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用基本的史实,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示范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舵手,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对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在历史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要抓主要矛盾,以追求知识的质量为重;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不仅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如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中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不容易记。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战国七雄形势图》,对学生提出下列思考问题:
(1)老师:这七个诸侯国中哪一个在东方?——学生:齐国在东方。
(2)教师:哪一个在南方?——学生:楚国在南方。
(3)教师:哪一个在西方?——学生:秦国在西方。
(4)教师:哪一个在北方?——学生:燕国在北方。
(5)教师:赵、魏、韩在哪?——学生:在中间。
编成顺口溜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学生:重复
这样,既记住了名称又记住了方位,简单实用,而且学生学会了这类方法就能从记忆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的拓宽和思维能力的升华,在以后学习时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发表创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承受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自我,学会独立思考,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资料)中,发现历史真理,归纳历史规律,将历史事件与当今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加以比较,从而发现其相似之处,以史为鉴,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我呢?这就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要学会思考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又离不开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须知学问学问,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理论水平不断完善提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做好自己引路人的角色就够了,切记包办代替。
三、身临其境,有感于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研究证明,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就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解决。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目时,结合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场景,教师适时地给学生介绍这场战役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和影响。学生会对抗日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南京会陷落?怎样避免历史重演?这样,学生的兴趣有了,思维也打开了,历史问题产生了,历史认识也深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将所讲授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多媒体再现鲜活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寻找和发现问题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
四、巧设疑难,激发思维火花
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思维火花。所以,要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之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分析概括教材的思维习惯,开拓学生思路。在讲三大战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占据东北、华北、华东,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一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 首先要打东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东北,而不先打华北和华东呢?”这个问题是要启发学生理解毛主席在三大战役中的战略思想,这是学生很希望知道而教材中又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提出疑难并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五、加强语言修养
语言具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是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加强语言,尤其是历史语言的修养。教学时语速宜慢不宜快,不要滥用高音和强音。教学语言要口语化,用词严谨,务求明白、简炼、干净,要富有时代气息,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饱含激情,做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使用,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
此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教授学生一些必要的思维科学。适度、适量,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适时适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活动。
论文作者:王虎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