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一附院胃肠外科 230022
摘要:[目的]研究患者肠造口后的延续护理对其周围皮肤损伤或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肠造口患者,据其入院时间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责任护士负责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电话回访及指导,造口小组负责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和相关指导,应用 SACSTM工具对此两组患者肠造口部位附近的皮肤受损例次、时间、类型、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造口附近皮肤受损11例次(31.43%),对照组20例次(57.14%),此两组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损种类中最轻度的L1类型观察组7例次、对照组9例次,L2类型之上的受损观察组4例次、对照组12例次;对照组患者皮肤受损后愈合的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造口小组对患者的延续护理能有效减免肠造口附近皮肤损伤,可促进受损皮肤的愈合。
关键词:肠造口;皮肤损伤;延续护理;并发症
肠造口术已成为我国外科目前的常用手术术式之一,随着低位直肠癌发病率的升高,结肠造口的比例也在增加,许多患者在肠造口术后的适应性很差,一些患者由于不了解造口护理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出院以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常常会引发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力度,通过对安医大一附院胃肠外科进行了肠造口术的病例后期的延续护理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安医大一附院接受了肠造口术病人70例,其中含39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其年龄范围为:41~77岁(平均59.6±4.9岁);其中33人次为回肠造口,37人次为结肠造口。按照时间顺序将研究对象抽样分组,并等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其中2014年8月以前的术后患者归为对照组,后半部分归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收录标准为:18~80岁范围内的患者,患者个人意识要清醒,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愿意配合进行此次研究;不予收录标准为:身患糖尿病患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疾病晚期的患者、蛋白质缺乏症患者,在出院时就已经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两组研究对象的其他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住院时接受同样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病人出院的第7、14、21、30、60、90天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督促,并促使其回院复诊,对其造口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解答患者的疑惑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督促。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的延续护理交给责任护士负责,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复诊进行协助和指导,使患者学会如何处理相关问题。
1.2.2观察组
以专科护士为组长,组织沟通能力良好且相关专业知识够硬的人员组建造口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肠造口护理的统一培训,由该组成员负责患者的延续护理。该组要对患者的复诊进行协助和指导,使患者学会如何处理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对象肠造口附近的皮肤受损发生时间、损伤类型、发生率、痊愈时间。
1.4评价标准。
利用SACSTM工具将肠造口附近受损的皮肤病变分类,用L代表病变类别:L1代表充血类损伤,L2代表侵蚀类损伤,L3代表溃疡类损伤(全层皮肤缺失),L4代表溃疡类损伤(伴没有活性的坏死组织),Lx是代表增生类损伤,具体病变类型以局部解剖图的结果为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利用 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利用t对计量资料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造口附近皮肤受损类别。回肠造口患者有21例次皮肤损伤(63.64%);结肠造口患者有10例次皮肤损伤(27.03%),总的发病率为44.29%。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观察组:31.43%,对照组:57.14%,通过比较发现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9.318,P<0.01)。
2.3研究对象造口附近皮肤受损愈合情况。患者造口附近皮肤受损愈合需要的时间:观察组:8.76±0.74天,较对照组的13.97±0.88天短,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20.190,P<0.05)。
3、讨论
3.1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损坏程度,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皮肤损坏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即(P<0.01)。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回肠造口的发病率达到(63.64%)。回肠造口患者的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和排泄物具有很大的关系,排泄物渗透后会对局部皮肤造成一定的侵蚀作用。所以要对肠造口患者和其家人进行有关正常皮肤和异常皮肤判断的知识教育培训,并且定期给患者更换造口底盘防止渗漏现象发生,并且按时进行复诊。着重对回肠造口病人的护理指导,如果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病变,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时间过长患者皮肤损伤程度变重。
观察组合实验组患者30d内共有3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现象,而7d内出现的有13例,其中主要表现为L1型肠造口病人,其占据了52.38%。根据以上数据表明肠造口手术后前期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为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这里面皮肤损伤的程度大部分都是充血性损伤。所以,一定要着重加强30d内出院的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最好能够一周进行一次复诊,期间不要间断。
3.2延续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及家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降低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皮肤出现的损伤11例(36.67%),对照组20例(66.67%),其中统计学意义为(P<0.01);通过观察可知观察组要比对照组造口附近皮肤受损愈合情况短(P<0.05),其结果跟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正确的护理有关。现阶段,延续护理还没有达到标准水平,所以建议相应的医疗机构要积极的成立造口小组,为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减缓患者的病痛折磨。
参考文献:
[1]孙颖,陆艳春,孙春霞等.延续护理在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795-798.
[2] Yang Q,Ayers K,Welch C D,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enteral fat supplement and fish oil to promote intestinal adapt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an enterostomy[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4,165(2):274-279.
[3]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47-248.
论文作者:汪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患者论文; 皮肤论文; 损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回肠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