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地区产业经济效益比较研究_中国东部论文

中国不同地区产业经济效益比较研究_中国东部论文

我国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地区论文,经济效益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从效益入手,对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作了一个比较。现把有关的分析结果呈献给大家。

一、90 年代以来我国只有少数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工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我们选择1991年作为起始年份,对我国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1991年—1996年我国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的动态变化

效益指标 绝对水平上升的地区

x[,1]: 每百元固定资产

河北、黑龙江、安徽、

值实现的利税(元) 山东、河南、云南

西藏

x[,2]: 资金利税率(%)河北、内蒙古、黑龙江、

西藏

x[,3]: 产值利税率(%)河北、山东、云南、西藏

x[,4]: 每百元销售收入

天津、河北、山西、

实现的利润(元) 黑龙江、安徽、山东、

河南、云南

x[,5]: 每百元销售成 天津、河北、山西、

本实现的利润(元) 安徽、山东、河南

云南

x[,6]: 流动资金年

周转次数没有

效益指标 相对水平上升的地区

x[1,]:每百元固定资产 河北、黑龙江、安徽、

原值实现的利税(元)

山东、河南

x[,2]:资金利税率(%) 河北、内蒙古、黑龙江、

江苏、安徽、山东、

河南

x[,3]:产值利税率(%) 天津、河北、山西、山东

x[,4]:每百元销售收入 河北、安徽、山东、

实现的利润(元)

河南

x[,5]:每百元销售成本 河北、安徽、山东、

实现的利润(元)

河南

x[,6]: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 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效益指标

相对水平下降的地区

x[,1]:每百元固定资产 北京、湖北、广东、

原值实现的利税(元)

广西、贵州

x[,2]:资金利税率(%) 北京、天津、湖北、

广东、广西、贵州

x[,3]:产值利税率(%) 北京、湖北、广西、甘肃

x[,4]:每百元销售收入 北京、湖北、广西

实现的利润(元)

x[,5]:每百元销售成本 北京、湖北、广西

实现的利润(元)

x[,6]: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 北京、天津、上海、云南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2、1997)中的有关资料整理得到。其中,“相对水平上升的地区”是指由199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升为199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相对水平下降的地区”的含义则刚好相反。另外,由于多种原因,这里未将重庆市单列,香港等地也不在考虑之列。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前5项效益指标每一项都只有少数几个地区是上升的;至于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甚至没有一个地区是提高的。而正由于大多数地区的效益水平都是下降的,使得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也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1991—1996年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效益指标 19911995

x[,1]: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税(元) 13.0211.23

x[,2]:资金利税率(%) 11.88 8.29

x[,3]:产值利税率(%) 10.11 9.19

x[,4]: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元) 3.12 3.09

x[,5]:每百元销售成本实现的利润(元) 3.70 3.81

x[,6]: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年)

3.04 1.58

效益指标 1996

x[,1]: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税(元) 9.89

x[,2]:资金利税率(%) 7.11

x[,3]:产值利税率(%) 8.20

x[,4]: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元) 2.57

x[,5]:每百元销售成本实现的利润(元) 3.05

x[,6]: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年)

1.5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中的有关资料整理得到。

二、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地区差异

1.单项效益指标的地区差异

在对我国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的差距总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之前,我们先考察各地区在各单项效益指标上的差距。

