党员拥护,群众欢迎,社会期待。进一步树立开放的理念,要求我们以宽广的眼界、宽广的思路、宽广的胸襟来推进组织工作,加强与包括外国政党在内的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和利用一切与组织工作相关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要求我们着力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体制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拓展党员和群众的参与途径,在与党员、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互动中增强活力,提高效率;要求我们在组织工作中倾听群众的心声,体现群众的意愿,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组织工作的成效交给人民群众来评价。当然,组织工作本身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开放,并不是无原则的“放开”,在树立开放理念的同时,要坚决遵守组织纪律,遵守组织工作保密规定。

第八,进一步树立创新的理念。创新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人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报告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历史时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论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实际上,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党自身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近年来,组织工作创新得到了全方位推进。比如,我们着力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方法,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着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等等。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组织工作当前还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比如,如何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如何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如何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如何探索基层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如何加强社会组织和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如何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等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也是十七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应当看到,党的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决定了组织工作的创新对社会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辐射和示范效应。组织工作具有创新氛围,就能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组织工作富有创新活力,就能带动社会增强创新活力;组织工作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就能推动我国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在组织工作中树立创新理念,首先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有着优良的传统作风,比如讲原则、懂规矩、守纪律等等,这些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但面对大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注意克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的心态,培育尊重实践、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发广大组工干部探索的勇气和创造的潜能。同时,要大力推进组织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组织工作体制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党的组织制度,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内容,等等。要把现代管理科学、组织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网络信息技术等运用到组织工作中来,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的创新实践,赋予组织工作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增强组织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组织工作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  ;  ;  ;  

深入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党建新思想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