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党员教育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党员教育

张伯伦[1]2003年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党员教育》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中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拟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党员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陈永福[2]2016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也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思想,更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指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野和框架下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按照“一个功能定位、叁个动力系统”的有机整体,探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应对举措。论文考察、分析、对比了部分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发展道路;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探索、选择并坚持一条符合本国国情、体现本国特色、适应本国需要的中国特色道路;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并总结了经验和启示。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指引,深入探析其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辩证关系,研究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内容、目标体系和基本原则。论证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旨强化高质效社会服务、以提高传承引领能力为导向服务文化软实力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途径。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直接动力,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立足“叁校一地”改革方案,从精准定位、突出治理、厘清职权、把握全面、突出特色、民生为重、接轨国际等方面提出较为系统的应对举措。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法治支撑,研究了全面依法治国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现实状况进行了剖析,从树立法治思维、加快章程建设、推进依法治教、创新培养机制、建设法治文化、融入社会发展等六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组织保障,分析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从党建政绩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理想信念与大学精神相结合、高标准和专业化相结合、创新形式与提升内涵相结合、严明纪律与服务师生相结合、制度建设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途径。总结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践中应系统、协调、全面推进。

王佳宁[3]2017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民族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局面,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过程中,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地预见并作出正确和科学的决策,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的实现提供了研究资料;有助于党和国家及时把握民族地区全面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中存在突出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给予指导方案和措施,为民族地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文章通过结合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对东莲花村的访谈和调查,分析了东莲花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的主要成就,通过访谈法找出当前东莲花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综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特色。其次,通过阐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突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小康中的重要性。第叁,通过东莲花村党组织在打造小康示范村过程中起到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具体项目的规划,总结东莲花村在小康示范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第四,通过访谈法和深度调研法分析东莲花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以及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第五,提出东莲花村基层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建议。笔者以实地研究为主,通过多次到东莲花村进行深度访问和参与观察等方法,通过搜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东莲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材料,对所收集的与本选题有关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东莲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从而分析总结现在存在的困难和原因,并从理论上重新认识、探究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得出实际解决方案。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一种地方性的经验。

欧晓彦[4]2016年在《习近平改革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始终把改革作为化解前进道路上难题和挑战的唯一方法,强调要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以抓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习近平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改革思想。习近平改革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它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关于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回溯式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改革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习近平改革思想是习近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现实问题的深刻考察中形成的。多年艰苦的农村生活使习近平深刻了解和体会到中国百姓的生活现状,使他在今后几十年从政生涯中形成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和共产党执政使命担当的忧患意识,这是产生习近平改革思想的思想根源。作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了如指掌,这些思想中关于改革的相关理论,为习近平改革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支撑,是理论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各届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改革实践,其改革实践成果为习近平改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叁十多年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和积累了许多新危机和矛盾,亟待新的理论来指导和化解这些危机和矛盾,习近平改革思想正是为了满足当前国家发展的理论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化解现实危机和挑战的结果。习近平改革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改革的方方面面。本研究把习近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改革必然论、改革方向论、改革目标论、改革方法论和改革主体论五个部分。从内容结构来看,改革必然论阐述了习近平改革思想的立论依据和历史背景,改革方向论论述了习近平改革思想的精神实质,改革目标论叙述了改革的“总支点”和战略任务,改革方法论阐明了习近平抵御改革风险、防范于未然的思想,而改革主体论则道出了改革的出发点和成功保证。通过对内容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习近平改革思想是以社会生产力理论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国际形势的变幻为立论依据,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精神实质,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方向,以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目标,以完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党建制度为战略任务,以抵御和防范改革风险、落实各改革举措为根本保障,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及以依靠人民力量为成功保证,它们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改革思想的有机理论体系。从逻辑结构来看,习近平改革思想又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改革必然论回答了“为什么改”的问题,改革方向论和改革目标论回答了“改什么”的问题,改革方法论和改革主体论回答了“怎样改”的问题,这五个组成部分按照“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的、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整体。此外,从理论层次看,习近平改革思想既包括基础理论,又包括应用理论,这些理论有力地指导着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作为指导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改革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而且还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从实践价值角度看,是实现“四个全面”的推进器和加速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理论价值角度看,它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刻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改革思想的精神,用其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