表3 1996年各单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地区差异

效益指标 名列前10位的地区

x[,1]:每百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

云南、上海、安徽、山东、

利税(元) 浙江、福建、江苏、河南、

黑龙江、湖北

x[,2]:资金利税率(%)云南、黑龙江、山东、安徽、

内蒙古、上海、河南、河北、

福建、湖南

x[,3]:产值利税率(%)云南、西藏、贵州、上海、

山西、河北、河南、山东、

湖南、天津

x[,4]: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元) 云南、西藏、黑龙江、上海、

天津、河北、山东、河南、

山西、福建

x[,5]:每天元销售成本实现的利润(元) 云南、西藏、上海、天津、

河北、山东、山西、河南、

福建、安徽、浙江

x[,6]: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年) 安徽、江苏、山东、浙江、

福建、湖南、河北、广东、

河南、湖北

效益指标 名列倒数10位的地区

x[,1]:每百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

青海、海南、新疆、陕西、

利税(元) 吉林、广西、内蒙古、辽宁、

甘肃、西藏

x[,2]:资金利税率(%)青海、海南、新疆、陕西、

吉林、辽宁、广西、江西、

宁夏、甘肃

x[,3]:产值利税率(%)青海、内蒙古、海南、广西、

陕西、江西、海南、吉林、

江苏、黑龙江

x[,4]: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元) 青海、新疆、广西、陕西、

海南、吉林、贵州、江西

甘肃、宁夏

x[,5]:每天元销售成本实现的利润(元) 青海、新疆、广西、陕西、

吉林、海南、贵州、江西、

甘肃、四川

x[,6]: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年) 青海、新疆、广西、陕西、

吉林、海南、贵州、江西、

甘肃、四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中的有关资料整理得到。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绝大多数指标上, 都是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中以东部居多,而在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中则以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居多。比如:(1 )在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税指标名列前10位的地区中,东部6个,中部3个,西部只有1个; 而名列后10位的地区中,东部3个,中部2个,西部占了5个。(2)在资金利税率指标名列前10位的地区中,东部4个,中部5个,西部只有1 个;而名列后10位的地区中,东部3个,中部2个,西部也占了5个。(3)在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指标名列前10位的地区中,东部5个, 中部3个,西部2个;而名列后10位的地区中,东部2个,中部2个,西部占了6个。(4)在每百元销售成本实现的利润指标名列前10位(有两个地区并列第10位)的地区中,东部6个,中部3个,西部2个;而名列后 10位的地区中,东部2个,中部2个,西部占了6个。(5)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指标名列前10位的地区中,东部6个,中部4个,西部没有;相反,排在后10位的地区中,东部3个,中部2个,西部有5个。(6)在上述指标中,只有产值利税率指标的地区差异不明显,即名列前10位的地区中,东部4个,中部3个,西部3个;名列后10位的地区中,东部3个,中部 4个,西部3个。

2.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综合评价

为更全面分析各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我们还需对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地区差异特征。

下面是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见表4)。 选用的观测变量仍然是x[,1]-x[,6]6个效益指标。

由求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1)第一个因子F[,1]解释了原观测变量总变差信息的67.35%,第二个因子F[,2]也解释了总变差信息的20.69%,两者累计达88.04%,超过了通常规定的阀值(85%),这说明它们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公共因子。(2)前5个观测变量的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上的载荷值较高,均在0.862936以上,而第6个观测变量在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上的载荷值较高,为0.978490。 这说明原观测变量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分别由公共因子F[,1]和F[,2]来代表,F[,1] 集中反映各地区的工业企业在盈利能力和投入产出效率上的差别,而F[,2] 则集中反映各地区的工业企业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上的差异。

从表4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 对全国部分省区市分别估计因子得分,然后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权数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最后结果表明:

(1)1996年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 个地区(表现为综合得分大于0),它们依次是云南、西藏、上海、山东、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福建、天津、浙江、江苏、山西、湖南、广东。其中,东部8个,中部5个,西部2个。

(2)1996年综合经济效益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的地区也是15 个(表现为综合得分小于0),它们按倒数顺序依次为青海、海南、 新疆、陕西、吉林、广西、江西、辽宁、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贵州、北京、湖北。其中,东部4个,中部4个,西部7个。

(3)由于在东部12个省区市中,有8个省市的经济效益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4个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中部9省区中,有5 个的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4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9省区中只有2个的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7个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因此可以认为,东部的工业经济效益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差。这一综合评价结论与前述分项指标对比的结果相吻合。

表4 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

地区 因子F[,1]得分

因子F[,2]得分 综合得分 排序

北京

0.03010-0.47645

-0.0783

17

天津

0.41030-0.028210.2705

10

河北

0.29465 0.836770.37166

山西

0.37318-0.627060.1216

13

内蒙古-0.21715-0.59886

-0.2702

19

辽宁 -0.16488-1.50186

-0.4218

23

吉林 -0.53023-0.82672

-0.5282

26

黑龙江 0.64567-0.072400.41995

上海

0.77829-0.131440.49703

江苏

0.40369 1.954710.1325

12

浙江 -0.03325 1.279450.2423

11

安徽 -0.08478 2.058830.36897

福建

0.12006 1.110090.31059

江西 -0.60719-0.08573

-0.4267

24

山东

0.24626 1.549160.28644

河南

0.30121 0.631230.33358

湖北 -0.19287 0.61749

-0.0021

16

湖南 -0.22863 1.081010.0697

15

广东 -0.13175 0.766230.0698

14

广西 -0.87204 0.43226

-0.4979

25

海南 -0.80378 0.58594

-0.6626

29

四川 -0.30972-0.40722

-0.2929

21

贵州

0.05940-1.23067

-0.2146

18

云南

4.10565-0.461142.66971

西藏

1.42211-1.548670.63742

陕西 -0.58590-0.93544

-0.5881

27

甘肃 -0.43350-0.28108

-0.3501

22

青海 -2.17990-1.36259

-1.7501

30

宁夏 -0.15854-0.88349

-0.2896

20

新疆 -0.84909-0.27225

-0.6282

2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

1998年3月

标签:;  

中国不同地区产业经济效益比较研究_中国东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