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校较普遍地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评价模式,其固有的盲目性、单一性、功利性和局限性,导致中职教育功能弱化、教育效果不佳,已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不可忽略的制约。对此,实施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无疑是解决此类问题和构建中职校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中职校 有效教学评价 问题 建议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决定着中职培养目标的能否实现。然而,长期以来中职校套用普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导致中职教育功能弱化,教育效果不佳,并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不可忽略的制约。笔者试对中职校教学评价的主体、策略、模式、标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谈构建中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四点改进建议,以期同仁斧正。
一、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
1.评价模式的盲目性。中职有效教学评价必须考虑教育标准和职业标准两个方面的指标。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然而,大多中职校教学评价盲目套用基础教育的模式,普遍以教学效果评价为重,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评价,简单地以就业率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2.评价主体的单一性。目前中职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而中职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脱离用人单位或企业实际,势必导致学业评价中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针对性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形成与提高。
3.评价策略的功利性。现行教学评价中,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优劣大多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判,普遍的都是在期末安排卷面考试或考查,据此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简单评价或分析,不太重视日常的监测和考核,缺少过程评价。师生的功利性需求导致了教学的浮躁,学生考试作弊甚至师生共同舞弊的不良风气也就随之产生;更严重的是这种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的稳步提升。
4.评价标准的局限性。教学评价应该既有形成性功能又有总结性功能,既有教育性功能又有鉴定性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现行中职校教学评价一方面仍以测评为主,进行量化方式统计,用绝对的分数和程序化的指标去抽象表示教学活动的全部,客观上缺乏准确性;另一方面,教学评价的操作层面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较少甚至缺失,这种评价标准的局限性使得中职教学评价欠缺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1.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帮助学生提高日常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终结评价则是对学生阶段、学期等某时间段学习效果的测试或评定,目的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过程评价是终结评价的重要基础,终结评价是过程评价的延续,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由教学活动引起的学生变化,对教和学两方面进行较为公正的评判,避免急功近利思维对教学评价的影响与干扰,使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中职生普遍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的现状,决定了客观上应尽量淡化“分数”的定量评价,而应根据不同的科目,灵活、适度引入“等级”的定性评价。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素养,更好地成就学生的德育效果和专业发展。实践中,可对一些考查科目采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进行等次评定,也可对一些考试科目采用“百分数+言语描述”模式评价,言语可用“进步”、“保持”、“退步”等语言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和发展的状态等等。
3.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职业道德养成方面可借鉴用人单位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引入技能鉴定,将社会对专业技术的认证评价机制引入学校教学评价之中,以期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实现中职校与社会、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升华教学评价效果,降低中职教育成本,提高中职育效益。
4.整体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人各有智,智各有异”,而“一刀切”的整体评价方式势必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在教学评价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制定多层次的评价标准。譬如在技能比赛中获奖的,可以与文化课测试的不合格予以相抵,避免学生在某一门课程上的举步维艰,而发扬他们在实践操作上的娴熟精湛,使得 “人无全才”迁移演变为“人人有才,人人是才”,真正发挥中职教育的育人功能,摒弃普通教育思维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潜在影响,增强中职教学有效评价的活力,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中职校和中职生成长、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李兴洲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
[2]李兴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8。
[3]匤瑛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
论文作者:杜忠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职校论文; 能力论文; 模式论文; 职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