宋学来[5]2017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全面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深入总结其经验教训,深刻揭示其内在规律,无论是为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思想增添新质要素,还是为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既要将其放置于过去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又要将其融入到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唯有此,方可从历史和现实的纬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进行全面考察,进而突出思想发展的理论深度,揭示思想发展的当代价值。鉴于此,本研究按照“源”与“流”,“前”与“后”的逻辑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归纳总结与比较研究相融合等方法,着力从概念解析、渊源探寻、思想轨迹考索、实践历程考察、价值评说以及如何在现实境遇中进一步推进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阐释。为科学厘清从严治党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在借用政党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其内涵演变,对“从严治党”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进行了全新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这成为本研究的重要逻辑起点和必要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既不是无本之木,亦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其固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原点,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从严治党思想。透过历史的风尘,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严治党思想与实践的深入分析与全面总结,可以获知,尽管时空环境有所不同,但他们对治党一般规律的揭示,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并给予有益的现实启迪。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基于时代底板之上全面开启从严治党的当代中国视野,成为中国共产党亟需破解的新课题。为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战略高度,紧密结合改革和建设的时代主题,不仅在继承发展中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历经“思想的奠基”、“思想的正式提出及发展”和“思想的全面创新”叁个重要时期,在与时俱进中逐步建构起了结构一套相对完整、内容相对完备的从严治党思想体系;同时在从严治党实践中,也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途径和新方法,经过“改革起步与全面展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重要阶段,在不懈奋斗中逐渐开创了从严治党新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从严治党史,通过对其动态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分析与总结,可以横向获知,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不仅在“认识深化”、“体系完善”和“规律揭示”上做出了重要思想贡献,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思想宝库,同时也在“执政能力提升”、“伟大工程推进”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实践成效,切实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从严治党之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需对治党实践中出现的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进行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力求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从严治党做出客观公正地评说。实践永无止境,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协调推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务求继续按照“五位一体”党建布局要求,在纵深层次上实现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实践的内在超越,进一步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前进。

欧阳庆芳[6]2014年在《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构建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完善的法治支撑,尤其是需要全体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如何将社会主义法律内化为亿万群众的法律意识,使社会成员普遍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任和遵守,进而外化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行为,这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紧迫课题。如何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的途径。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遵循人们法律意识形成发展规律,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进行的,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使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的主导性、广泛的群众性、目标的多层级性和内容的层次性等特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法制教育,其将执政党意志和政府行为高度契合,突出宪法核心地位和紧密结合法治实践的经验是新时期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研究,包含着法制教育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极为丰富的内容,有着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还包括对其历史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源源不绝的实践素材,决定了这一选题的开放性和可持续研究的价值所在。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包括理论探讨、历史考察和实践探索叁个部分,即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历史研究和基本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实践体系和制度架构。结构上分为七章: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本体论。在分析法制、法制教育到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概念演绎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本质内涵、特点、性质和功能,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思想论。全面梳理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法制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轨迹。第叁章,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历史论。客观描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978年期间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叁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发展轨迹,总结归纳了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展现法制教育兴衰与执政党领导国家法制建设的规律。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发展依据论。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政策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剖析现阶段法制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驱动力所在,为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第五章至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要素论。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分别论述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目标和内容以及方法与载体。论文结语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在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机制的同时,还应全面优化社会法治环境,才能滋养民众深厚的法治精神。

王琳[7]2014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在新时期我国的呈现方式,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结合,又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普遍性与我国收入分配特殊性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统一。如果用一句话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依据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将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符合现阶段我国发展要求,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特点的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面临种种困境,正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迫切需要,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把握和丰富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新内涵,为继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现实问题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为指导,全面考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现阶段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新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战略布局,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由导论和六章正文共七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本文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整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随着实践的发展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本文第叁章着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具特色的内容方面一一探讨了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并澄清了实践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本文第四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政策和措施,分叁个阶段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共同富裕政策和措施,并对其特点与走向进行了评价。本文第五章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共同富裕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本文第六章提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战略思考,以新的视角从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有关分配政策的借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突破的路径、战略布局、以及思路创新、基本原则方面进行了思考,最后提出了当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建设性意见。

