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作压力与自我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压力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70(2002)04-0060-03
一 压力的科学内涵及研究意义
1.工作压力的生理-心理学内涵
在心理学中,压力(stress)通常也译为“应激”,工作压力是指由不良的工作、环境或个体因素引起的、伴随躯体机能及心理活动变化的紧张状态。当压力源出现时,个体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这些反应能够调动和唤起机体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但过重或持续的压力则可能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个体的工作压力反应具有阶段性,大致包括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警戒期,这是个体刚接触到工作压力源时的反应。脑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最后导致心率和呼吸加快,血糖升高等生理变化,同时出现紧张、恐惧、愤怒等心理反应。在该阶段,机体几乎调动了所有的能量,全神贯注地去实现目标。若压力源在此期间消失,机体可迅速恢复体内平衡。第二阶段称为抵抗期,这是压力源持续48小时后所形成的适应反应。个体的能量开始下降,但仍竭尽全力地与压力源抗衡,并试图恢复原有的正常状态。此时,个体感到肌肉紧缩,疾病很容易乘虚而入。若压力源此时中断,机体也可较快地恢复正常。第三阶段为衰竭期,这是机体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而最终导致能量枯竭所发生的反应。此时,体内有关激素的分泌功能已出现障碍,机体软弱无力,精神崩溃,并伴有严重的压抑情绪,再也无力应对压力情境。
2.工作压力研究的意义
研究工作压力是企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在日本,由工作压力和劳累所导致的“过劳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素有“压力研究之父”的塞利(H.Seley)指出:由于压力源无所不在,机体的警戒反应就可能反复出现,抵抗反应也会频频发生,这些都是人类可以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通往衰竭反应的道路却充满危险性。目前,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不仅面临国外先进企业的严峻挑战,而且自身正经历着结构、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深层次变革,越来越多的人群正在承受和体验着长期性或繁剧性的工作压力,不少人正因为缺乏科学恰当的压力调控方式而产生了一些恶性循环反应,乃至英年早逝。此类例子在科技或工业组织中举不胜举,委实令人扼腕痛惜!因此,研究和探讨工作压力及自我调控颇具现实意义。此外,研究工作压力可为企业员工科学调控压力提供理论依据。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在当前企业管理实践中,不少管理者对新形势下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常常将员工工作压力超载所导致的种种不良反应视为“逃避困难”、“懒惰”和“意志力不强”等,甚至将上述问题简单地纳入职业道德教育轨道。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是由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多水平因素所导致的。可见,全面了解工作压力源,掌握科学的调控方式,对于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组织绩效将大有裨益。
二 工作压力源解析
工作压力虽说是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但工作场所中的压力源并非工作压力的唯一决定因素,个体特点、组织以外的家庭和社会因素都是影响个体工作压力的动因。下面这一压力模型可揭示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上图显示,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工作压力源影响,而且这些压力源可能给个体带来多侧面的影响:在生理方面,新陈代谢紊乱,头痛,心率、呼吸率增加进而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心理方面,可能会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工作满意度下降等;行为方面,可能导致酗酒、吸烟、缺勤、跳槽、事故率上升等。不难发现,工作场所潜存的压力源、个体心理-社会因素与组织外压力源之间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工作压力源系统。
1.工作内部的压力源。这类压力源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良、负荷过轻或过重、时间紧迫等等。不良的工作环境因素,如噪音超标,气味难闻,温度过高或过低,安全没有保障,照明条件差以及与他人隔离等。
工作负荷过重一直是公认的损害身体健康的压力源。它的一般涵义是指由于工作难度过高或数量过大,使人难以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完成。高负荷的工作常常使人熬夜、加班、透支脑力和体力,各种身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另外,工作负荷过轻,如工作单调、重复、无挑战性,也可能使人因自我价值未能实现而感到压力。
工作安全性不仅指工作本身实际的安全性,也指个体主观感知到的危险性。此外,时间紧迫是另一个来自工作内部的压力源。“最后期限”、“截止日期”等字眼,“时间就是生命”,准时、高效等观念常压得现代人无喘息之机,常常处于尚未准备就绪便仓促上阵的状态中。
2.角色模糊或角色冲突。当一个人对自己充当的角色把握不准或缺乏真正理解时,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困惑和犹疑;或者是周围很多人对某一个体的工作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以致造成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上述情形便引发了角色模糊。当个体在工作中面临多重角色期待或要求时,便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所谓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个体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的行为反应。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要求,就很难满足另一种角色要求,在极端情况下,个体所面临的多重角色期待甚至可能互相矛盾,便会自然地产生种种压力。
3.组织的结构与管理风格。组织的结构是指组织层次分化的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机制等。如果规章制度过多,制度执行不力,机构臃肿,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员工的工作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上述因素则可能成为压力源。
4.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温暖而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不良的人际关系容易形成人人自卫的防御性气氛,彼此缺乏共情心(即个体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对他人境况和内心世界进行主动体察、平等分享和迅速应答的能力),人际联结冷漠,这是导致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个体的主观因素。同样的压力源,作用于不同的个体时,产生的反应却千差万别。个体的一些主观因素是导致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有A型性格、不良认知方式、社会支持系统等。
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事件与经济状况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到个体对工作压力的感受。
三 工作压力的自我调控
1.改变不良认知方式。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个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压力源本身并不能决定是否产生压力及其大小程度,压力的产生是以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为中介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总结出了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突出特征:(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抱有其必须发生或绝对不能出现等信念;(2)过度概括化,即以偏概全、以一代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导致自责、自卑及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3)灾难性想象,即独自想象某事的发生必定非常可怕、是灾难性的、令人无法忍受的,进而导致焦虑、自责、抑郁而不能自拔。矫正非理性信念最好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实施,如若自我矫正,可遵循如下程序:(1)找出非理性信念。(2)与非理性信念展开自我辩论。(3)得出理性信念,学会理性思维。
2.掌握科学的放松方法。(1)深呼吸法。深呼吸时应全身放松,肺部一张一合,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呼吸逐渐加深……(2)肌肉放松法。可先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逐步做到每天自我练习。(3)想象放松,即通过想象轻松、愉快的情景(如大海,山水、瀑布、蓝天、白云等),达到身心放松,情绪舒缓的目的。
3.调整与改善A型性格。A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是指具有如下性格特征者:争强好胜,急躁易怒,常有时间紧迫感,行色匆忙,说话坦率,言辞易得罪人,习惯于指手划脚,给人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这类人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情。A型性格有利也有弊。因为这种特点与进取心、事业成功和物质利益的获得密切相关,在北美文化中,它得以高度推崇。但是,A型人常处于中度至高度的焦虑中,他们常为自己制定最后期限,不断给自己施加时间压力。
4.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1)分析目前时间利用的现状,找出时间浪费的原因。(2)每天制订任务清单,并根据重要程度将各项事情排序。清单上不必列出日常琐事,只需列出对今天来说很重要、需要特别注意事情,以便最佳地利用时间。(3)运用80/20定律,勇于舍弃不太重要的事情。80/20定律是时间管理学中的重要原理:如果所有的工作项目都根据价值大小来排列,80%的价值来自于只占20%的项目,其余20%的价值来自于80%的项目。
5.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1)安排好工作节奏,充分利用短暂的间隙放松。切忌长时间埋头工作。(2)健康的行为习惯不仅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决定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