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效落实的路径探究
——以河南省为例
李明
(开封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 开封475004)
摘 要: 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在全社会层面,坚持知识价值导向、注重精神激励和制度激励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的确立,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体现了管理制度的进步与现代化。 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作为该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有望获得更多经济收益。 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会更高。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有效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能够促进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科技竞争力,进而推动河南经济转型,推进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知识价值;政策实施;薪酬激励;创新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力的强弱、科技运用水平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讲,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而科技人员的数量与能力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科技竞争力的强弱。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2016 年8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 年11 月印发。在《意见》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 河南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于2017 年10 月出台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进一步支持和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并为此提供一系列政策保障。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 科技创新的保障在于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 如何有效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 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氨基氮方法计算玉米醇溶蛋白的酶解度[10]。酶解度按公式(1) 进行计算。
一、相关理论
(一)薪酬激励理论
薪酬激励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不管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都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薪酬问题。长期以来,薪酬都是社会各类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工具。 薪酬是指劳动者为组织付出劳动而应获得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劳动报酬的总和。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将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其绩效水平。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 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1](P352)。薪酬激励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设计, 有效提高社会组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组织的发展也能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及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知识价值论
知识价值论于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知识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2]。 知识价值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应用于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知识成为生产劳动中创造价值的核心因素[3]。 知识价值论,本质上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充分肯定知识创新在价值生产与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的价值创造理论[4]。
(三)收入分配政策理论
政策的本质即是利益的分配。 居民收入分配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在居民收入分配维度上制定的规则,这一规则决定了居民的收入水准、收入差距等。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政策一直以按劳分配为基础, 这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按劳分配政策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 价值创造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我们要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保障每个劳动者的实质利益,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2)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二、 河南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现状
(一)河南省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收入情况
据统计,2018 年河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3174 元;同期,河南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0209 元。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6378 元,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1748 元, 教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349 元, 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102 元,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9763 元[5]。 比较来看,教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最低。 经济压力迫使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寻找兼职途径,寻找其他收入来源,减少了教学、科研方面的精力投入,将主业副业颠倒。这种状况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河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本收入分配制度
长期以来,政府设立的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被视为国家所有,对这些科研成果,高校、科研院所及研发人员动不得。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有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有的科研成果“睡大觉”;另一方面,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这一矛盾不能不说与科研体制有关。当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两张皮”问题比较突出,知识产权变成股权的渠道还不通畅, 科研人员通过智力劳动所作的贡献与其收入分配不完全一致, 内部分配机制不健全, 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
知识创新主要体现在科研方面, 科研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等。 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 市场决定科技创新的价值。 要提高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的份额。需要指出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中的知识传播价值和知识创新价值, 目前在河南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收入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
(三)河南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效益评价
近年来, 河南省科研人员人均科技成果数量有所上升,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科研成果转化与科研人员收益提升的关联度不高。 二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标准不易确定。三是科研评价导向不正确。科研管理部门习惯于以论文数量考察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手段, 这一导向使科研工作者不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只重视论文发表。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目的不是展示创新成果或进行成果转化, 而是为职称晋升作准备、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等。四是科研经费管理不科学、不合理。 科研预算编制要求过严过细,限制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 预算执行机制不够机动灵活, 研究人员不能根据科研实际需要自主调剂经费使用比例;项目费用报销程序繁杂。这些因素降低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实施效益。
三、 河南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机制不健全
