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湘乡 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在产妇DIC对早期诊断的评价效果。方法:分别比较DIC产妇(DIC组62例)和正常产妇(健康组55例)在产前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的时间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增减。结果:与健康组相比,DIC组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有效评价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DIC;凝血;纤溶
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诱导下,致使微循环发生弥散性微血栓及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继而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液循环障碍、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等,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安全[1]。凝血和纤溶系统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对DIC的早期诊断、后期治疗、全程监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PT、APTT、TT、Fib及D-D水平在DIC组与健康组的变化,探讨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对于产妇DIC早期诊断效果评价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DIC治疗的DIC产妇62例,记为DIC组,健康产妇55例,记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周、孕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DIC产妇判断标准[2],符合下列3项及3项以上:①血小板数<100×109 /L,或不断减少;②血浆纤维蛋白原<1.5 g/L,或不断减少;③纤溶酶原下降;④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实验为阳性,或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大于20 mg/L,或D-二聚体水平增加;⑤凝血酶原时间波动在3 s以上,或呈动态无规律变化,APTT延长时间≥10 s,或者缩短时间≥5 s。
纳入标准:(1)DIC产妇,健康产妇;(2)不含有其他并发症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实验之前未服用对凝血、纤溶指标有影响的药物。(3)符合伦理道德,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产妇患有肝肾等器官衰竭性疾病及患有内分泌性系统疾病除外;② 服用对所测指标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1.2凝血、纤溶指标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5 ml,室温下,3000 rpm•min-1 离心15 min,取血清部分,在2 h内测定PT、APTT、TT、Fib及D-D水平。两组产妇产前均抽血,DIC组产后再进行抽血。PT、TT水平采用凝固法检测;APTT水平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Fib水平采用乳胶半定量试验检测;D-D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 t 检验或 u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DIC组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延长(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D-D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2。
3讨论
孕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内的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通过调节(促进或抑制)血液中的凝固因子等物质,进而使凝血与抗凝血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孕妇正常妊娠时,机体维持一种高凝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避免产妇分娩时出血太多,而且可以促进产后止血。但是,这种 高凝状态极易受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妇出现DIC症状,若不及时救治,产妇极易休克甚至死亡[3]。
DIC产妇常伴有其他疾病产生,具有广泛血管内凝血、出血特征。产妇DIC发生的主要机制[4]为:某些致病 因子可以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进而促使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 还可能表现出继发性纤溶亢进,因为血液循环存在全身的各个部分,因此DIC将会引发身体各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等并发症,甚至大量出血而出现休克,DIC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孕晚期及分娩期患病率尤其大。DIC具有起病快、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等特点[5]。
检测凝血指标能够有效地筛选出血性指标类型[6]。其中APTT、PT分别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是否异常。PT包括血浆中凝血酶原、因子Ⅴ、Ⅶ、和因子Ⅹ等物质的水平。APTT主要包括凝血因子Ⅷ、Ⅸ、Ⅻ和Ⅺ。Fib主要参与凝血,处于DIC状态时,Fib含量降低,因此导致大出血[7]。D-D检测可以有效区分患者属于原发性纤溶症还是继发性纤溶症,是临床上早期诊断DIC的重要指标之一[8]。
唐超君[9]等通过对健康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DIC组三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健康孕妇组相比于健康非孕妇组,PLT、TT 和 Fib升高,而PT、APTT及 D-D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相比于健康孕妇组比较,PLT、Fib明显降低,而PT、TT、APTT明显增加,而D-D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勇[10]等对DIC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测定药物治疗前、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几种物质水平,结果发现所研究的DIC产妇治疗前D-D明显上升,Fib明显减少,APTT明显延长,PLT明显下降,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DIC产妇的PT、AP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D-D明显升高。因此,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可以用于产妇DIC的早期诊断。对产妇进行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能够早期提示DIC并及早进行治疗,终止和切断DIC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君,张春花,林森.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253-1255.
[2] 宋善俊.弥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4):9-15.
[3] 周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6):418-419.
[4] 黎阳,李文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69-672.
[5] 张超华.25例产科DIC的发病特点及诱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60-61.
[6] 张显坤,关荣春,李亚东.浅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检验指标[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9):231-232.
[7] 崔红英.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在产妇DIC中的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112-113.
[8] 程书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25-126.
[9] 唐超君,徐世元,谢秀萍.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133-1136.
[10] 刘勇,代丽,甘辞海.凝血及纤溶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181-182.
论文作者:贺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产妇论文; 凝血论文; 水平论文; 时间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血浆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