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创新_农业论文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创新_农业论文

江苏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三个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具有技术性、效率性、制度创新等特征。技术性是指科学技术进步和不断创新,它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动力。由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落后的、传统的以劳动信约为主的农业转变为以技术集约为主的现代基础产业。效率性又称经济性,是指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综合农业生产能力的农业发展过程。农业现代化的效益性又分为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两个方面,传统的低效资源配置方式是江苏农业发展波动的基本动因。制度创新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它是理顺农业内部与环境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和能量交换的枢纽。在农业内部,要实现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必须有理性的制度作保证,确保主体利益的合理分配,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在农业外部,由于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农民、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有理性的制度来协调各业、各部门和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农业现代化达到一“阀值”,制度的不断创新体现在建立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干预制度以及不断完善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是实现理性制度的基本手段。

一、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创新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运行机制。它一方面提高了投入的生产要素自身的效率,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效率。曾使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获得长足的进步,成效十分显著。农业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江苏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创新。实现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推进江苏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一些矛盾和关系:

1.解决农户与市场的矛盾,保证农民的收益。克服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一体化,充分发挥内部各组织的优势,保证各主体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较高利益。

2.解决农业小规模经营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由于农民经营规模小,利润水平低,因而缺乏对科技的渴求,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投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为了实行农业产业化,以及使农民有长期稳定的较高利润,必须注意调动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和吸收先进科技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其他主体(龙头企业,各种服务组织等)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形式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的投入,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的关系。农业的小规模经营,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人口过多造成的,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也同样承受着巨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受到各方面政策严格限制,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以农业产业内部就业为主。这就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推动,拓宽农业生产领域,使农业从单一的种养业、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以及保鲜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延伸,向工、商、运、建、服和高科技等领域拓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4.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相结合。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联系城乡的纽带,把农业生产与城市市场联系起来,既保证农产品的销售,又保证城市的农产品供应,是城乡间一种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乡镇的扩散,最终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龙头企业在小城镇的相对集中又吸引了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和设备,与农村的资源、劳动力优化组合,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交融。这种经济联合,可以使城乡优势互补,打破传统的城乡分割局面,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基础建设积累资金和技术,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

根据制度经济学研究成果,制度变迁的全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被认为适合于进行那些个人和团体无法或不宜进行的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创新。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组织与制度的创新,离不开政府支持和推动。目前在推进江苏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市场有效运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从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交易规则来规范市场,建立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强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按照产业化要求,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农业产业化就是要结合当地资源和传统农产品优势,根据市场的要求找准主导产业,合理布局,各具特色,保证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益,实现区域性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实质是产加销、贸工农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应重点建设龙头企业,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降低农民获取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成本,并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各种农业市场信息。

针对江苏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障碍和制约,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首先是推进措施。积极稳步推进产权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消除体制障碍。一是充分发挥现有乡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二是校正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组织的经营方针,逐步扩大为农业,为农民服务的业务范围。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四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五是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其次是鼓励政策。鼓励从事生产性活动组织的出现,鼓励农户与企业合作。当前,急需政策为农户合作组织立法,消除种种不利于合作的制度规定,鼓励农民实现各种组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此,一是要加强合作经济组织机构内部运作管理。二是要鼓励以合同形式确定组织与农户等各方面的权利义务。三是要逐步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要正确处理好积累与分配之间的关系。鼓励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适当的积累,以使合作组织拥有一定的积累基金,壮大实力,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是引导政策。组织制度创新是农户自愿基础上,农户与合作组织,以及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双向选择的结果。政府作用应是在尊重农户的自主选择的同时,着重引导,辅之以有关合作知识教育,力求组织创新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体现效率的原则,使之健康发展。一是要制定具体的政策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二是要逐步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三是应搞好政策配套,多种形式地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四是必须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及发展进行引导。

二、技术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保障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和保障。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走技术创新之路,建立合理的科研层次结构和新型高效的农业科研组织与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可以促进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集中投入与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业的稳步发展,并要求有利于农业组织创新。农业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提高创新意识,更需要建立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市场体系,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1.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及其途径

