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 方法 选取5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科护士100名,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量表进行调查。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70名护士均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达70%,不同职称护士之间的针刺伤次数无明显差异(χ2=I.86,P>0.05),工作繁忙和粗心是职业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粗心,缺乏相关职业损伤知识是其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职业损伤 影响因素
职业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1]。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手术室护士必须与各种手术器械、化学药物及试剂、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接触[2],因此各种职业危害对手术护士来说,影响更大。本研究旨在研究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5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从事急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位研究对象,年龄20-51岁,平均(24.3±5.9)岁,文化程度:中专30人(30%),大专49人(49%),本科及以上21人(21%);职称:护士47人(47%),护师33人(33%),主管护师及以上20人(20%);从事护理年限平均(9.6±6.3)年。
1.2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婚姻状况、有无身体躯体疾病和经常出现的状况。
1.2.2 问卷调查表 采用自行研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如下: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的认知程度;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恐惧程度;你认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来源;曾受到过的损伤:在过去一年发生针刺伤及各种手术器械损伤的情况,包括发生职业损伤的次数、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是否被感染;关于针刺伤有关的防护措施,包括有无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手术室护士进行输血输液过程中有无带手套。由培训员向护士讲解填写问卷时的注意事项。共发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70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损伤,发生率达70%,不同职称护士之间的职业损伤比较有明显差异(χ2=I.86,P<0.05),(见表1、表2)。
2.2发生职业损伤伤的相关因素 对发生职业损伤的70名护士进行原因调查,其中有50人是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15人由于技术不熟练、违反操作规程,5人是其他原因。由此可见,工作繁忙和粗心是职业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3.讨论
手术室是相对特殊的医疗区域,有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易发生职业伤害[3]。由于其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这是造成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因素[4]。消毒剂灼伤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等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化学消毒剂,且手术室密闭不通风。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眼睛等有一定的危害。在配制和接触消毒剂时[5],应按要求着装、戴手套、以戴面罩或眼罩,严格操作规程,尤其注意防止消毒液溅到皮肤黏膜及眼睛。
加强职业防护的意识 减少意外刺伤的发生 护士在日常的手术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对术前已明确检查的乙肝、丙肝、爱滋病病毒携带者操作时要求护士必须带手套进行抢救[6]。术中动作敏捷精力集中正确传递器械,避免针头和锐利器械刺伤手套和皮肤。手套破后要及时更换,皮肤黏膜如果受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流动自来水冲洗,然后碘酒消毒后包扎,同时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
低职称、低工龄护士职业伤害的发生构成比最高。且发生职业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熟练,这与低职称、低工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有关。应加强对低职称、低工龄护士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减少因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所导致的职业伤害。
参考文献
[1] 张锡敏, 刘晗, 纪蓉蓉, et al. 针刺伤所致采血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 继续医学教育, 2010, 24(3): 85-88.
[2] 郑新玲, 王国华. 护生手术室实习期间个人安全意识的调查和防护教育[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3, 9(6): 431-432.
[3] 沈霞.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5): 114-115.
[4] 言樱, 马晓军. 浅谈现代医院手术室危害因素的预防[J]. 中华护理杂志, 1998, (6): 351-352.
[5] 潘绥, 郭维新. 甲醛对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 中国职业医学, 2001, 28(1): 55-56.
[6] 李先锋, 秦超, 魏先, et al.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 11(8): 591-591.
论文作者:余大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护士论文; 手术室论文; 职业论文; 损伤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针刺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