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分析论文_黄忠胜,周景松

信息化背景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分析论文_黄忠胜,周景松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供电所 福建泉州 362321

摘要:作为供电企业最核心的业务,电力营销的水平会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生存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市场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供电企业也开始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推行了精细化的营销管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要保证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

一、中国电力营销现状

中国电力市场的电力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一直被垄断。因此,电力营销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缺乏现代营销观念。目前,中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新概念和产品层出不穷。然而,电力公司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步伐,没有及时建立新的营销理念,但仍处于上一市场理念的水平。整个产业缺乏外部动因和内生动机,缺乏市场活力。思想是行为的前兆,而思维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问题。员工对公司的现状感到满意,公司对垄断地位感到满意,整个行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使用越来越多的电力。如果电力公司在过去的营销理念中仍然存在,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他们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营销管理系统落后。先进的系统对企业非常重要。最佳人才团队还需要先进的系统来管理和管理。电力公司负责电力的运行。他们的工作非常广泛,涉及大量的人。特别是,需要高级营销管理系统来确保日常工作。然而,中国电力公司的营销体系相对落后。及时建立和完善先进的营销管理系统不仅规范了营销人员的行为,而且节约了营销资源,有利于电力公司的长期发展。第三,电力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人才是主要的生产力。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电力公司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员工管理制度不灵活,员工流动性差。营销人员通常较少受教育和较老。员工不是自我激励的,而是负责任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当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需要优化

目前电力企业不能满足客户的诸多诉求,难以提高其用电市场份额。这与其电力营销管理意识不科学,电力企业发展缺乏主动性息息相关。部分供电企业人员仍存在“电老大”的优越感,习惯于“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没有适应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这就使得目前供电企业垄断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变。尤其在当下互联网发达的信息社会,供电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常态电力营销管理活动、并与电力客户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所以这对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其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对市场具有更敏锐的反应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都不高,使得电力营销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2、营销管理机制落后

企业体制僵化,工作流程复杂,效率低下,这是很多国企的通病,供电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缺乏竞争力,不重视业务前期的数据收集和资料分析,没有综合管理后期效果调查和完善,使得其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准确反映用户的意见。而且很多供电企业职工总人数中营销人员比例低,没有专职营销调研。对于用电市场、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等因素没有进行整合分析,加之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不完善,供电企业的生产、营销、调度等多系统间的协同和共享性不高,不能有效把握用户的生产经营业和用电需求变化,没有深入挖掘用户用电潜力,使得电力营销开展不适应电力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营销基础数据质量不高

目前有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基础数据没有实现现场采集和系统录入的精准实时匹配,使得系统的站线变户关系、客户信息变更等基础数据长期滞后于现场,不利于进行后续的营销服务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各系统间数据的兼容性还比较差,还需要通过线下手工方式来进行部分数据的传递,难以进行系统本身的数据校验,数据多出的情况突出。在供电所,系统录入和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明显,这也与基础数据不准确有关。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创新

1、更新服务理念

供电企业需要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加强电能优点宣传,引导用户用电。对于用电聚集区域,可以不定期发放用电基本知识资料、咨询服务、免费上门服务等措施,以及通过多媒体宣传,定期开展新闻发布会、展览会、用电知识讲座等活动,在客户的交流沟通中推广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品牌;在供电企业的营销服务环节中,供电企业需要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把握客户的需求,结合当下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电力营销,并从不同客户的心理入手,减少故障的复电时间,优化告知服务,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保证客户的稳定性和低交易成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体。

2、切实加强创新驱动实施

供电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力度,推动成果与应用之间的转化。对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点领域,要进行储能、机器人、新材料、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战略性新兴技术研究,在生产运行、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各方面深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

3、加快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结合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营突出问题,要加快研发配网智能化技术、智能化状态监测等重点课题,并对信息化问题和需求快速响应机制进行健全,推动班组工作台和移动应用的实用化。对于一线员工,要全面加强基层信息系统应用培训,这也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要求。通过信息化问题与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使得系统功能逐步得到完善,有利于进行数据质量的持续治理,并在数据资产管理中建设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

4、加强人才培养

供电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培养的机会,多选派人员到先进地区进行取经学习,直接形成各级人员的感性认识,让员工真正直接感受到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与增加收入之间的关系作用,这样员工才愿意主动投身到工作中来。同时供电企业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激励机制,明确在一线单位推广分工制,并尽快建立覆盖所有工作人员的基于工作任务和完成质量的绩效评价体系,尤其是指导基层单位用好退出机制。

5、营业厅智能“靓丽窗口”的打造

打造智能营业厅,建立体验互动式的试点,对智能业务终端进行多样化配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来分析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类型的宣传和用电解答,推动营业厅由业务办理向“体验+服务+营销”的职能转型。同时也要推动面向客户“掌上电力”APP平台的建立,这样客户在平台中就可以对电费信息、停电信息等及时查看,并把握自身的用电情况、账户余额、业务办理进度等,合理的进行电费缴纳、峰谷分时业务分析等,这样客户咨询来电就会大幅度降低。

结束语

目前,中国电力市场的调整仍在进行中,电力作为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电力公司能否在新的环境下创新营销策略,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电力市场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电力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为适应市场结构变化的挑战,电力企业应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和营销创新。积极推进电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节能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文君,裴凤俊,郭丽.信息化背景下试论电力市场营销的创新与策略[J].科学与信息化,2017(6).

[2]李静.试论信息化与电力营销管理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

论文作者:黄忠胜,周景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信息化背景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分析论文_黄忠胜,周景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