加入"WTO"将对江苏省的农业产生较大冲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是我们迎接这场挑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农业技术创新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其实质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不断研究和更新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农业技术不仅通过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而对农业现代化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及要素产生促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农业技术影响农业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农业技术协调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农业技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因此,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的农产品或生产方法的设想的产生,到普遍推广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思想的产生、科技储备、研究、技术发生、技术试验、技术适应、技术一体化、技术传播和技术扩散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完全是一种简单的流线型关系,相互之间是彼此渗透的。但现代农业技术的最关键环节是:科学技术的储备;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创新扩散与采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各地都把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其中创办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并已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现代农业创新工程项目,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对促进江苏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出直接和间接新增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以上。

2.农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取向

为了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推动江苏农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需制定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一是选择结合江苏省情的农业技术多向化发展道路。二是发展高新农业技术,促进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益。四是培植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吸纳力,提高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五是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投入机制,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六是积极创办和建设好现代农业园区。这应是当前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

制定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具体来说:

(1)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选择适合江苏省情的农业技术多向化发展道路。在选择农业技术发展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根据自己人多地少、资源禀赋条件不平衡的省情,向节省土地型生物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其二,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技术,优先选择适应农业技术的发展战略。其三,江苏农业技术发展将是多元取向,既有常规技术的进步,也有农业高新技术进步。

(2)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促进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业高新技术,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确定明确的创新目标,使农业科研目标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使有限的创新资金集中用于那些农业生产急需且成功率高的技术项目上;应建立科研风险投资机制,提高科研部门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合理组织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使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系统配套。科研、开发、推广各系统自成体系又相互配套,成果提供者与成果接受者密切配合。

(3)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益。农业技术推广是技术推广组织用行政干预、示范、沟通、说明、劝导、教育等方法引导农民进行自我改变行为的活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第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政府的计划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以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第二,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一改过去传统的依靠政府官办推广机构的做法,允许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加快技术成果的应用。第三,建立健全技术市场体系,制定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减少科研成果积压,逐步形成由市场驱动为主的技术推广模式。第四,采取稳定人员、稳定经费的稳定调控政策,保证农技推广者的经济利益、职称不受到影响,正常的推广工作不受干扰,使推广体系有坚实的基础。

(4)培植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吸纳力,提高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农户是农业生产运行的最基本的单位,农户对技术吸纳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水平和技术的有效需求。培植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吸纳程度,应抓住以下环节:第一,增加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农民对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及收入提高的认识。国家及地方政府应采取行政或经济手段,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智力素质。第二,对农业新技术组织农户进行示范教育,使农户自己了解到新技术对增加经济收入的促动作用,从而产生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第三,引导农户进行规模经营。由于小规模经营土地,使许多农业技术产生的经济效果因规模小而缺少吸收力。所以运用经济机制和行政机制引导农户规模经营,会增加农户对技术的吸纳力。

(5)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投入机制,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农业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科技投入水平基础之上的。只有较高的科研投入,才能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长期以来,江苏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已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投入机制主要注重以下环节:其一,理顺农业科研投入产出关系,继续强化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政府对农业科技事业的财政支持是农业科技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应该承担农业科技投资主体的重任。其二,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资金筹集渠道,注重农业科研受益者对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根据经济剩余原理,农业科研产生的经济剩余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享,所以,作为科研受益者的消费者应承担部分研究资金。其三,建立科学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充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科研资源。改革传统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建立效益约束机制,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水平。

3.江苏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始于1995年。综观近年来江苏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各级领导重视,多方强力推进;因地制宜建设,稳步发展显效;注重技术组装,强化示范效果;涉及农林产业,辐射推广面大;此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江苏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已走在全国的前列,而且确实对江苏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已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和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建园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2)树立正确的建园方向。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在成果孵化、科技示范、提供服务、搞好推广、龙头带动上狠下功夫。(3)园区的建设形式要灵活多样,经营机制要新。(4)面向市场,要选择高效的农业示范项目。(5)园区建设必须强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6)园区发展的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经营特色要鲜明。(7)抓好点面结合,促进园区辐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加强技术力量的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旅游农业: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创新

旅游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产业创新和新发展,发展旅游农业对提高农业整体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具有发展旅游农业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因此发展旅游农业必将成为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的新兴产业。

