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来宾中医医院 546100
【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手术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ASIA残损分级等。结果: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随访后凸角矫正满意且丢失不明显,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结论: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并实施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柱结核;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2;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66-01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之一,且以椎体结核较为多见,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核病灶累及椎管容易引起脊髓神经受压,增加截瘫发生风险。临床研究表明,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尤其是合并脊髓损伤时致残率较高,且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影响[1]。本文回顾分析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2例,均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MRI、CT、X线等)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排除不伴脊髓损伤者,排除合并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者,合并开放性肺结核以及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43.15±2.69)岁;病程3-36个月,平均(6.69±3.12)个月;病变节段:2例颈椎(C2-C7),10例胸椎(T3-T11),3例胸腰段(T12-L1),5例腰椎(L2-L4),2例腰骶椎(L5-S1)。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确诊后,在病情无进行性加重的情况下,予以规范化四联抗结核方案(SHRZ)进行治疗≥2周,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对于血红蛋白(Hb)水平<100g/L者,予以间断性输血;对于颈椎结核破坏严重者,予以颅骨牵引处理。待患者的神经损害症状改善、全身情况改善、中毒症状减轻且血沉恢复正常或显著降低后实施手术。
1.2.2 手术方法
对于颈椎病变患者,应用标准颈前方胸锁乳突肌内缘入路手术;对于胸椎病变患者,经胸膜后或胸部入路手术;对于胸腰段病变者,采用胸腹联合入路手术;对于腰椎L2-L4病变患者,经腹膜后或者腰后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所有患者均彻底清除病灶,包括结合样肉芽组织、脓液、干酪样坏死物质、坏死椎间盘组织以及死骨等。实施充分的椎管减压,应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反复冲洗,联合钛笼内填充自体骨或者三面髂植骨融合,椎体间应用钉板进行内固定。病灶局部置入0.6g异烟肼以及1g链霉素粉剂。术毕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常规留置颈部半乳胶管、腹膜后负压引流管或者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引流。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予以脱水、抗感染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颈椎病变患者,于术后第3-4d予以佩戴颈托状态下进行坐起锻炼或下床活动;对于胸、腰椎个组合患者,术后4周予以佩戴支具保护下予以起坐练习或者下床活动,对于脊髓损伤较为严重者,根据其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酌情进行下地活动。所有患者均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9-15个月,每3个月进行1次血沉、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2-24个月,常规拍摄正侧位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物情况以及病灶愈合情况。参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价神经功能,记录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35±3.6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均未见结核复发,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均未见窦道形成,术后患者的后凸角度矫正较为满意,且随访期间未见明显丢失。术后4-10个月,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为100%。术后2周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为(115.36±35.16)分,较术前的(89.87±36.12)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2周运动评分为(68.23±20.41)分,较术前的(50.34±11.36)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患者的ASIA分级分别为0例A级,5例B级,7例C级,6例D级,4例E级,与术前的0例A级,7例B级,10例C级,5例D级,0例E级相比明显提高(P<0.05)。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骨结核,占50%以上[2]。由于病变部位较深,加之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病情进展缓慢,极易延迟诊断。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严重病变,常伴有脊柱失稳、畸形,而大量的死骨以及病灶组织聚集形成椎管占位效应,容易引起脊髓神经根受压,加重病情并可增加疾病治疗难度。既往治疗脊柱结核主要是采用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治愈病灶,从而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脊髓神经受压,促进脊髓功能的康复,并可缩短病程[3]。但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脊柱结构及功能重建以及神经组织受压的解除均有赖于外科手术。因此,对于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者,尽早实施外科手术非常必要。
对于脊柱结核伴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与单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基本一致。即在确诊为脊柱结核后,予以2周以上规范抗结核治疗,待病情稳定(体温<37.5℃、饮食恢复、疼痛缓解、身心状况良好、血沉正常或<60mmol/L、Hb>100g/L)时开展手术,多可顺利完成手术[4]。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术中实施植骨融合并充分椎管减压,应用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由于脊柱结核多属于椎体结核,故患者的脊髓受压力多源于前方,手术入路多选择前方入路或则前侧方入路,以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并解除脊髓受压。关于植骨方式的选择,多以自体骨移植最佳[5]。本组22例患者在根据病灶部选择入路实施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后,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及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随访12-36个月未见结核复发,临床预后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的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配合内固定能够有效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受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汉升,袁振超,刘汝专等.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9):518-521.
[2]孙治国,王浩,袁宏等.抗结核药物联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结核86例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5,(20):40-41.
[3]熊英辉,刘建平,唐华军等.不同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81-82.
[4]范俊,秦世炳,董伟杰等.脊柱结核伴截瘫的围手术期管理[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3):237-242.
[5]雷红艳.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53-153.
论文作者:吴福燚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结核论文; 脊髓论文; 脊柱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术后论文; 损伤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