当前, 河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分配机制不完善,薪酬的动态调整机制缺乏。科研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科研人员理应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报酬。但是,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所获得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报酬与其实际贡献在多数情况下不匹配, 所得薪酬不能真正体现其所创造的知识价值, 且薪酬水平普遍缺乏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 教师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 当前教师工资中对其收入影响最大的就是职称工资。 显而易见,以职称为主要考量因素的收入分配制度,与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背道而驰。
(二)高校、科研院所缺乏收入分配自主权
目前, 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的基础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化企业中同等学历人员。 基础工资之外的绩效工资类似补贴, 意即有着不同贡献的科研人员之间差距并不大, 而且绩效工资数额通常都有上限,不能定得太高。 所以,基本工资加上绩效工资后的数额仍低于市场化企业中同等学历研究人员。 一些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专利, 而且其科研成果通过转化进入了市场,实现了知识价值,他们也因此而增加了收入。但这样的科研人员只是一部分,并不具有代表性,而且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的科研成果,其转化收益,科研人员的分享比例并不高,无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积极性。 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是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具体收入分配政策之一。 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缺乏收入分配自主权,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只是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收入与考核挂钩,无法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
(三)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未充分体现
学术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但其投入产出比例偏低,经济回报周期比较长,这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尚不健全, 间接费用中绩效部分的支出比例受限。 例如, 高校和科研院所经常聘用一些在读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科研辅助人员参与项目研究,另外,它们还有项目合作方,需要支付一定的劳务费,但是它们在劳务费开支方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当前,科研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未能与评价考核结果完全挂钩, 收入分配的激励力度不大, 没有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价值和贡献, 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得到体现。
要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加快科技成果应用的有效方式, 增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 要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甚至允许他们离岗创新创业。要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科研项目审批制度、项目经费使用制度等,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创造条件。
(四)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 河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主。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按照工作人员所在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来确定, 对岗不对人,实行“定岗定薪、岗变薪变”;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资历; 绩效工资将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体现工作人员的实际业绩和贡献,实行“以绩取酬”;津贴补贴作为薪酬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对工作人员额外劳动的补偿,对生活费和物价的补贴。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分别对应岗位、年龄资历和绩效三种薪酬要素。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岗位分类模式。学校岗位有:教学科研岗位、管理岗位、教学辅助岗位、工勤岗位等。高校应逐步建立以岗位分类为基础的薪酬激励制度。另外,面向高层次人才,实行分类薪酬制度的情况较为普遍;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特殊津贴制等薪酬制度在河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也比较常见。
(五)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的政策体系不完善
目前, 促进科技研发与科研成果应用推广有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应用推广这两个环节相脱离, 投入巨大资源而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常常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四、有效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路径
(1)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文化氛围
直到晚上10点多,卤渠才修复完成。全体人员已在暴晒、大风、尘土下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有人踩到低洼的地方几乎摔倒,体力严重透支。挖机司机胡宝亮,连续8个多小时窝在狭窄的驾驶室内工作,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直到完成任务,他才费力地走出挖机驾驶室,汗水夹杂着尘土,整个人就像从水泥灰里出来一样。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要素,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集聚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岗位设置、人才招聘、收入分配等关键环节上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 让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确定单位内部各岗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在核定工资总额内灵活分配绩效工资。紧缺人才可通过特设岗位这一渠道予以聘用, 此类聘用不应受岗位总量和最高等级限制。 对那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目标年薪制。高校、科研院所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设置以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获奖级别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指标, 制定科技工作者薪酬激励办法,将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用、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要尝试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面向基础研究、前沿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等不同类别的人才,制定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评价标准。 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奖励和报酬、承担科研项目所获得的绩效奖励、在以市场化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项目上所获收入或绩效支出,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6]。
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20%甲醇和80%水,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 ℃。
(3)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权
校园,是我们快乐成长的地方;校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校园,是我们心中最喜欢的地方。校园里的四季,是最美的。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绩效工资总量正常增长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要逐步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体系, 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的关联度,增强薪酬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 使知识成为薪酬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使他们的收入与其实际贡献匹配。
文化是制度设计的向导, 影响和决定着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我们不仅要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绩效考核机制,而且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是有效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前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要对知识价值的实现方式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理念。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导向的一种变化。
(4)建立有效的科研扶持机制