1.旅游农业的内涵及其功能

旅游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它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把农田建设、农艺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等目的的一种旅游和农业相结合的新兴交叉产业。旅游农业具有农业特性、生态特性和娱乐性。

旅游农业之所以在江苏以及国内外蓬勃发展,其原因就在于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第一、经济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效益,增加农民和其他投资者的收益。第二、社会功能。旅游农业的主要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在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第三、文化教育功能。随着现代的高科技进入农业,旅游农业不仅能使游客尤其是从小就生活在都市的青少年了解农村,认识农业,掌握作物的常规栽培过程等,甚至可使他们了解和领略到高科技农业的魅力。第四、生态功能。旅游农业不仅以生态系统为环境,而且直接运用一定的生态系统进行生产。旅游农业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广泛而富有生机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信息交换。农业既是调节人与自然的“稳压器”,又是抗灾减灾的“绿色屏障”。第五、健身、休闲、娱乐功能。

2.旅游农业的发展趋势

(1)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自然越来越占主导作用。旅游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互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了乡村旅游,把自然当做有个性的独立的生命,虚心地倾听环境的呼喊与细语,与自然交流。近年又推出了以“返璞归真,怡然自得”为口号的生态环境游。

(2)生产、生态功能与旅游功能并重,生产功能得到了升级。最早的旅游农业基本上是由果园、茶园、农场等发展而来,它们基本上还是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随着旅游夕业的发展,现在旅游农业,随着旅游功能的加强、旅游者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然较高,旅游农业开发者必然要加强其生态环境的维护、改良和美化。因此,现在的旅游农业已逐渐朝生产、生态和旅游功能同时并进。农业生产的功能并没有弱化,相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种类、品质也在不断升级,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

(3)高科技进入旅游农业,使其更具有吸引力。目前一些新建的旅游农业项目越来越注重其科技含量。这些高科技包括生物工程、科技先进的农业生产设施、旅游设施等。把高科技融入旅游农业中,不仅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而且能让游客了解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既娱乐又增长知识。

(4)旅游农业与农村社区进行整体规划的趋势。旅游农业发展已不仅局限于某一局部的旅游农业项目,而是向广泛的乡村发展。在规划旅游农业时,越来越注重对于某一个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既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整体利益,又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使旅游农业更具吸引力。

3.开发旅游农业的对策及建议

江苏经济比较发达,开发和发展旅游农业潜力很大,如苏州农林大世界、无锡马山、南京八卦洲等地旅游农业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已有了很好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如能克服江苏旅游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将更有利于迅速开发江苏的旅游农业资源,使之健康发展、形成苏南、苏中、苏北各具特色、又有全省整体效应的旅游农业发展之势,让旅游农业成为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点。

(1)提高认识,确立旅游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应从多方面提高省市等各级政府领导和人们对旅游农业的认识。旅游农业已呈现出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它是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的交叉点、结合部,旅游农业将成为新兴的、引人注目的产业。要加大对旅游农业宣传力度;要把旅游农业列入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去;要解决好体制上的制约因素。

(2)采取和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旅游农业是新兴的产业,要推进其产业化的进程,必须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大有效投入力度。一是政府应对旅游农业发展给予扶持,尤其是在旅游农业开发的初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旅游农业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则,通过全社会的资金投入加以启动和发展。首先,政府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地区政策、市场和产品开发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障政策等。其次,要加大旅游农业的投入力度。旅游农业投资的主要出路是要多方调动对投资旅游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政府扶持、实现股份制、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吸引外资等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提高科技含量,注重人才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科技含量,是旅游农业发展的自身要求。因此,我们应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旅游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改善和提高旅游农业区的整体环境和质量;在运用现代科技方面,应以市场为原则,因地制宜,以自力更生为主,适当引进为辅,切不可盲目运用不符合本地区、本农区实际的科学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浪费。

此外,旅游农业是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潜能产业,要使其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做好服务人员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稳定技术人员队伍;在高校中应设置旅游农业专业课程,以培养旅游农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标签:;  ;  ;  ;  ;  ;  ;  ;  ;  ;  ;  ;  ;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创新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