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龙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各个学校开始重视数学的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是教学体系中核心的内容,在学生和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文章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的推动下,教学任务不只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取代。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性的思考,以此来掌握数学中的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被教学对象,使学生的学习的被动性大于主动性,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问题导学法可以把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预习的内容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使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但是,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却与其相反,由于这种模式的主体是学生,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对相关的知识可以进行探究,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运用问题,提升学生兴趣
问题总是在情境创设之中展现活力。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要给问题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问题,让问题变得更加切合实际,让问题更加自然,更有层次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先让学生对要学的内容进行了解,这让学生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听课,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老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问题,从而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老师运用问题导学,让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从问题思考到问题解决,学生就能做到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进行创设。每天学生都走在上学的路上,都对时间非常敏感,所以,老师可以运用路程和时间进行创设问题。小花和小丽每天步行从学校放学回家,用的时间相同,但是,小花家要比小丽家远,怎样求路程和时间。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陷入思考,进而老师就把一元一次方程引入教学中。这样,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学,让学生就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带兴趣去听课,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使课堂效率提升。
(二)运用问题,拓展思考深度
问题可以为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去学习和思考。老师要善于抓住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想更深方向思考和拓展,不再停留在表面。这样,学生就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就能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证明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是,证明起来就非常难。所以,老师可以提问"我们如何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如果两个边相等能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符合什么条件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定理、定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了解,让学生不再单纯的停留在表面,而是更加深入的探讨问题,把问题进行一点一滴的分解,把问题具体分析,让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中来。
(三)运用问题,实现互动交流
问题可以让学生实现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讨论问题中,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同一个问题,其观点和想法相互碰撞,就产生思想火花。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实现互动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彻底被带动起来,让学生思考的广度更加扩宽。学生在争论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了以问题带动思考,带动交流,让思想的火花更加红艳。比如,这样一道应用题:第一辆汽车,匀速从北京开到保定,开出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从北京开始追这辆汽车。已知第二辆汽车的速度比第一辆每小时快20千米。正追赶的时候,第二辆汽车出现故障,20分钟修理好车后,又开始追赶,结果用了4个小时才追上。那么第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呢?老师让学生这道应用题,看看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相互讨论,有时会争论的面红耳赤,但是却把知识真正吃透了。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实现互动与交流,将问题的情境与数学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中,问题是打开数学教学的一把钥匙。运用问题导学法,让数学从表面向深层探究。巧妙的运用问题,会揭开数学神秘面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思路更加开阔。运用问题导学法,更易数学大门,让学生遨游在数学国度里,自如的探索种种奥秘。问题带给学生乐趣,带给学生思考,带给学生交流,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金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1):90-91.
[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
论文作者:夏元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学法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