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论文

如何编写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论文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叶澜教授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会很快。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二、教学反思写什么

      1.原因分析——写得与失

      即使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教师应对这些疏漏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作深刻的探究和剖析,以便在日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有“本”可参,更上一层楼。

      案例一:对体育活动“吹泡泡”的反思

      因为场地的原因,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最难控制。在开展体育活动“吹泡泡”之前,我预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难,但没想到活动时场面会异常混乱。要求孩子们手拉手,可他们一会儿就把手松开了,有的孩子还兴奋地跪倒在地上,我一遍遍地指导他们拉好手、听指令,但最后还是没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后反思时,我觉得自己提出的要求不太清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把孩子们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让他们“拉好手”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这是一位新教师的教学反思,虽然在活动前她做了很多准备,但活动效果却出乎她的意料。她在活动中就发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稳定孩子的情绪是进行活动的前提,这是她在课后反思中得出的结论,也反映出了她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

      2.整体把握——写特色与亮点

      教师在反思时可以把教学中的特色和亮点扼要地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

      案例二:对学习活动“卷爆竹”的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我让幼儿在“卷爆竹”的操作活动中尝试使用新材料。小班幼儿思维条理性差,过多的材料刺激会使他们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此活动仅以幼儿身边的东西(牙膏盒、薯片罐和牛奶盒等)为材料,让幼儿借助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试一试哪些材料可以卷出爆竹。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兴趣非常浓厚,卷出了形状不一的爆竹。因此,今后设计活动和选择辅助材料时要考虑几种因素:①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材料;②材料应暗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能够达到的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③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

      以上教学反思中抓住了材料选择的特点,注重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深度思考——写建议与调整

      在组织完一次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如学习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活动环境是否恰当,组织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是否利用等。新教师可以学习骨干教师反复修改教案的做法,对教材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设计更加合理,并写出调整后的方案,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案例三:对撕贴拓印活动“秋天的梧桐树”的反思

      在一次彩虹屋活动中,要用到将报纸揉捏成纸团拓印的方法,我自认为这是一个很容易掌握的技能。我检查幼儿捏的纸团时,发现其中只有两三名幼儿能捏紧纸团,大部分幼儿捏的纸团是松散的,甚至还有一两名幼儿直接抓起报纸不加揉捏就蘸色了,显而易见,作画效果大受影响。我并没有责怪他们,如果只是两三名幼儿没有掌握这项技能,那么也许是他们的能力使然,但大部分幼儿没有掌握,则说明教师的指导出了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示范与讲解,然后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准备在第二天的撕贴拓印画活动“秋天的梧桐树”中,再次让幼儿使用揉捏纸团这一方法。

      第二天的活动中,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幼儿都达到要求了。我想,在第二天的示范讲解中,我关注到了几点:对于低年龄的幼儿来说,夸张的动作暗示比语言的指导(要用力捏)更易理解,语言是抽象的,而动作是直观、易模仿的。一项技能或一种方法的实现到底要做到怎样才能达到标准呢?我们要让幼儿在一开始就明确,这样,在他们心中建立起一个标准后,他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反之,如果这个标准很模糊,只是教师口头上的“要捏得很紧很紧”会让他们产生质疑:到底要多紧才够呢?

      这是一个老教师的教学反思,从反思中可以看出她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并尝试改进教学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研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总之,通过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研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标签:;  

如何编写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