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公益性、基础性科学研究,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机制作为保障[7]。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离不开科研支持机制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 首先, 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符合知识创造价值这一理论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通过合同制的实行,扩大科研人员的研发自主权、收益分配权和知识产权归属权。其次,要优化细化科研人员的薪酬结构,以知识价值为主导因素,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薪酬激励机制,推进薪酬股权化,充分发挥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股权分享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激励作用。第三,要充分发挥项目股权的激励引导作用,同时,加大对科技产品的税收优惠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机制,健全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促进持续创新。
传票翻打,或称传票算,是指在经济核算过程中,对各类单据、发票或凭证进行汇总计算的一种方法。一般使用加减计算,它是加减运算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为会计核算、财会分析、统计报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基础数字,是财经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并被列入全国高职会计技能比赛的正式项目。
黄氏所言大略交代了陈庄体得来之由,并点明了“陈庄体”中庄昶的诗歌特色,即注重应用乾坤鸢鱼、老眼脚头之类词语。因是书内容“得诸朝野舆言,必证以陈编确论,采诸郡乘文集,必质以广座端人,如其新且异也,可疑者阙之,可厌者削之……”[2]5,故黄氏所记大体还原了陈庄体得名之由。针对“陈庄体”这一称谓,庄昶在诗中亦有回应,其《题梅和韵》一诗云:
(5)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是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8]。首先,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创新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教师、 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价是对其整个工作做出的总评价,我们不仅要考虑科研经费的额度、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 更要注重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以科学化、合理化评价标准的制定为前提。因此,高校、科研院所要建立科技创新质量标准, 构建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机制, 运用这套标准去评判一个科研项目的推进能否增强高校、 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创新实力,能否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能否给高校、科研院所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正确评价科研创新成果的价值, 最终使科研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分配与其科研成果挂钩;同时,建立面向科研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诚信系统, 杜绝科研上的弄虚作假。 其次,要建立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校、科研院所执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情况开展考核评价。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并合理确定评价时效,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长期激励机制。第三,要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推进工作。科技创新的目的是应用,我们不能为科研而科研, 要将科研中的新发现新发明运用到实践领域,使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绩效考核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客观公正地评价科研人员的努力和贡献,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对简单函数⊗ci,说明g可测,这里η,而Ai, 1≤i≤m 是Γ中互不相交的可测集。实际上,对于∀s≥0, Γ,有
五、结语
2016 年《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在全社会层面,坚持知识价值导向、 注重精神激励和制度激励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的确立,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体现了管理制度的进步与现代化。 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作为该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有望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 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会更高。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有效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能够促进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科技竞争力,进而推动河南经济转型,推进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I·亨德森.薪酬管理[M].刘洪,韦慧民编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Tang Y, Ten C W, Wang C, et al. Extraction of energy information from analog meters using image process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2015,6(4):2032-2040.MLA.
[3] Tang Y. Extraction of Pictorial En ergy Information from Campus Unmetered Buildings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D]. 2015. MLA.
[4] Tang Y, Liu T, Liu G, et al. Enhancement of Power Equipment Management Using Knowledge Graph[C]. IEEE PES ISGT Asia, May 21-24, 2019, Chengdu, China:1-6.
[5] 吴娜.2018 年河南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快速增长 [EB\OL].(2019-06-05)[2019-06-06]. http:/ /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tjfw/zxfb/arti clea0ffc8af166b49968103854a2bf42b00.html.
[6]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6-11-08(1).
[7] 操秀英.中国科协发布《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N].科技日报,2018-10-29(2).
[8] 徐婕,张静,邓大胜.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的现状和难点分析[J].今日科苑,2018(11):43-49.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Distributive Policy Oriented by Increasing Knowledge Value——Take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Ming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Henan)
Abstract: Th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policy oriented towards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knowledge issue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mark the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knowledg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and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in a certain sense. In particular, it reflects the progress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As the main implementation objects of the policy, the teachers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worker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will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economy and society while obtaining more market economic benefits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knowledge value policy.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valu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knowledge value distribution poli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increasing knowledge value distribution policy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ncreasing knowledge value distribution policy innovation.
Key words: value of knowledge;policy implementation;remuneration incentives;innovate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43X(2019)02-19-05
收稿日期: 2019-06-06
基金项目: 2019 年开封市科技局软科学计划项目(1904013)
作者简介: 李明(1956—),女,河南开封人,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张焰]
标签:知识价值论文; 政策实施论文; 薪酬激励论文; 创新论文; 开封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