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早期终结的原因及启示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早期终结的原因及启示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提早结束的原因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民主主义论文,启示论文,原因论文,结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 27 文献标识码: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应该进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毛泽东从30年代到50年代初对这一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设想。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和政权的基本部分,其中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民主集中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这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中国社会生产力状况相联系,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即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上述几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P.709)“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但是不可易移的必要的形式。”[1](P675)建国前后,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义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更加具体明晰了。

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存在的时间,在1948年9 月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到底何时开始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15年。”[2](P48)1949年政协会议期间,党外人士问什么时候到社会主义,他说:“大概二三十年吧!”[3]1950年6月的一届政协二次会议上,他指出,在我国实现私营工业国营化和农业社会化,“还在很远的将来。”[4](P27)

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1950年6 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4](P27)关于转变的条件,刘少奇认为:“工业大大发展了,农业也有了大发展。国家经济的领导更加成熟了,变成绝对的了,经济管理的干部成熟了,数量也多了,党的技术干部也有了,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巩固了,那时,就会要采取进入社会主义的步骤。”[2](P62)

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步骤,中央的考虑是:实现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文化的兴盛为条件。民主革命胜利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还要尽可能地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以利于国家工业化的实现。并且,考虑到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分散性,农业集体化有待于国家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实现后,依靠工业提供的农业机器,帮助农民建立集体农庄,实行农业集体化。总的看来,这样一个构想是比较稳妥的,符合中国国情,顺应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建国到1952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基本建立,社会运行良好有序,证明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是正确的。此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战略构想开始转变,首先批判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观点,其后便提出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最终中断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究其原因,有以下五点:

(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促使毛泽东改变原定社会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国家财政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52年,国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4.7%上升到了56%,公私合营和加工订货从9.5%上升到26.9%。 国民经济中公私比重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国营经济的倾斜,这使毛泽东感到有了一个良好的历史机遇,认为可以依靠国家政权力量提前开展社会主义的“全线进攻”。

(二)严峻的国际形势逼迫我们加快向社会主义转变。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裁中国,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台湾海峡局势的紧张使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日趋恶化。为改善不利环境,我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希望依靠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的援助和支持,使国家尽快强大起来。1952年底,毛泽东开始考虑学习苏联,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发展我国的工业。同年6月, 周恩来在苏联访问期间向斯大林表态,我国从1953年开始五年一期的国家建设,并保证中国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同年10月,刘少奇给斯大林写信谈我国搞社会主义的想法,苏联领导人希望中国尽早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要取得苏联的支持,利用这一来之不易的国际援助,用实际行动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决心,较早地提出向社会主义迈进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便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三)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偏见,导致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需要私人资本的帮助和合作。除了国营企业外,还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5 ]企图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4](P19)随着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同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矛盾激化,资本家采用偷工减料、延期交货、加大剥削、停工怠工等方法使公私、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不法资本家令人发指的“五毒”行为。这促使毛泽东夸大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消极作用,过分强调对资本的节制和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导致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的加快,从而缩短了新民主主义的行程。

(四)对农村形势估计的失误,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批评过“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并确定了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但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化高潮已经到来,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一方面由于土改后农村阶级发生新变化,老解放区新富农出现,原有的互助组涣散,农民,特别是中农普遍要求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发家致富。这些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6]实行农业合作化, “这就会使资产阶级最后地孤立起来,便于最后地消灭资本主义。”[4](P198)另一方面,先合作化对组织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实行统购统销、核定余粮、缓解紧张的粮食局面曾起过积极作用。毛泽东还过分夸大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他们对合作化的要求,相信“到1959年或1960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合作社由半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4](P222)

(五)对过渡时期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又一重要原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建国后关于社会主义过渡的固定用语,但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却改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目的是强调过渡时期的反资产阶级斗争。从当时全国的整个形势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进入高潮,在毛泽东看来,这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他甚至断言:“1955年,在中国,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胜负的一年。”[4](P223 )我国在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但毛泽东却把总路线理解成为“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4 ](P119),最终导致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工作过快、过粗、过急。

可以假设,如果我们按照毛泽东原先的设想,经过十五到二十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其结果会比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好得多。但历史不可改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认真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7 ]发展生产力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依靠科学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使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考虑到建国初期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一穷二白”的经济状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发挥私人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积极性,对它们造成的不利影响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加以限制,以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这才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之举。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当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成分,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超越和所有制的变革,最终只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任何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遵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立足国情,认清所处的历史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早结束,主要由于我们离开了对当时的国情以及所处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建国初期,以为新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应该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没有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解放和个性的发展”,[8]要想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 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的这一正确论断没有在过渡时期很好地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打好必要的基础,才能使过渡更加平稳和顺利。只进行了短短三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就开始甚至于全线进攻,显得有些过急。现在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9]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他又指出:“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否则,在工作中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

(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对待资本主义。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跨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但我国在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上经历的时间非常短,新民主主义经济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际远未完成。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就过早地采取消灭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不利的。新民主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是革命的、有用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的。”[10]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更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既要看到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大胆吸收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又要批判其腐朽、堕落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是硬道理”,因此,中央做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尤其积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决定,这将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文明的双丰收。

标签:;  ;  ;  ;  ;  ;  ;  ;  ;  ;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早期终结的原因及启示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