邓超[8]2017年在《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前所未有。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四大大挑战”,即一些国家对我国围堵打压的挑战;国外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遇到诸多难题的挑战。党执政面临“四大考验”,即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四大冲击”,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怠惰之风、奢靡之风猖獗一时的冲击。党的发展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要应对挑战、经受考验、逆袭冲击、化解危险,必须大力推进党的建设,致力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党建理论的创新,探讨党的建设实践路径,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论文立足于这个基础上,展开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研究。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肩负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重任,他凝聚集体的智慧于一身,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在实践中寻找实现党建新思想的途径,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论文从叁条线索研究习近平的党建思想。一是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研究习近平党建思想提出的主体条件,依据的客观“时势”,研究党建新思想提出的必然性。二是从理论探讨的层面,研究习近平提出的党建思想的内容及其创新之处。叁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习近平党建新思想的实现路径,分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新之所在。论文共分五章,力图全面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创新性内涵以及付诸于实践的成效。第1章为绪论,阐明选题的背景、意义;概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此作出评述;介绍研究方法;提出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同时指明论文研究的不足。第2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产生的基础。重点研究习近平创新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即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党建理论的继承,奠定了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实践造成的“时势”,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习近平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的历练,以及良好家风的熏陶,塑造了习近平理论研究和创新的主体条件。主客体条件的有机统一,使党建新理论的产生水到渠成。第3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成及其特点。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有着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还有实践方法论,可以称作是治党认识论,即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的权力观、执政的政绩观、执政的官德观、执政的廉政观。以此为基础,分析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成,它是由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大部分构成,各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习近平对党的建设思想的创新,形成了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第4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创新内容。该章通过习近平在党的建设五大领域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概括出思想建设的新境界、作风建设的新谋划、组织建设的新思考、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决断、制度建设的新设计,并分析了创新之所在。第5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实现路径。党建思想内容的充实与创新,并不是停留在理论宣传和政治说教的层面,习近平还致力于把理论探索中的创新付诸于实践。提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叁严叁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由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第6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阐明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实现了理论创新;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取得显着效果;增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政治自信。这一理论所承载的丰厚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结论部分概括了论文的创新之处,指明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后续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郑玉梅[9]2009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它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我国各族人民的通力合作,从多角度、宽范围,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推进。目前,我国的制度体制还不很完善,从健全制度体制层面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众多学者也就这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见解。但是,除了制度体制等“显性要素”外,我们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等“隐性要素”的作用。作为我党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中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的需要。有鉴于此,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切入点,运用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献分析法,重点对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意在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张英杰[10]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拓创新,不断谋篇布局,努力强化党的责任担当、锤炼党的意志品质,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型思想与方法举措,将“从严治党”升级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提升到当前国家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布局当中,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相提并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不断强化党的统筹领导能力、自我建设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思想法宝。全面从严治党以转变作风为切入点,以反腐败为着力点,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方向,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精神要旨,对于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始终确保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研究仍存有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成果发表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探究还有待细化等。笔者试着从历史沿袭视角,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新的国内、国际背景,从宏观、实践等各角度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价值,力争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具体落实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同时,为党建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作出一些贡献。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凸显其在党的建设中的历史价值,为下面行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考验。从世情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从国情来说,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和维护社会稳定依然任重而道远;从党情来说,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这些新问题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第二部分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从而增加对新一届党中央集体智慧的认同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这一历史命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前瞻性的新论断。如,在思想上,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补好精神之钙,为管党、治党夯实了思想根基;在组织上,提出了着力从严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管党、治党坚实了组织保障;在作风上,提出了自觉践行“叁严叁实”,坚决整治“四风”问题,明确了管党、治党的重要抓手;在反腐倡廉上,提出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明了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在制度上,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第叁部分结合我们党管党、治党思想的沿袭轨迹,总结和概括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所具有的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整体性与关键性相统一、全面性与重点性相联系、严肃性与规范性相协调、自主性与开放性相适应等新特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从严治党的有关方针,反复强调要在“从严”上下功夫,开辟了党的建设新篇章,使全面从严治党呈现出新风貌,深刻地展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高屋建瓴。第四部分着重介绍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现实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八大以来,围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首先,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丰富党的建设规律,切实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方向。其次,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有利于全体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党员教育[D]. 张伯伦.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D]. 陈永福.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 王佳宁. 大理大学. 2017

[4]. 习近平改革思想研究[D]. 欧晓彦. 南昌大学. 2016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 宋学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6]. 中国共产党法制教育研究[D]. 欧阳庆芳. 武汉大学. 2014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研究[D]. 王琳. 南开大学. 2014

[8].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 邓超. 吉林大学. 2017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郑玉梅. 河南科技大学. 2009

[10].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张英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党员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