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激发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其整个学习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意义。初中生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影响到了最终的学习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发展。若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自然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1]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时应当注意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节的备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应的图片资料,整理当时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并将取得的成就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一同回溯历史,回忆在这一时期教育文化事业取得的发展与成就,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更加主动地展开探索,自主学习,最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2开展历史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了解历史
相对于枯燥的传统授课,学生更乐于接受创新性的、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学校里的阅读课往往是学生一周之中最期待的自主学习课,那么,历史教学同样可借鉴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掌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机会介绍的内容,更可以有更多的自我感受。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师组可以选择展开全年级性的读书周活动,或者班级组织的较小型读书课。然后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选择是否进行读书活动。例如,学习到《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可在课前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公羊》、《史记》、《过秦论》、《治安策》等,这些都是内容十分丰富,历史意义深刻的书目,不仅有着一定的现实性、政治性、更饱含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史记》最为适合学生阅读,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简单易懂。教师也可建议学生读秦汉诗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其中《乐府》,是汉武帝时期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学生从诗歌中读到当时的民生百态,更能了解当时的环境特征,能够感同身受,同时有一种读故事的趣味性。当学生开展完阅读活动后再参与课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获益匪浅。
3加强课堂沟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在座位上被动地接收,从教师的口中获取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对历史课堂的参与感,难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对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当尝试加强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对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上一节学习的内容是‘中华民国的创建’,为什么直接转变到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两者之间有着哪些关联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思考后与周围的同学讨论,在交流与讨论中回答教师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后,教师继续就标题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北洋政府是一群无能的组合?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从哪里开始的?”学生不断与教师交流,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2]。
4通过问题让学生融入情境,自主学习
具有主动性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从事过多年教育行业的教师往往会采取提问的方式,有学生自主解答,最后教师再做出指导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掌握教学内容,个人自主性和创新性也得到极大提高。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历史不再是“与自己无关的、以前的事”,而是“与自己有关的、感兴趣的,值得借鉴的事”,这也是符合我国核心素养要求的。例如,当历史教师讲解到人教版“三国鼎立”一课时,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留下预习问题,如“是指哪三国”“有哪些重要的人物”“有哪些著名的史实”等等,然后课上讲解时,教师可先请学生回答预习的问题,并进行补充,以此展开本堂课。教师可先根据课本要求对内容进行部分介绍,并设置难易之分,三国鼎立局面具有的政治意义、革命意义以及对中华历史的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可选取著名事件进行探讨,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设置假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学生之间要建组讨论,学生和教师也要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有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增强了教学效率。
5小组合作,展开深层阅读
深层阅读从狭义方面理解就是和作者进行对话,在明白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基础上展开思考、提问和评价;从广义方面理解就是要展开主题阅读,也就是从一本书某一个主题而扩散发展下去的,展开整体的思考、系统的总结,来生成对某一个主题的完全理解,继而梳理出清楚的知识结构。同时小组合作探讨有助于学生们思想上的接触与冲撞包括分享,老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化划分出若干个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自主挑选探究的话题,还可以由老师给学生设立探究课题。[3]比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对于“纪伯伦散文诗集”做出批注式的阅读以后,作出了整个城市的观摩课程,在上课以前,可以设定以下提问,让学生综合文章展开叙述:作者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是否解决了?怎样有效解决的?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其他组?对于其他组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要说的?你怎样评价其他小组的研究结论?在沟通当中你们达成的共识是什么?这样一来,确保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完全沉浸在纪伯伦的文字当中,课下阅读,课上研讨,凭借微信群随时随地给学生解答疑问,引领学生切身去体会纪伯伦的散文诗有关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追溯,认识到人类对于自我、自然以及社会理解的意义。
结束语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下,教育不只关注于知识表面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感情、素质发展,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将年鉴倒背如流,不是为了考试时将课本搬到试卷上,而是通过对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的回顾与研究,明白时代与国家,国与家,民族与个人的联系,展望未来。初中历史教学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学校与老师都应尽己所能,关注于教学创新实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8(13):175+174.
[2]崔洪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46.
[3]庞中.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62-63.
论文作者:黄丽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