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兰
(广西马山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广西马山 530600)
【摘要】目的:分析22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产孕妇2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2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T、APTT、TT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密切监测4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及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77-02
妊娠是指孕妇承受胎儿在体内发育成长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孕妇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某些成分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尤其是在妊娠晚期[1],也就是临产时,孕妇的各项凝血指标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这种凝血指标的变化易造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孕妇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临床孕妇及210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分别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临产孕妇22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28.7±1.4)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21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9±1.4)岁;两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观察组纳入正常临产孕妇,排除合并肾、肝、脑梗塞等凝血机制有异常疾病的患者,血液病患者[2]。对照组纳入健康体检非妊娠的女性,排除年龄>33岁者。
1.3方法
采取北京普利生C2000-A全自动血凝仪,配套试剂,严格遵照操作手册对两组进行PT、FIB、APTT、TT检测。清晨空腹时进行采集静脉血1.8ml,采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2ml进行抗凝,对其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两组检测在2小时内完成。
1.4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别记录两组PT、FIB、APTT、TT的检测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x-±s表示,并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PT、APTT、TT分别为(11.07±1.35)s、(28.25±6.30)s、(12.87±3.07)s;对照组PT、APTT、TT分别为(11.40±1.40)s、(28.70±6.31)s、(12.99±3.09)s;观察组PT、APTT、TT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4.47±0.27)g/L,对照组观察组FIB(3.03±0.31)g/L,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两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x-±s]
组别nPT(s)FIB(g/L)APTT(s)TT(s)
观察组22011.07±1.35*4.47±0.27*28.25±6.30*12.87±3.07*
对照组21011.40±1.403.03±0.3128.70±6.3112.99±3.09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3 讨论
人体正常出、凝血机制主要是依赖于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完整性及相互的平衡性,PT、FIB、APTT及TT4项凝血指标主要是用来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重要诊断指标,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判断指标[3]。PT可以明确的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II、VII、V、X和FIB等情况,PT缩短主要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和血栓性疾病,VII是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关键的凝血因子,与TF可形成F VII a-TF复合物,从而开始外源性凝血过程。FIB是糖蛋白中的一种,在凝血酶水解后,形成的肽B和肽A,最终会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用于止血,FIB在凝血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最终共同通路[4]。APTT是一种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功能改变的关键指标,在生理情况下,内源性凝血途径是主要参与的凝血因子包括VIII、XI、XII、IX,其中XI因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XI和XII激肽释放酶原与高分子量激肽原是参与凝血的接触相,通过接触相激活,XI、XII则会被激活,从而开始内源性凝血途径。TT是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的纤维蛋白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出现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否出现纤溶,是否出现抗凝物的现象。
适度的高凝是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很自然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可以防止在生产时过量出血,但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释放组织因子,导致激活凝血途径,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本次实验结果可看出,观察组PT、APTT、TT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临产孕妇的PT明显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倾向,有可能与因子V、VII、II、X等增加相关,APPT明显缩短可能与因子X、IX、XII、VIII等增加相关,TT明显缩短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FIB明显升高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相关。因此凝血4项指标在产前、产中及产后,对预防及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平平,黎春兰.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8(02):64-65.
[2] 林文源.23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2):290-292.
[3] 罗红连.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190-190.
[4] 刘谦.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2(23):2956-2957.
论文作者:黄晓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凝血论文; 孕妇论文; 指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因子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